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六章雍也篇解读(论语公冶长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5.5.[原文]或曰:“雍也仁而不佞①”子曰:“焉用佞②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③不知其仁④,焉用佞”,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论语第六章雍也篇解读?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第六章雍也篇解读(论语公冶长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论语第六章雍也篇解读

5.5.[原文]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①。”子曰:“焉用佞②!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③。不知其仁④,焉用佞!”

[原文通释]

有人说:“冉雍有仁德却不伶牙俐齿。”孔子说:“哪里用得着伶牙俐齿!用伶牙俐齿对付人,常常遭人讨厌。不知道自己仁不仁,哪里用得着伶牙俐齿!”

[注释]

①雍也仁而不佞:冉雍有仁德却不伶牙俐齿。雍,姓冉名雍,字仲弓,伯牛之弟,生于不肖之父,以德行著名。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弟子。 仁,用作动词,有仁德,守仁德,做到了仁。佞,音nìng,能言善辩,伶牙俐齿。

②焉用佞:哪里用得着伶牙俐齿。焉,怎么,哪里。

③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用伶牙俐齿对付人,常常遭人讨厌。御,抵御,对付。口给,嘴快话多,伶牙俐齿。给,音jǐ。 屡憎于人,常常被人怨恨,常常遭人讨厌。憎,怨恨。于,被动用法。

④不知其仁:不知道自己仁不仁。其仁,自己做没做到仁。其,代词,自己。仁,用作动词,仁与不仁,做没做到仁。

[解读与点评]

孔子针对有人对冉雍的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人只要有仁德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辩,伶牙俐齿。孔子曾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还说君子应该“敏于事而慎于言”。善说与实做这两者在孔子的观念中是对立的,他不喜欢耍嘴皮子靠伶牙利齿讨生活的人。善说的人不见得有仁德,有仁德的人则不必能说会道。要以德服人,不要以嘴服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