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历史变革(70年前的今天永康解放了)

2019-05-08 05:08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卢明 李悦 程明星 吕鹏 马忆玲

1949年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三兵团十二军三十四师在师长尤太忠的率领下,向南追歼国民党李延年兵团残部,以日行百里的速度奔向永康县城,拉开了解放永康的序幕。

永康历史变革(70年前的今天永康解放了)(1)

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三兵团十二军三十四师南下解放永康。

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当时正驻扎在八字墙一带,得知三十四师大军过境,支队长应飞立即写信,派人通过地下联络站与尤太忠接上关系。尤太忠见信,在反面写下:请游击队速回城里接管政权。应飞接信后,随即派两人随大军进城联络。

县城的地下党组织得到消息,立即着手发动工商界人士做好迎接解放军进城的准备。此时,国民党驻永康的二〇三师六〇八团深知大势已去,无心抵抗,忙着布置往丽水方向抢运物资弹药,并将驻扎在缙云和武义的该团所属二营三营紧急调回待命,准备随时逃离。

5月8日下午3时许,解放军抵达永康县城,在汽车站鸣枪驱敌,但是没见敌人有所动静。原来,在解放军入城前两小时,国民党永康县长王泰来已率领国民党县自卫队和警察队往清渭街方向逃走了。解放军发觉国民党驻永康二〇三师六〇八团正往丽水方向溃逃,立即进行拦截。在解放军的追击下,国民党军队乱作一团,丢下挑夫和行李四散逃窜,国民党六〇八团团长柳继元等也落荒而逃。驻扎在县城娘娘殿的国民党六〇八团搜索连来不及逃离,派出便衣向解放军表示愿缴械投降。至此,永康解放。

解放军进城后,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歌曲,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解放军的宣传队和六支队的先头部队指战员在街上展开宣传,张贴安民布告。一些居民确认是解放军来了,于是打开门户,商店也开门营业,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傍晚时分,应飞率领六支队第八、第九大队抵达永康城内,与解放军会师,欢庆永康解放。

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永康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县军管会)成立,路南地区特派员、六支队政委卜明担任主任,路南地区副特派员、六支队支队长应飞担任副主任兼永康县警备司令部司令,陶健、李秀芝、钟梁树为委员。在新人民民主政府成立之前,县军管会行使政权机关的职能。县军管会动员全县米厂为解放大军昼夜加工粮食,组织副食品供应及捐献力士鞋、雨伞等日用品,以保证过境大军的军需供应。

能否顺利接管城市,是党执政初期面临的严峻考验。在中共永康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成立之前,县军管会遵照上级指示,贯彻执行“按照系统,整套接收,调查研究,逐步改造”和“宁缓勿乱,稳步前进”的方针,负责统筹实施接管旧政权、筹建新政府,以及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工作。

永康历史变革(70年前的今天永康解放了)(2)

县委领导成员,书记张正伦(左三)、副书记兼县长应飞(左四)。

永康历史变革(70年前的今天永康解放了)(3)

启用新印模。

县军管会部署对永康县国民党旧政权进行全面接管。5月23日,鲁中南南下干部纵队第十大队第一中队抵达永康。当晚,中共永康县委员会成立。设县委书记1人、副书记1人、委员5人,张正伦任书记,应飞任副书记,谢仁符、尹道生、耿立尊、张瑞甫、马元勋任委员。永康县委隶属中共浙江省第八地方委员会,驻地永康县城关镇。永康县人民政府同时成立,县长应飞、副县长谢仁符。永康县人民政府隶属浙江省人民政府第八行政区专员公署,驻地永康县城关镇。县人民政府初设机构有秘书室、民政科、财粮科、教育科、生产建设科、公安局、卫生院、救济院。后为适应工作需要,将财粮科一分为二设为粮食局和财政科,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永康办事处。县军管会在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建立后即宣告终止。永康在完成旧政府整体接收和建立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同时,大力实施对旧政权系统的改造,在全县范围内废除保甲制度,逐步建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区、乡、村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权。组建8个党的分区委,作为县委派出机构。分别为:城区分区委、象珠分区委、倪宅分区委、历山分区委、方岩分区委、石柱分区委、芝英分区委、龙山分区委。建立起8个区人民政府,分别为城区、象珠区、倪宅区、历山区、石柱区、芝英区、方岩区、龙山区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以下,沿用解放前夕的行政区域设置,设立27个乡(镇)人民政府。

永康从此迈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7名老战士口述永康解放史

应跃鱼——我在第六支队打游击

永康历史变革(70年前的今天永康解放了)(4)

1949年1月份,我参加了解放军。当时,我是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主力部队的一名小战士。

1949年5月6日,第六支队的主力部队还在八字墙陈弄坑村打游击,突然有许多部队出现在附近的公路上和山上,有乘车的,有骑马的,也有徒步行军的。当时解放军部队和国民党部队的衣服差不多,远距离很难分辨敌我。于是,支队长应飞就派了一名侦察员,去侦察前方情况。

8日上午10时左右,侦察员回来报告,说是解放军的部队,正在赶往永康城。不久,我们接到上级命令,要求部队接管永康城。应飞当即下令,开灶吃饭,吃完饭后赶往永康城。

当大家得知进城接管永康的消息,吃饭都没有心思了,随便扒拉两口就整队集合。一路上,战士们欢快地跳呀跑呀。

当时的永康城里还有一部分国民党残余部队,驻扎在上封寺、应总祠、陈总祠、城隍庙等地。当部队行军至老汽车站的时候,上封寺和河头方向响起枪声,我想应该是国民党残余部队被击溃了。

进城的时候,我看到地下党的同志们组织了一批先进人士拉横幅、写标语、举旗帜。进城之后,我们严守纪律,就在大街上架行军锅做饭,不去打扰百姓,晚上累了就在大街上休息。

9日,军事管制委员会和永康警备司令部成立,开始着手恢复永康城的秩序。老百姓看到解放军很遵守纪律,慢慢开了门,大街上的店铺也都陆续开张营业。

黄德章——突击警察局缴获驳壳枪

永康历史变革(70年前的今天永康解放了)(5)

1947年10月27日,我还是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的一员。前一个晚上的翻山越岭,我们不知道走了多少山路,只为找一个合适的宿营点。

当天下午4时,短枪班在前,步枪班紧随,机枪班继后,中间是我们这些非武装人员。前面传下口令“加快速度,跑步跟上”,战友们都加快了步伐。当我们这些肩背挎包、腰上捆个小包袱的非武装人员,跑步越过不知名的小木桥时,桥头电线杆上两根电话线已耷拉在地上,战友们已经在左侧小山坡架上机枪,监视着武义方向。突然间,前面已传来砰砰的枪声,紧接着是子弹嗖嗖地从头顶飞过的声音。当我们气喘吁吁冲进东干村时,已经有几位战友,守在武义警察局东干分局的大门口,门内枪声呐喊声响成一片。长枪二班一直往前至村口,布防抵御可能来自永康方向的敌人。

部队集合信号传来时,已是掌灯时分,街上店铺早已关门。当时,警察分局门口蹲着二十来个警察,我们指导员正在给俘虏训话。我和几个战友则在警察分局打扫战场。在一间摆有办公桌的房子内,床下放着一只白藤带盖的篮筐。我伸脚踢了踢,沉甸甸的,就拖了出来,打开篮盖,是半筐长短枪的子弹与一支单响木壳枪(驳壳枪)及一些不顶用的杂物,就成我的战利品了。

俘虏的警察经教育后,大部分发放路费后被释放。我们一举端了警察局后,带走两个警局的头领离开东干,涉水过永康江(武义江),返回根据地。

施蔚——向百姓宣传解放军的政策

永康历史变革(70年前的今天永康解放了)(6)

1949年3月,我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浙东人民解放军浙干路南金武永义办事处担任文书兼民运组长。

5月8日,我所在的部队还在八字墙山后胡村一带开展宣传工作,向老百姓宣传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渐渐地,百姓都很拥护我们。

当时,我经常看到许多部队往永康城赶。我心想,永康应该快要解放了。果然,9日早上,我们就接到上级的命令,要求前往永康城和大部队会合。

一路上,我看到许多老百姓都往永康城里涌。等我们到达的时候,只见永康城里热闹得跟过节一样,街上挂满了“欢迎人民解放军进城”“人民解放军万岁”等横幅,道路两侧的商店都开张营业。在街上,我还碰到了几个以前的朋友,他们都好奇,我什么时候加入了人民解放军,夸我们解放军很伟大。

看到永康解放,看到老百姓们发自内心的笑容,身为解放军战士,我非常激动和自豪。

李亨训——16岁上战场目睹战争残酷

永康历史变革(70年前的今天永康解放了)(7)

1949年5月8日,解放军部队浩浩荡荡地开进永康城,永康解放了。我当时碰巧在行军途中摔伤了腿,借住在老百姓家里养伤,也因此错过了当日的盛况。

在此之前,我曾给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支队长应飞当了多年的警卫员。对我来说,警卫员的工作就是一份跑山头、传命令,太简单了。有一天,我对应飞说,我不当警卫员了,我要去打仗。

我参加的第一次战斗是在黄岗村。当时我才16岁,幼稚得很,以为打仗就是双方互相端着枪,比画着斗几下。但是战斗比想象中残酷,我亲眼目睹了战友牺牲的过程,才知道战争的残酷。

进城后,我在第六中队当班长。当时虽说已经解放了,但永康仍有不少反动残余势力和土匪武装。为了保卫新政权,保卫人民生命财产,于是我们开始打土匪。

永康的解放意味着工农群众终于翻身做主人了。

周伟隆——我在武义听到解放消息

永康历史变革(70年前的今天永康解放了)(8)

1948年8月,我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活动。1949年3月,我到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举办的军政干校学习。5月8日永康解放时,我在武义雪峰山学习。

9日上午,天气晴朗,红日高照,远方传来永康城解放的喜讯。同学们一个个欣喜若狂,有的欢呼跳跃,有的把帽子甩得老高,有的举手高呼:“解放了!”

饭后,全校学员及友邻部队都集中在晒场,听卜明政委作重要讲话。他告诫大家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要服从组织分配,迎接新任务。接着,大家按组织分配行动。丽水的同志回丽水接管各地区各县,永康、武义、磐安的同志跟随卜明去永康。

战士们迈着矫健的步伐,意气风发地向永康城方向进发。下午5时,队伍抵达城外南苑凉亭,在这里,卜明讲述了进城后的注意事项。

随后,部队继续向县城挺进,经西津桥,过溪下街,到丁字街头。街边两旁的男女老少喜笑颜开,商店照常营业,社会秩序良好。红绿标语满街张贴,上面写着“共产党万岁”“欢迎解放军”“庆祝永康解放”,永城一片欢腾。

我们高唱“三大纪律八大注意”“你是灯塔”“团结就是力量”等革命歌曲,浩浩荡荡地到达王秀吉祠堂。

当晚,大家都为胜利的到来有说有笑,人人都有个志向,要为全国解放出力,为国家建设出力。

应启鸿——利用教师身份传播先进思想

永康历史变革(70年前的今天永康解放了)(9)

1949年,我在芝英教书,同时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我借着教师的身份在村子里贴标语,向学生们传播先进思想。

当时,村里有一名国民党的中队长叫卢振祺。5月7日晚上,他可能听到了风声,就躲进了学校。第二天,我回到学校发现,这位中队长在我的房间里睡觉。我的房间放着各种进步报刊和书籍,当时我很担心自己是不是暴露了,就悄悄地跑到浙干路南办事处。

5月8日,正当我准备跟办事处同志一起转移时,我们接到了消息,说解放军进永康城了,让我们也赶快过去。听到这个消息,我内心非常激动和兴奋,永康终于解放了。

进城的时候,我发现永康城社会秩序稳定,欢迎解放军进城的横幅标语都挂了起来。

后来我在组织的安排下,一直留在永康工作。70年来,永康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破旧的房子变成了高楼大厦,老百姓从吃不饱到吃不完。永康有今天这样的成就,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千千万万永康人的付出。

胡一鸟——我确认了永康解放消息

永康历史变革(70年前的今天永康解放了)(10)

70年前的5月8日,我随应飞率领的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驻扎在八字墙附近的小山村陈弄坑,忽然听到有村民说:“大军来了,在上茭道上。”

村民说,这些军人穿的是黄色军衣,一路上汽车喇叭声和战马嘶叫声不绝于耳。当时,我们只知道解放大军渡江,国民党部队兵败如山倒。那段时间,金温公路上不少部队向南转移。解放军和国民党军的军服都是黄色,一时也分不清这支部队是解放军的还是国民党的。应飞当即写了一封信,派我去探明情况,若是解放军,要亲手将信交给部队首长。

我接过信,先跑到上茭道村的地下党员家中,问清情况,确定了来的是解放军部队。于是,我立即赶到上茭道,向解放军部队的战友亮明了身份:“你们首长在哪里?我有重要任务要见首长。”战友指着后方骑马的首长说,他就是二野三十四师师长尤太忠。

我在公路旁等了一会儿,首长就策马来到面前。我壮着胆子迎了上去:“报告首长,我是当地游击队的,有重大事情报告。”

尤师长勒住马,接过信,快速看完,然后在纸张背面写了回信。他一边把信还给我,一边高声地说:“游击队同志,赶快回永康城接管政权。”并向部队传令,“这一带有游击队活动,各部注意,别发生了误会。”

回到陈弄坑后,我们部队也立即启程,与大军会合。

当我们到达永康老汽车站(现九铃立交桥附近),由徐宗岐、童友虞等人组织的工商界人士,手举彩旗,欢呼永康解放。部队从老汽车站一路行军至县政府(现时代广场附近),大军秋毫无犯,本来空旷的街上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关门闭户的商铺也慢慢开业。

永康城解放后,成立了永康县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是六支队政委卜明,副主任是应飞,同时还成立了永康警备司令部,司令员是应飞,我任警备干事兼警备司令队队长,主要从事战俘的管理和教导工作。

编辑 蒋立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