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熬夜是常态吗 熬最晚的夜睡最少的觉

来源:北京晚报

“熬最晚的夜,睡最少的觉”,有调查显示,受访青年中65%入睡时间在23点以后,72%熬夜时会刷短视频。

上述调查勾勒出的熬夜场景,与个体感受深度契合,甚至也不是独属于青年人的睡眠“困”境。有调查显示,手机成为头号睡眠杀手,近七成晚睡与之相关。短视频包罗万象,网剧综艺争奇斗艳,热搜话题瞬息万变……刷不完的精彩,吃不完的“大瓜”,让许多人即便困意浓重,即便深知熬夜之害,却仍控制不住上滑的手指。

晚睡成为某种社会病,“报复性熬夜”是显著特点之一。职场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巨大,奔波与劳累、焦虑与压力,给人造成无法主宰自己时间的失控感。于是,临睡之前悠然独处,被许多人视为缓释焦虑、满足需求的重要手段,似乎不多玩一会儿,补偿自己一番,这一天就亏了。诚如专家所说,报复性熬夜是出于过度补偿心理机制,即个体为了克服某方面的缺陷,采取过度行动以求解脱。

但熬夜提供的情绪舒缓,终究是暂时而虚幻的。长期“报复性熬夜”,既无助于从忙碌重压中解脱出来,还可能带来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损害。科学研究证实,人体内存在着控制昼夜节律的“生物钟”机制,长期作息混乱、不只会导致恶性疾病多发,还会影响情绪,或是陷入低落、或是焦虑易怒。熬夜一时爽,却不得不在精神低落、哈欠连连的糟糕状态下开启第二天,拖慢效率不说,还极易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从睡眠中挤时间娱乐,补偿不了疲惫,只会报复自己,实在得不偿失。

诚然,信息社会随时随地永远“在线”,确实容易负荷过载、时间稀缺,个人空间被严重挤压。但化解上述困境的办法,决非放纵熬夜,而是学会自律调适,懂得按下“暂停键”、寻找平衡点。掌控时间、用好时间,更好地主宰自己的人生,方能不仅拥有愉悦身心、治愈疲惫的有效时间,还能同时安享清晨的明媚阳光和一整天的精力充沛。#26岁女子长期熬夜导致脑出血#(北京晚报 评论员胡宇齐)

报复性熬夜是常态吗 熬最晚的夜睡最少的觉(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