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车公庄6号阴气重(传说车公庄6号阴气重)

国庆节前夕,一批辗转由俄罗斯带回来的彩色纪录片横空出世,让我们看到了70年前开国大典的波澜壮阔。在这批彩色纪录片中,还有一部名为《重生的中国》的短片,里面选用了大量航拍镜头来展现古都北京的风貌,这其中就有如惊鸿一瞥般展现的车公庄大街。三塔寺、马尾沟教堂首次以空中视角出现在人们眼前。

我在文章页面最下方添加了拍摄于70年前的车公庄大街航拍视频,您可以下滑到最低端

为什么会传说车公庄大街“阴气重”?

一次无意间在某搜索引擎检索车公庄地区的信息时,刚刚敲进车公庄几个字,“阴气重”几个字便被联想到了搜索框中。

传说车公庄6号阴气重(传说车公庄6号阴气重)(1)

某搜索引擎中的搜索联想

为什么会有这一说法?推测这其实源于封建社会国人的传统思想在作祟。

从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角度出发,“阴气重”通常和墓地有关,表面上看,车公庄附近除了三塔寺曾经有三座用于纪念僧侣的砖塔之外,另一处与墓地有关的地点就是现在的车公庄大街6号、旧时马尾沟教堂内的外国传教士墓地,仔细查询一下这一带的历史,这个子虚乌有的传说应该就来自这里。

传说车公庄6号阴气重(传说车公庄6号阴气重)(2)

清代车公庄传教士墓地版画

经过查询,我们很轻松的就能查询到,自1611年(明万历三十九年),万历皇帝准许利玛窦埋葬在这里开始,先后有百余名欧洲传教士和大量教民长眠于此,(上世纪50年代有关部门将墓地迁址到北京海淀西北旺时,一共迁走坟墓837座),大规模墓地的兴建,墓主人大部分是“洋人”或者“信洋教”,自然而然会让周边百姓望而却步并想象出“阴风阵阵、阴气十足”的氛围了。

传说车公庄6号阴气重(传说车公庄6号阴气重)(3)

保存于罗马的利玛窦画像

有了传教士墓地的修建,加上封建社会百姓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潜意识作祟,“阴气重”的说法便越穿越广。

至此,总算勉强找到一个“阴气重”的原因,然而,这一带的故事却并非只有这些,与之有关的历史关键词还可以罗列出许多。

从“滕公栅栏”到“马尾沟教堂”再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车公庄大街区域,明朝初期曾经是明成祖朱棣赏赐给在自己“靖难之役”皇位争夺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滕国公孟善的私家花园,这处花园方圆约20亩,最大的特点是修葺在花园四周的栅栏,由于处于城外、地广人稀,来往进出阜成门的人们便把花园栅栏围墙作为标志物来称呼此地,于是便有了“滕公栅栏”的地名。

传说车公庄6号阴气重(传说车公庄6号阴气重)(4)

滕公栅栏的主人,明保定侯、追封滕国公孟善

孟善(1344年—1410年),字伯侯,山东武定府人,明朝开国将领、滕国公。早年投奔朱元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侯,投靠朱棣,建文四年(1402年),封保定侯,永乐十年(1412年)六月去世,追赠滕国公,谥忠勇。

公元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给万历皇帝朱翊钧送来自鸣钟并以深厚科学造诣被尊称为“泰西儒士”的传教士利玛窦病逝,万历皇帝破例把城西阜成门外二里沟的滕公栅栏附近官地赐给利玛窦作为墓地。第二年,在徐光启的主持下,利玛窦被安葬于别具一格的墓地当中。

传说车公庄6号阴气重(传说车公庄6号阴气重)(5)

绘制于19世纪末的利玛窦墓速写

根据目前能见到的老照片可以看出,利玛窦墓主要包括石五供、供桌、墓碑、墓冢、圣堂等建筑。

传说车公庄6号阴气重(传说车公庄6号阴气重)(6)

利玛窦墓老照片

墓碑碑身正中镌刻“耶稣会士利公之墓”几个大字。右侧的小字是:“利先生讳玛窦,号西泰,大西洋意大利亚国人,自幼入会真修。明万历壬午年航海首入中华衍教,万历庚子年来都,万历庚戍年卒,在世五十九年,在会四十二年。”

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在汤若望的奏请下,这处墓地得到扩建。

此后的百余年间,包括南怀仁、汤若望、郎世宁在内百余名传教士和近千人被安葬在利玛窦墓周围,墓地的范围也以利玛窦为中心不断扩大。

传说车公庄6号阴气重(传说车公庄6号阴气重)(7)

1900年被义和团拆毁的传教士墓地

1900年,义和团民将这片规模宏大的墓地彻底拆掉,史书中用“焚堂掘墓、伐树碎碑、践为土平”十六字描述了当年的惨状。

随后,《辛丑条约》签订,战败求和的清王朝花费万两白银重修被义和团拆毁的栅栏墓地,并建设教堂一座,俗称“马尾沟教堂”或“石门教堂”。这次重修的过程中,由于很多传教士的尸骨已经被义和团弄的不知所踪,只能将明清两朝的的八十多块墓碑镶嵌在教堂外墙。

传说车公庄6号阴气重(传说车公庄6号阴气重)(8)

辛丑后新建的教堂,传教士墓碑被镶嵌在墙内

随后的几年,又建起了建筑外形酷似汉字口字和山字的“口字楼”、“山字楼”。抗日战争期间,这些建筑被侵华日军作为侵略战争的大本营占据使用。

1986年,消失多年的著名宫廷画师郎世宁的墓碑被找到,随后与其他明清墓碑一起统一存放在新建的墓园当中。

传说车公庄6号阴气重(传说车公庄6号阴气重)(9)

重修后的传教士墓碑陈列墓园,《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取景地之一

1986年5月24日,“利玛窦及明清以来外国传教士墓地”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车公庄6号阴气重(传说车公庄6号阴气重)(10)

利玛窦墓碑,《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取景地之一

2006年5月25日,“利玛窦及明清以来外国传教士墓地”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6月,于1986年修整墓园时统一埋藏保存的约140余件石刻文物再次出土。

辟谣,“阴气重”没有根据

结合前面分析的车公庄地区被传说为“阴气重”的原因,结合一段史实就可以看出这个传说毫无根据。

1900年,位于滕公栅栏的大部分传教士墓地早已经被义和团毁掉,尸骨无存。辛丑之后的修缮只是对地面建筑进行了修缮和重建。残存的未被破坏的一般教民的坟墓在1954年前后也得到了妥善安置。

1954年,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栅栏墓地由于距离城市太近,已经不再适合作为墓地使用。为了妥善处理这些坟墓,有关部门出资10万元在北京海淀西北旺购置16亩土地对这一区域的坟墓进行了迁葬。除具有代表意义的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三人的墓碑依照国务院宗教事务管理处指示在原地保留外,其余墓葬都已经迁走,根据记载,当年共迁走墓葬837座。

墓葬迁走后,本就空穴来风的“阴气重”之说更没了现实的依据,进而这个传说也就更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插曲,北京葡萄酒的发源地

最后,再讲一个插曲,如果你平时喝一点葡萄酒的话,那么对“龙徽”这个品牌一定不陌生。而龙徽葡萄酒的发源地就是马尾沟教堂西侧的“山字楼”。

1910年(清宣统二年),法国人沈蕴璞开启了在北京酿造葡萄酒的历史。除了位于黑山扈的葡萄园之外,还在马尾沟教堂附件种植了一片葡萄,并把酒窖设置在了山字楼地下室,酿造出北京地区最早的干白、干红和白兰地,这就是龙徽葡萄酒厂的前身,即后来成立的北京上义洋酒厂。

今天,乘坐公交车路过车公庄附近,还有一座公交车站叫“葡萄园”,这里就是当年为了酿造葡萄酒种植葡萄的旧址。



参考资料:

陈欣雨《二零一八年北京滕公栅栏墓地新整理文物考》,《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

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关于郎世宁墓地情况的报告》.北京市文物局,京文物字130

吴梦麟 . 《滕公栅栏墓地修复忆旧》//民间影像: 第八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8:16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