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狼居胥典故表达什么(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一、封狼居胥从刘邦立国到文景二帝,对匈奴采取绥靖和和亲政策,换得边境的短暂安宁至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武帝便决意解决匈奴问题,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封狼居胥典故表达什么?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封狼居胥典故表达什么(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封狼居胥典故表达什么

匈奴是居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其游牧部落的金戈铁马和勇猛尚武的民族精神,时不时的侵扰中原,成为我国历史上为患边疆最严重的民族。“封狼居胥,勒石燕然”这两个成语典故均出于我国汉代时对匈奴的两次决定性战役。

一、封狼居胥

从刘邦立国到文景二帝,对匈奴采取绥靖和和亲政策,换得边境的短暂安宁。至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武帝便决意解决匈奴问题。

霍去病画像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调集10万骑兵,随军战马14万匹,步兵辎重几十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各领5万骑兵,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霍去病率军出代郡和右北平,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战能力,穿越大漠,北进转战2000余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的强大骑兵集团在此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殊死决战。

卫青画像

霍去病一路追杀,追击至狼居胥山,经过激战,汉军大获全胜,斩敌7万余人,俘获匈奴屯头王、韩王等,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左贤王战败逃走。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后他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立碑纪念,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班师还朝。从此“匈奴远盾,漠南无王庭”。

《史记》载: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洐,登临翰海。"封:积土为坛祭天叫封。狼居胥,山名,即今蒙古国境内之肯特山。禅:祭地叫禅。瀚海即北海,今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因为群鸟在这里脱换羽毛,故称瀚海。登临翰海又作饮马瀚海。

霍去病墓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说:“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就是用“封狼居胥”的典故批评宋文帝元嘉大败,表达了对金人入侵,国势衰微的无限感慨。

二、勒石燕然

勒石燕然,亦称为燕然勒功。典出《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

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六月,窦宪被任命为车骑将军,与副将征西将军耿秉率八千汉家骑兵、归附汉廷的八千羌胡骑兵出征。再加上南匈奴的二万骑兵,三路分袭,当年围歼北匈奴主力于稽落山(今蒙古国境内)。

窦宪像

次年,窦宪又率军夺取伊吾城(今新疆哈密以西),北匈奴至此崩溃,单于远逃,汉军直追击至私渠比鞮海(乌布苏诺尔湖),此役共斩杀名王以下匈奴军一万三千多人,获牲畜百余万头,周围部落归降汉室共八十一部计二十余万人。

此时汉军已然出塞三千余里,国土更广,遂命随行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班固作颂,刻铭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燕然山铭》碑文云:“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是为“勒石燕然”或“燕然勒功”,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有战功刻石的记载,此后历代多有效仿。 勒,雕刻;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记功。“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燕然勒石相片

范仲淹在《渔家傲》一词中有云:“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意即未平定边疆的战乱,不知何时能够回归家乡的怅然心情。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都被认为是军队将士的最高军功,因此也成为中国历代英雄豪杰或者诗人墨客所吟诵的对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