粤语食品(粤语当中有些食品不好吃有些最好别吃)

粤语食品(粤语当中有些食品不好吃有些最好别吃)(1)

粤语当中有些食品不好吃有些最好别吃

自古有话,食在广州。但有些食品不能吃,有些千万别吃。

粤语中有许多非鸡的”鸡”,就不能吃。比如:

广州人称妓女为“鸡”。妓女又分三六九等,比较低下的叫做“野鸡”,后来用以形容无证车辆。这些“”鸡”就不能吃。

辣鸡不能吃,辣鸡其实是焫鸡,即电络铁是也。烙铁怎可以吃呢?

香鸡同样不可以吃。广州方言将香烛燃后剩下的一截竹签,叫做“香笄”。亦叫“香骨”,或者叫“香脚”,粤语“笄”与“鸡”读音相同。所以有人把“香笄”写成“香鸡”。“笄”与“鸡”,虽然音同,但义却截然不同。“香笄”是不可以食的。

“菠萝鸡”也不可以吃。菠萝鸡 是个歇后语,完整的是:菠萝鸡——靠黐(黐音 ci1, 同“痴”,意思就是粘贴的意思,引申义有占人便宜,蹭人油水的意思,如:吃饭时间到别人家里吃白食,混吃混喝,叫:“黐饮黐食”。

还有三脚鸡(机动三轮车)、一蚊鸡(一元钱)、执死鸡(希望买到退票) 、偷鸡(偷懒)、走鸡(错失了一次好机会)、掹鸡(掹机)、银鸡(哨子)等等。

现在手机普及了,又多了个"瘦鸡"。手机怎么变成瘦鸡,而不叫肥鸡?因为“手机”和“瘦鸡”谐音,所以手机就变成了“瘦鸡”了。

牛肉干千万别吃,牛肉干是比喻交通违章罚单。七十年代的香港,司机违规停车,就会被警察抄牌,罚单会贴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这张罚单里面有一张棕红色的纸,离远望去就好似牛肉干。所以就用牛肉干比喻成交通违章罚单。

打工仔千万别吃炒鱿鱼。因为炒鱿鱼,是形容工作被辞退、解雇、甚至开除。

广东菜有一名为“炒鱿鱼”,即炒鱿鱼片,当鱿鱼片熟透时,便会自动卷成一圈的,正好像被开除的员工,在将自己的被铺(席或棉被)卷起一束时的摸样,故此,除“执包袱”之外,被解雇又可叫做“炒鱿鱼”。

炖冬菇也别吃。凡被降级的人,都称为被"炖冬菇",

"炖冬菇”的说法最早起源于香港警察。香港的警员称他们所戴的帽子为"冬菇帽"。凡被降级的人,都称为被"炖冬菇"。这话后来扩散到其他行业去,也用"炖冬菇"来形容降级。

去面试见工,不要食“白果”。银杏粤语叫“白果”。白指空缺、空白的意思。果指结果。类似于普通话的“空缺、白忙一场,扑个空之类”;如:“今日去见工面试,吃了个白果”。即是面试不成功,白跑一趟。

有一天领导给你吃猫面,就不好受了。广府人将承受某人脸色叫“食猫面”。猫面比喻受到训斥或冷眼的意思。

如果捞世界捞到要食谷种,日子就不好过了。谷种是种田人留的种子,食谷种意指生计无着落,只能吃谷物种子过日子,坐以等死的一种状态。(聂巨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