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形成的关键战役(华夏民族第一战)

引言

河北自古多战事,传说时代的黄帝蚩尤涿鹿之战、黄帝炎帝阪泉之战就发生在今河北域内。河北地处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民族草原文化的结合部,文化的冲突往往转化为战争。历史上就有“冀之得失,关乎国之兴亡”的名言,因而在河北大地发生了许多著名的战争,也留下了许多古战场遗迹。

今天介绍的是号称开天辟地一战的涿鹿之战。 “千古文明开涿鹿”,涿鹿之战,确立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开启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进程。所以涿鹿之战,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华夏民族形成的关键战役(华夏民族第一战)(1)

逐鹿之战

逐鹿之战介绍

涿鹿之战是以黄帝、炎帝氏族部落联盟为代表的华夏集团与以蚩尤氏族部落为代表的东夷集团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战争最后以黄、炎部族的胜利和蚩尤部族的失败而告结束。

据古本《竹书纪年》载,“黄帝至禹,为三十世” 。再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 “三十年为一世。” 黄帝到禹应当为 900 年。而禹是在公元前 2070年即位的,由此前推,黄帝在位也至少在公元前 2970 至 3000年前。

由此可见,涿鹿之战大约距今5000年左右。

涿鹿之战发生的地方,在历史上也有很多的争议,古文献的记述也不是很明确。有的说是在今天北京的涿县,北涿鹿县境内,山西省运城市盐湖一带,还有江苏省的徐州市等地,而《史记·五帝本纪》曾记载道:“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司马迁曾说过:“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因为东汉班固撰写《汉书·地理志》,详细记录了我国汉代中原地区的历史地理。

而根据研究发现: 在汉代,全国只有一个涿鹿,位于当时的上谷郡内。

华夏民族形成的关键战役(华夏民族第一战)(2)

三大部落——军事力量分布图

上谷郡,就是今天河北省宣化县,距今天的涿鹿县也仅仅有40余公里。而且上谷郡由来已久,战国时属燕国,秦至汉,上谷郡旧制沿袭。

作为汉时史官的司马迁去过的涿鹿,一定是上谷郡了。所以涿鹿之战的涿鹿,应该是位于桑干河流域的河北涿鹿。

所以,关于涿鹿位于河北桑干河流域的这一观点,已为多数史学学者所认同。

逐鹿之战的背景

距今约四五千年前,发祥于今陕西渭河支流的黄帝姬姓部落和炎帝姜姓部落,因其发展壮大而向东迁徒。黄帝部落渡过黄河到达今河北北部,炎帝部落沿渭河、黄河进至河北中部。同时,发祥于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相邻地区的蚩尤九黎部落正向西发展,为争夺生存地和奴役异部落,与炎、黄两大部落发生冲突。

传说蚩尤部落勇猛彪悍,长于角抵,善作兵器。它联合巨人夸父部落,首先击败炎帝部落,尽夺其地。炎帝向黄帝求援,结成对抗蚩尤的联盟。

华夏民族形成的关键战役(华夏民族第一战)(3)

三大部落

逐鹿之战的起因

司马迁在《史记》里写道“蚩尤作乱 ,不用帝命。”由此可知,是因为蚩尤与黄帝之间争夺天下的统治权,而引发了这场战争。司马迁认为,蚩尤因为他自身本领不断变大,能力逐步增强,虚荣心日益的膨胀,最终不能安分守己、恪 守本分 ,慢慢地萌发了取代上帝宝座的野心。

所以说,蚩尤最终的目的就是想要将中央大帝黄帝的宝座抢夺过来以便自己称帝。

资源是有限的,当部落的生活范围不断扩大时,就会发生战争,当炎黄部落不断与蚩尤部落发生纠纷时,双方都意识到战争的来临,史记也记载了这一场战争:《史记 五帝本纪》: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而近代不少历史学家认为,之所以会发生战争,因为部落氏族之间的复仇和争夺财产的才发生了战争。

除了以上几种说法,还有专家从环境考古学方向出发,认为涿鹿之战的爆发是因为“反常的气候,成为诱发各种社会矛盾的导火索, 进而影响到各个古老部族的生存状况,最终引 发了战争……”。 在人类漫长发展史上,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产生,战争作为政治的延伸也随之出现。直到在5000多年前,进入英雄时代以后,原始战争不仅频繁地发生,而且日益增多,而战争的目标以掠夺为主。

所以说,之所以会在涿鹿爆发战争,不论是争夺帝位还是争夺资源,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要通过掠夺其它部落,从而为本氏族部落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和适合长久发展的中原地区。

1、争夺生存资源和领地。

2、争夺天下归属权。

这与后世绝大多数战争是一样的,人类文明的发展无时无刻不伴随着战争,原始社会也好,后来的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也罢,战争的起因绝大多数就是为了夺取有限的资源和领地,此外还有人口,蚩尤的力量比炎黄还要强大,但最终是炎黄打败了蚩尤,说明黄帝更有能力和德行。

蚩尤是炎帝之后,炎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部落首领的称呼,黄帝同样也是炎帝之后,炎帝是华夏大地上最早的统治者,第一任炎帝就是神农氏,那个尝百草的神农,后来原始社会逐渐发展,就形成了一个天下共主,就是炎帝,到了黄帝时期,炎帝开始衰弱,就像后来的朝代一下,朝代一衰弱,就会陪伴着战争,同时会有新的势力崛起,黄帝就是崛起的新势力,统一了华夏诸部落。

远古的华夏,大多数地方并没有开发,适合居住的地方就那么多,当部落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免不了为了争抢资源而发生冲突,炎帝部落、蚩尤部落、黄帝部落应该都是半农耕、半狩猎状态,还包括采取野果和捕鱼为生,只要能生存下去。从这个角度上看对外扩张,吞并肥沃的土地或牧场是维持部落生存的第一要素,被吞并方肯定不会拱手相让,因此只能通过战争和杀戮让对方屈服并称臣。

逐鹿之战交战双方

黄帝部落(炎帝部落)

黄帝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生活在距离今天4700多年前,根据史书的记载,黄帝登基的时间是公元前2697年,那个年代的华夏大地还是原始部落时代,黄帝出身于有熊氏部落,其部落一共有6个分支组成,分别是以熊、罴(pí)、貔(pí)、貅(xiū)、貙(chū)、虎为图腾的6个部落。

当时除了黄帝部落之外,还有很多其他部落,比较大的还有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按照史记的说法,炎帝部落是当时华夏大地的统治者,而且存在的时间也比黄帝部落早得多,当时的炎帝部落就相当于后来周朝的周天子一样,只是到了黄帝生活的时期,炎帝部落衰弱了,黄帝部落崛起了。

黄帝部落在阪泉之战中打败了炎帝部落,然后收编并整合了炎帝部落,组成了炎黄部落,这就是后来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的原因(先有炎帝后有黄帝)。

我们从《大戴礼 五帝德》中得知:(黄帝)与赤帝(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还有相当多的史书记载了阪泉之战,说黄帝率领熊、罴、貔、貅、貙、虎六个部落的军队,举着绘有雕、鶡(hé)、鹰、鸢(yuān)等图腾的旗帜,与炎帝部落打了三次重大战役,打败了炎帝,黄帝得以施行他的意志。

但这次阪泉之战的历史资料并没有详细记载,也有一种说法阪泉之战就是逐鹿之战。《列子 黄帝》: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

华夏民族形成的关键战役(华夏民族第一战)(4)

有熊氏-黄帝

炎黄部落融合后,华夏并没有因此太平,黄帝仍然不断讨伐不愿意服从自己的部落,而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数蚩尤部落了。

蚩尤部落

蚩尤也叫黎贪,他的8个同母弟分别是:黎巨、黎禄、黎文、黎广、黎武、黎破、黎辅、黎弼,蚩尤及其兄弟一共是9个人,都以黎为姓,所以称为九黎,这就是九黎族的来历,蚩尤带领九黎族在炎帝榆罔时期,攻占了九夷国的领地,逐渐强大起来。

还有一种说法,蚩尤是炎帝姜黎的后代,他有8个同母弟,还有72个同族兄弟,合起来就是81个兄弟,也就是81个小部落。同时他是这些小部落的首领。

华夏民族形成的关键战役(华夏民族第一战)(5)

蚩尤

逐鹿之战过程介绍

今天对于涿鹿之战的具体经过究竟如何,已不得而知。通过古文献资料记载,我们可知黄帝和蚩尤之间确实进行了战争,而且很激烈,至于其中对于数字的描述,应该是一个泛指,不论是三次还是九次,都并不是指具体的数据,而是代表进行了长期的、多次的战斗。 所以说这些数字并没有具体实际意义,只是对战争长久性的一个说明。

黄帝与蚩尤之间的战争,在历史上被神化的特别的厉害,我们可能不知道战争的真实过程,这里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那时候的文字和纸张还未发明,各个部落基本上还是游牧生活为主的重大事件大都由口口相传为主;第二,部落的迁徙和融合会产生一些信息的断层;第三,部落大融合过程中胜者会有意识的忽略一些历史信息的传承。

但是,我们可以从后世文人猜想的史记材料记载中,窥探下那一场关乎华夏民族未来走向的惊心动魄且充满魔幻色彩的战争。

我们从几个经典文献中看一下这场战争的过程吧。

1、《山海经·大荒北经》中的记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于冀州之野。”翻译一下:黄帝命令应龙,让他利用地理优势,在河流上游筑土坝蓄水,想断了蚩尤部落的水源;但是蚩尤却请来了风伯和雨师,为自己做雨,解决了用水的问题。而最后黄帝请来了天女旱魃来帮忙,这才真正地断了蚩尤的水源,最后“遂杀蚩尤”。从这里可以看出,战争过程并不是很复杂,双方只经过了两个回合的较量,蚩尤因为缺水而战败,最后被杀死了。

2、王充的《论衡·率性篇》也有关黄帝与蚩尤大战的一些记载,书中写道:“黄帝与炎帝(实指蚩尤)争为天子,教熊罴貔虎以战于阪泉之野,三战得其志,炎帝败绩。”可知三次战役之后炎帝 (实指蚩尤)兵败被杀。而且在《太平御览》引用《帝王世纪》中的记载“神农氏衰,黄帝修德化民,诸侯归之,黄帝于是乃扰驯猛兽,与神农氏 (应指蚩尤)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克。”由此也可以得到印证。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黄帝与蚩尤在涿鹿之战,经历了九次战斗。正如《太平御览》引《黄帝 元女战法》中所记载:“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在此之后黄帝才得以取得最终的胜利。而且在吴任臣《山海经广注》引《广成子》中叙 述到蚩尤部落呼风唤雨,能力特别强悍,黄帝最终是“以馗牛皮为鼓,九击止之,尤不能飞, 遂杀之。”可见这场战争很少惨烈,双方的实力也很接近。

3、《蚩尤的传说》一书中,有一些在苗族地区关于蚩尤的故事。其中《传说蚩尤》认为蚩尤是在与黄帝一个回合后被杀的;《苗族迁徙歌》指出蚩尤是在两次激烈战斗后被杀害的;《蚩尤神话》则认为蚩尤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占据优势,因此在前三次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但是在最后一次战斗中失败了。

第一阶段

其实一开始,在黄帝大战蚩尤期间(涿鹿之战),黄帝从开始就是各种吃亏,兵力和士气都受到了很大损失。

特别是刚开始蚩尤就用了一大招“吞云吐雾”,漫天云雾,彻底连天。黄帝部队在云雾中,就如同失去双眼一样。而蚩尤部落的将士在雾中却丝毫不受影响。

华夏民族形成的关键战役(华夏民族第一战)(6)

云雾大阵

黄帝部落的人在这云雾阵中不但看不见东西,而且方向感也迷失了。难道黄帝就此认输投降吗?当然不是了,黄帝和炎帝的性格可不一样。黄帝那是不服输的性格,宁死不屈的主啊。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黄帝如何破去这个云雾大阵的。

黄帝神器夔皮鼓登场,打败魑魅魍魉:

云雾大阵本来就令黄帝部落的将士晕头转向了。偏偏这个时候,魑魅魍魉也来帮蚩尤一起对付黄帝。这两个妖怪虽然没有别的能力,但是迷惑人的本领可是一流的。

华夏民族形成的关键战役(华夏民族第一战)(7)

魑魅魍魉

他们两个加入战团开始对黄帝部落的士兵施展法术,这下可了不得。本来晕头转向的黄帝部落士兵直接就神志迷乱了。只见黄帝部落的老虎到处乱扑乱咬,狗熊见人就拍,士兵们相互刀剑乱砍。打仗怎么还有狗熊和老虎等动物? 其实在上古时代,驱使动物加入战场是常有的现象。强大的原始部落,驱使狼虫虎豹的能人都有很多。

华夏民族形成的关键战役(华夏民族第一战)(8)

有熊氏动物军团

蚩尤一见此情景,心中大稳,立即召回部队,回到山顶安营扎寨,生火做饭,休息去了。让黄帝部落自相残杀吧。

蚩尤休息去了,黄帝一看自己的部队乱作一团。这仗也没法打了,于是下令:“撤退”。

手下人早就等着这句话,扭头就跑,刚一转身一跑,直接却把黄帝撞倒了。

黄帝爬了起来,怒声问道:“你干什么?你往哪里跑啊?”手下结结巴巴地回答道:“我也不知道往哪跑啊?我听到撤退只知扭头跑,具体是什么方向我哪里知道?”。

因为魑魅魍魉的法术,士兵根本没方向感,只知扭头跑而已。每个人撤退的方向不同,只能越撤越乱。这撤退命令不但没有减少损失,反而加速了黄帝部落的伤亡。

华夏民族形成的关键战役(华夏民族第一战)(9)

黄帝擂鼓-夔皮鼓

黄帝一看形势非常紧急,再不改变就有可能全军覆没。但怎么才能让士兵们破除魑魅魍魉的妖术呢? 灵机一动拿出一个宝贝,其实就是夔皮鼓。这可不是一般的鼓,这是用上古神兽皮制作的神器之鼓,击打后可以声传五百里。

黄帝拿出夔皮鼓,立马使劲敲打。这里也说一下夔皮鼓的来历,传说黄帝得到了玄女的帮助,制作了80面夔(kuí,这是东海中的一种神兽,形状像牛,头上没有角,身上是灰色,只有一只脚)皮制作的鼓,用雷兽的骨头制作鼓槌,打起鼓来,声音威力大,传遍天下。

在古战场,鼓声都是有节奏的,每种节奏都有一定暗语的,类似于现代的摩斯代码。也就是说将领的命令是可以通过鼓声传达的。黄帝这一敲不要紧,惊天动地的鼓声立马唤醒了晕头转向的士兵,居然把魑魅魍魉的魅惑法术给破了。很多士兵也是如梦方醒。这时候大家才知道,打了半天,都是自己人打自己人。

风后造出指南车:

黄帝通过夔皮鼓的震天鼓声传达军令总算把士兵聚拢到一起,开始向同一方向撤退了,军心也得到相对的稳定。可是因为蚩尤施展了云雾大阵,黄帝的军队但依然找不到方向,就这样走来走去,有时候又走了到原地。就这样黄帝的军队一直被困了三天。不要说人士兵又困又饿,连老虎和豹子都打蔫了。眼看着这支部队就废了。

正当黄帝绝望之时,黄帝手下的军师风后(熟读兵书,类似军师和政务大臣),把刚刚发明的指南车推出来了,没错根据《太平御览》记载,风后就是在黄帝军队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发明了指南车。

华夏民族形成的关键战役(华夏民族第一战)(10)

指南车

没错,这个老头就是研制出“指南车”的风后。指南车是根据观察北斗星象“璇玑玉衡”所制。这个车制作很简单,更何况黄帝本身就是造车高手,一起造个车并非难事。车子造好之后,只见风后拿来一个盘子,盘子上有个小人,风后就把这个设备放在了车上。这个小人伸着手指,无论怎么走,都会指向南方。

于是,黄帝凭借指南车指引的方向又走了两天,终于走出了蚩尤所设的云雾大阵。 黄帝部落休整过后。黄帝就把应龙找来,想让应龙去攻打蚩尤,给蚩尤也来一次灭顶之灾。因为应龙有行云布雨蓄水的大能力,而且又能飞天,人又能打。

第二阶段:应龙蓄水,自受其害

据《述异记》中记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在后世的战国时代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

华夏民族形成的关键战役(华夏民族第一战)(11)

上古神兽应龙

《山海经》记载的应龙,是一只神力强大的上古神兽。从形象来看,应龙很像西方的龙。《淮南子》记载,它是真龙和凤凰生育的后代,也是中国神话里,唯一的一只双翼飞龙。从经历来看,《山海经》记载的应龙活了1000多年,它不仅与黄帝、女魃和蚩尤之间关系密切,还是帮助大禹治水的功臣。并且,从黄帝和蚩尤的涿鹿之战,到大禹成为治水英雄建立夏朝,约有1000年时间。这段时间里至关重要的3次历史事件,应龙都参与了。

根据《山海经》里记载推测,应龙应该出现女娲和伏羲时代。曾有应龙接引女娲见天帝之说,还有应龙赠与伏羲河图之说(引自《易传》)。这里有一种说法,应龙本是女儿身。理由是《淮南子》里记载“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还有羽嘉生飞龙,飞龙生凤凰”。能生孩子肯定是女的。

华夏民族形成的关键战役(华夏民族第一战)(12)

应龙战蚩尤

而且上古神兽应龙有一项神异能力——蓄水。“蓄水”不是神龙降雨或喷水的神力,而是说应龙擅长挖渠筑堤,建造水库,利用水攻。

但是在逐鹿之战一战中,战无不胜的应龙可谓是出道以来第一次栽跟头。黄帝憋气,应龙其实更憋气。应龙虽为女儿之身,但是极为好胜,这次感觉丢人到家了。

接到黄帝的命令后,应龙飞空,大嘴一张,开始吸引方圆万里的水汽。只见天昏地暗,电闪雷鸣,随着应龙吸气一个时辰后开始呼气。只见一道大水从天而降喷向地面,犹如天河倒灌,沧海横流。一会功夫就在不远处的低洼之处蓄满了一个超级大水库。而且波涛汹涌,蓄势待发。

应龙看了一眼自己的蓄水成就和充足的水量,顿时心中大喜。 遂上前叫阵蚩尤出站,希望能不战而降蚩尤军队。 按理说直接把大水灌倒蚩尤大营不好吗? 为啥还得弄个水库蓄水,这里有2种猜测。 第一,应龙大意了,希望蚩尤不战屈服。 第二,水库的位置距离黄帝大营也比较近,很容易两败俱伤,而且蚩尤的大营安扎在山头,黄帝大营安扎在山脚下。 这里也说明一点,黄帝的军事素养堪忧。

蚩尤早在几天前就在山顶扎稳了大营。正在考虑黄帝是否走出了云雾阵之际。突然听到应龙叫阵,于是出来观察局势。这一看蚩尤大喜,原来黄帝走出云雾阵就开始扎营,正是山下的空旷之地。而应龙蓄水在低洼的山脚。距离黄帝大营居然不远。这种蓄水,与其说是打击蚩尤,莫如说是给黄帝准备的灭顶之水。

所以,这场战斗是一个无有悬念的胜败。山顶扎营的蚩尤,怎么能可能被水淹?再说,蚩尤早就请了风伯和雨师就是对付应龙。 论蓄水雨师肯定比不上应龙,但控水能力可比应龙高明多了。据史料记载,风伯是雀头人身蛇,名为飞廉; 雨师蚕头人身大虫,名为萍号。这两个怪人法力高强,风伯擅长呼风,雨师擅长唤雨。

这次蚩尤自己都没出手。风伯和雨师利用应龙所蓄之水,应龙的堤坝被雨水冲毁,滔天大水冲向黄帝大营,令黄帝部落溃不成军。 也正因为这次失败,也是她一生战功比如驱逐旱魃和辅助大禹治水都无法弥补的重大过失。

从此战役也可以看出,在上古时代,兵法战略在战争中就已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也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在某种意义上说,初期黄帝的军事才能,真的比蚩尤差了很多,但黄帝胜在学习能力很强。

第三阶段: 旱魃助力父亲黄帝战胜蚩尤,悲喜两重天

说起旱魃(hàn bá)相信大家都是不怎么陌生的,在很多小说神话中它都是僵尸的祖先,长的十分恐怖,十分凶残,而且也是引起旱灾的罪魁祸首,曾有旱魃一出赤地千里的描述。但其实旱魃的前身并不是凶残恐怖的代表,其实是黄帝的女儿,是一位法力高强的神女。

华夏民族形成的关键战役(华夏民族第一战)(13)

神女-女魃

旱魃其实是由女魃演变而来的,现在看到的旱魃都是男性的,但其前身女魃却是女性形象,而且还是一位神仙,是传说中的旱神,据传是黄帝的收了一个义女,她的名字叫做“女魃”当然也有人说她是天女。反正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她是女儿身,而且长相也十分美丽,绝对不像现在这样的旱魃这么恐怖。

回到正题。

当时黄帝正与蚩尤进行战争,战况持久。远在后方的女魃担心父亲的安危,竟然忧郁成疾,身染重病,卧床不起。恰巧在这个时候,上古神兽犼挣脱了女娲和伏羲联手设下的封印,逃脱出来。犼的魂魄分成了三份,其中一份趁着女魃病重,钻入了女魃体内。

但因为犼的灵魂不完整,无法完全占据女魃的身体,于是女魃的灵魂和犼的残缺灵魂开始进行斗争。在争斗的过程中,奇异的事情发生了,女魃的魂魄和犼的魂魄竟然尽数融合在一起,从而导致了女魃的容貌大变。

华夏民族形成的关键战役(华夏民族第一战)(14)

女魃

女魃原本的一头乌黑长发全部脱落,身上白嫩的皮肤开始脱水萎缩,并且一股热浪从自己的体内散发出来,周围的土地很快就变得干裂。女魃被自己的容貌吓到了,于是便想找着地方躲藏起来,但又担心父亲黄帝的安危,于是决定再去看父亲最后一眼。

正当黄帝的士兵和蚩尤的士兵打的难分难解之时,而且应龙大败于风伯和雨师,蚩尤趁势率部继续攻击黄帝。黄帝军队且战且退,一直退到逐鹿这个地方的北边,风伯雨师突然做法,顿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大雨滂沱。黄帝这方的士兵顿时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被大雨冲刷的站立不稳。说来也怪,黄帝的士兵跑到哪里,这风雨就跟到哪里,黄帝军队又一度到了生死存亡之际,继续下令撤兵。

而就在这个时候,女魃来到了战场上,她看到自己父亲这一方处于劣势,立刻知道不好。女魃于是立刻施法,从头上摘下一根羽毛,化作一根烧火棍形状的武器,朝风伯雨师打去,风伯雨师只感觉一股灼热气息扑面而来,顿时四肢酸软,从云层跌落下去,生死不知。

而蚩尤的军队也感觉到四肢燥热难耐,口干舌燥,寸步难行。黄帝见风雨消逝,知道是反攻的好时机,于是黄帝部族则借天时地利之便,最后选择了一个狂风大作、尘沙蔽天的时机,乘蚩尤军队昏迷彷徨之际,向蚩尤发起最后反击,果然大败蚩尤,并且趁势杀了蚩尤并吞并了蚩尤的军队和部落。

所以说女魃为父亲黄帝战胜蚩尤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但是也因为这一次的大战,女魃失去了自己的法力,无法回到天上。女魃眼见父亲大获全胜,放下心来,又无法以恐怖的面容回到父亲身边,只好在逐鹿这个地方赤水北岸寻了一处地方,隐居下来。这也是为什么北方经常少雨干旱的原因。由于女魃是干旱的代表,所以女魃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发生干旱,所以女魃一直都不受到人们的待见。 也正是因为女魃经常带给人们干旱,所以人们觉得神女的形象不适合女魃,于是就开始将女魃描绘成一个男性形象了,而且长相还十分的恐怖,和现在的僵尸十分的相像,甚至还成为了僵尸的祖先。而名字也从女魃开始过渡成旱魃了。

不得不说,女魃也是身世十分悲惨的一个神女了。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旱魃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旱神,又叫“魃”或“天女魃”,有时也称“旱母"。真正的原因估计上古时代,因为水利不发达经常干旱造成人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由于对旱灾的真正原因不甚了解,以为那是早魃之类的恶魔在作怪,于是便创造了旱魃这一旱神。

逐鹿之战战后

涿鹿之战后,女魃滞留人间终身无法回到天庭,也无法和父亲黄帝相见。 风伯和雨师因为受伤严重,法力尽失,对黄帝心藏怨恨,所以世间经常刮风下雨报复黄帝部落。

之后,黄帝族与炎帝族又多次发生冲突。黄帝族和炎帝族在今涿鹿县阪泉地区交战,黄帝族三战三捷。炎帝族一部被迫北迁,一部留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与黄帝族融合。战争的胜利者黄帝部落与东方夷人部落融合,后来逐渐成为以炎、黄部落为核心的华夏族。传说中的黄帝、炎帝则被后人尊崇为华夏族的祖先。

历史地位

我们从古代军事文化传统角度来看, 涿鹿之战解决了华夏集团的生存发展问题, 是中国古代战争起源的重要标志,而且作为形成中国古典军事文化传统的历史动力,为中华优秀军事文化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国历史上的英雄时代,就是黄帝时代,指的是五千多年前的文明进入文明社会期间。 而这一时代与两次大战密切相关:一是涿鹿之战,以炎黄部族和蚩尤部族为代表的两大集团之间的战争 ,则导致了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二是阪泉之战,打破氏族制度界限,促使黄帝和炎帝之间形成超越亲属部落联盟的新型联合体;

华夏民族形成的关键战役(华夏民族第一战)(15)

炎黄二帝

涿鹿之战,作为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促进了不同的血缘氏族部落之间的融合、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中国五千年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而且还在政治制度上进行了重大的历史变革 ,禅让制和由双头领导体制转换成为了一元化领导体制。

综上所述,涿鹿之战大大加快了民族之间融合和统一的步伐 ,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交 流、碰撞及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涿鹿之战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块里程碑,是中华文明由野蛮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和转变,因此在中国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

涿鹿战争对华夏战争影响最深的还是在军事方面。当时论实力,蚩尤的九黎族实力应该在炎黄集团之上,九黎族的文明及武器都优于黄帝部落,据说当时的九黎族已经可以制造铜制兵器了,同时蚩尤又是古代华夏历史上作战最勇猛的人,后来还被黄帝尊为“兵主”,得到后世的供奉。由于涿鹿战争是部族之间的一场大规模战争,结局又是以黄帝之弱势胜了蚩尤之优势,之后黄帝又趁势收复了中原,使华夏族各部落实现了团结统一。此后,又进一步征服了其它氏族部落,使黎族、夷族等与华夏族结为同盟,这都与黄帝的军事才能及其在战争中的表现有极大关系。

后来的首领虽然无法从理论上学到黄帝的用兵韬略,但从所闻所传中间接地领略到黄帝的兵法,并代代相传,这就为华夏的军事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除此之外,这次战争对之后的兵器制造以及技术发展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许多史书上称,涿鹿之战是中华民族在发展时期兴亡绝续之大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