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珍银河太空旅游计划(真相与常识51)

维珍银河太空旅游计划(真相与常识51)(1)

北京时间7月11日,英国太空旅游公司维珍银河的“团结”号太空船完成首次满员载人太空试飞,搭载4名乘客和2名驾驶员,其中包括70岁的维珍银河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

除维珍银河外,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蓝色起源公司等多家私企也在积极开发飞行器,抢占商业太空旅游先机。

据悉,埃隆·马斯克创办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计划于今年9月搭载4名公众进行为期3天的太空之旅,而蓝色起源公司的“新谢泼德”则将于本月20日进行首次载人试飞,其创始人、亚马逊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将搭乘“新谢泼德”飞行器参与。若能成功,这意味着人类亚轨道太空旅行的大幕正式开启,普通民众进入太空的时代到来了。

三家方式有何不同?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是将游客送入近地轨道,可以说是真正的太空,而维珍银河和蓝色起源都是将游客送入距地面100千米以内的亚轨道,严格说来是地球大气层和太空的过渡区。不过,二者实现方式又有所不同。

蓝色起源是使用火箭将载人太空舱垂直发射到地球上空约100千米处,随后太空舱进入几分钟失重状态,再在降落伞缓冲下返回地面。

维珍银河则用双体运输机搭载太空船升空,在距地面约15千米的高空释放。随后,太空船启动发动机加速至音速的3倍以上,数分钟后关闭发动机,借助惯性继续爬升。在到达距地面约80千米以上高度后,乘客可经历数分钟失重状态,此后飞船缓慢转向、滑翔下降并降落在地面。

维珍银河太空旅游计划(真相与常识51)(2)

太空旅行是何体验?

新华社记者曾在一次采访活动中体验过蓝色起源“新谢泼德”载人太空舱实物模型,在地面模拟长约11分钟的“太空之旅”。载人舱小巧精致,设计精密,可容纳6名乘客,其落地观景舷窗面积约为波音747飞机舷窗的3倍,便于太空观景。

记者落座后,倒计时提示火箭即将“升空”。座椅前的液晶屏展示火箭点火、发射、升空的画面,并显示飞行器高度、速度等实时数据。几分钟后,屏幕提示火箭助推引擎熄灭,箭船分离,飞行器已到达100千米左右高度。

此时,飞行器内的乘客进入约4分钟的失重状态,可解开安全带在太空舱里飘浮。随后太空舱开始“返回”地面,有类似乘坐过山车时自由落体的感觉。

维珍银河太空旅游计划(真相与常识51)(3)

太空旅行为何吸引人?

太空旅行最吸引人的地方有两个方面:一是体验独特的失重环境,二是在太空欣赏地球美景。

从这两个方面来讲,并不一定需要进入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才能实现。当一个飞行器在大气层内利用火箭加速,并在火箭关机时达到3倍声速以上的速度,就有可能冲出大气层,其最高点达到80公里或100公里以上。

在这个过程中,火箭关机后乘客就能体验到数分钟的失重感觉。而飞行器飞到最高点附近时,能够看到与在轨道飞行航天员完全相似的场景:弧形的地球边缘和漆黑的太空。

由于这一过程只需要达到1公里/秒多一点的速度,因此,远比进入轨道的火箭更容易实现,而飞行器再入大气层的过程也没有严重的气动加热,能够较为安全地返回地面。

太空旅行并非新鲜事物

其实,在维珍银河公司和蓝色起源公司尝试开展亚轨道太空旅行业务前,人类已经完成了数次亚轨道太空之旅,且都是由美国完成的。

上世纪60年代,苏联航天员加加林完成人类首次轨道飞行后,由于当时美国的火箭运载能力还不够,但又急于送人上太空。因此,在1961年5月和7月,分别利用红石运载火箭将谢泼德和格里索姆乘坐的水星飞船送入亚轨道,其最高点分别达到187.5公里和190.31公里。由于亚轨道飞行的弹道特点,两名航天员在返回时承受了超过身体重量10倍的巨大过载。

而太空旅行也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01年,美国亿万富翁丹尼斯·蒂托花了2000万美元,乘坐俄罗斯的联盟号载人飞船奔赴国际空间站,进行了为期8天的太空之旅。

这样的旅行并不仅蒂托一人。从2001年到2009年,这样的旅行一共进行了8次,来自美国微软公司的富豪查尔斯·西蒙尼,在2007年到2009年进行了两次这样的太空旅行。

维珍银河太空旅游计划(真相与常识51)(4)

太空旅行仍是富豪的游戏

尽管太空旅行十分诱人,但几分钟的太空游票价不菲。据美国媒体报道,维珍银河的太空游票价目前定价每张约25万美元,已有超过600人预订;蓝色起源首次载人试飞的票价竞拍到每张2800万美元;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载人前往国际空间站的“船票”为每张约5500万美元。

由于当前任何一种能够载人进入低地球轨道的运载火箭,都要消耗数百吨推进剂,而火箭技术和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复杂性,工作环境的恶劣性,以及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即便采用了可重复使用技术,进入轨道的成本也远远高于火箭所消耗的推进剂成本。

另外,进行轨道太空旅游的成本还不仅仅在于火箭,承载乘客的载人飞船的成本甚至比火箭更高。由于飞船需要维持乘客生命的环控生保系统,以及用于安全返回的推进、防热和降落伞等,再加上运营过程中发射场、测控支持等方面的开销,可以预见,轨道旅行仍将是富豪的游戏。

维珍银河太空旅游计划(真相与常识51)(5)

综合自中国航天报、新华社

编辑:范家乐

图片来源:新华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