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王国的微观世界(一起读科普杂志)

延续基因、繁衍种群是每个物种的天性。为了繁衍后代,鸟类在产卵和孵化的过程中各有高招。让我们一起来聊聊鸟类的繁殖行为和它们的蛋蛋吧,看都有哪些让人大跌眼镜的生存智慧!

筑巢产卵

鸟巢在鸟类孵卵时,可以使卵不滚散或跌落,并保持胚胎发育所需的温度,避免天敌伤害,以及利于雏鸟孵化后亲鸟进行喂养。大多鸟巢具有良好的隐蔽或伪装功能,以躲避天敌的破坏和捕食。鸟巢一般都只供当年使用,少数种类的鸟可以连续数年通过修补使用旧巢。不同形式的鸟巢,在复杂程度和所花的筑巢时间上,有着极大的差异。

昆虫王国的微观世界(一起读科普杂志)(1)

完成交配的雌鸟一般在巢中产卵,鳥类通常在清晨产卵。鸟卵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鸟蛋,鸟类因种类不同,所产的鸟蛋在大小、颜色和数量上均有区别。

形形色色的鸟蛋

说起鸟蛋,大家最为熟悉的鸟蛋莫过于鸡蛋,一头大、一头小,近似椭圆形。从形状上来说,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鸟类所产的蛋基本都是近似椭圆形的。各种鸟类因为其体型大小各异、生活环境多样,所产的鸟蛋也是多种多样,蛋的大小、颜色、外壳花纹都各不相同。

最大和最小的鸟蛋

说到鸟蛋的大小,真是相差悬殊。鸵鸟蛋是世界上现生鸟类中最大的鸟蛋,每枚蛋重1.65~1.75千克,相当于30枚鸡蛋的重量,蛋长15~20厘米,蛋壳厚度0.25厘米,在鸵鸟蛋上站一个100千克的壮汉没有丝毫问题。然而,鸵鸟蛋并不是最大的鸟蛋,17世纪中期在非洲马达加斯加灭绝的象鸟所产的蛋,长度可达34厘米,重10千克,相当于100枚鸡蛋的重量。

有最大的鸟蛋,当然也有最小的鸟蛋。最小的鸟蛋来自北美洲牙买加、多米尼加和海地的小吸蜜蜂鸟,1枚蛋长度不到1厘米,仅重0.36克,要知道成年的小吸蜜蜂鸟体重也仅有2克左右。

鸟蛋的颜色

鸟蛋的颜色由蛋壳中的色素决定,有白、棕、蓝、红、褐等颜色。鸟蛋颜色的复杂程度通常跟巢区周边的环境有关,以起到隐蔽伪装的作用,从而增加安全性,降低捕食风险。比如,利用干枯的芦苇或草叶紧贴水面筑巢的黑水鸡,其蛋的颜色是浅灰白色或褐色,与环境颜色非常接近。但是,有些鸟蛋的颜色并非一成不变,可根据宿主的卵色产下与宿主的卵色相近的卵,如杜鹃。

鸟蛋表面的花纹

当然,除了鸟蛋的颜色,鸟蛋表面的斑点、斑块对形成巧妙的保护色也有重要作用,鸟蛋与巢区的环境越接近,越能避免敌害,提高卵的孵化率。环颈鸻一般在海边的沙地上刨出一个浅坑筑巢,它们的卵通常是灰褐色,有许多黑褐色的花纹或者斑点,跟沙滩背景融为一体,极大降低了卵被天敌发现和捕食的概率。

一窝能产多少枚蛋

不同的鸟类窝卵数差异很大,每一种鸟类的窝卵数相对固定,这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的。鸟类的窝卵数与其孵卵和育雏期间面临的危险程度有关。通常来说,鸟类有两种主要的繁殖策略:

(1)寿命长、生活环境严酷、雏鸟发育期较长的鸟类,倾向于较少的窝卵数。如在我国东部沿海繁殖的大凤头燕鸥,每窝一般只产1枚卵,每年只繁殖一次,只有遇到卵或雏鸟死亡的情况,在当年繁殖季中才会再次产卵;更有甚者,如信天翁,每窝产1~2枚卵,每2年繁殖一次;一些猛禽多筑巢在陡峭的悬崖之上,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它们被捕食的概率不大,窝卵数也较小,通常每窝只产1~2枚卵。

(2)寿命短、生活环境良好、雏鸟发育期较短的鸟类,则倾向于每窝产较多的卵数。小型鸟类,如绝大多数的鸣禽,每窝产卵数达3~5枚,甚至更多。分布遍及北半球的家燕每年5~7月繁殖2次,第一窝产卵4~6枚,第二窝产卵2~5枚;乌鸫的寿命通常在5年左右,每次繁殖会产5~6枚卵,每年可繁殖2~3次;而体型娇小的戴菊,寿命更短,每次繁殖可产8~12枚卵;一些在地面或水面营巢的雉类、秧鸡窝卵数更是惊人,可达10枚之多,如秧鸡中的黑水鸡。因为,这些鸟类在繁育后代的过程中,它们的天敌较多,面临着更多被捕食的威胁,只有通过产更多的卵,抚育较多的后代,才能延续种群。

昆虫王国的微观世界(一起读科普杂志)(2)

鸟类的奇葩孵卵方式

鸟类通过产卵、孵卵繁殖后代,孵卵能否成功是鸟类繁衍最为重要的环节。

鸟妈妈和鸟爸爸在孵卵期间,有双亲孵卵、单亲孵卵和群体孵卵等几种方式。有些鸟类的孵卵行为由雌鸟完成,如在树干中筑洞为穴的犀鸟,孵卵期内雄鸟主要负责为雌鸟觅食补充能量;家燕、天鹅、鹤等鸟类,雌雄亲鸟轮番上阵,共同担负孵卵任务;水雉、彩鹬等一妻多夫的鸟类,则有着更为独特的孵卵方式,孵卵由雄鸟独自完成。但也有例外,企鹅家族中体型最大的帝企鹅,尽管在繁殖季也是一夫一妻,但孵卵却是由企鹅爸爸完成的。企鹅爸爸用腹部下方布满血管的育儿袋紧紧将蛋包裹,始终保持蛋温在36℃左右,经受住了南极的严寒考验。在60多天里帝企鹅爸爸不吃不喝,仅仅依靠自身体内储存的脂肪维持体能,直到小企鹅破壳而出。

冢雉:有个名副其实的孵卵冢

除了鸟类自身完成孵卵以外,还有更为特殊的孵化方式。热带地区的一些鸟类并不会自己孵卵,它们将卵埋在沙中或腐殖土中,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孵化下一代,其中的代表就是冢雉。冢雉会在森林中花费大量的时间收集枯枝落叶,并在地面刨出一个坑,再将这些有机质埋进去。雌鸟将自己的卵埋在带有有机质的土冢里,最后盖上沙土,形成一个孵卵冢,冢直径可达5米,一个孵卵冢内的卵有时可达30多枚。

这些卵借助有机物质发酵产生的热量进行孵化,这种孵卵方式与爬行动物的孵化方法极为相似。更为神奇的是,在孵化期间,冢雉雄鸟会用翅翼下部无羽的部分贴近腐土堆或把头探进去测量温度,从而增减树叶和泥土以调节巢内温度,使巢内温度保持在33℃左右。

大杜鹃:心真大,自己的孩子让别人带

大杜鹃是另一类聪明的鸟类,它们不会自己筑巢,而将孵卵和育雏的工作交给别人,直接在其他鸟类的巢中产卵和孵化。它们通常团伙作战,大杜鹃们在繁殖期会一直不断地鸣叫,同时在空中盘飞,以吸引宿主鸟类的注意,等宿主鸟类外出驱赶它们时,埋伏在附近的其他大杜鹃会趁机飞到巢中,产下一枚自己的蛋,并叼走宿主的一枚蛋。

大杜鹃的卵在大小、颜色和斑纹上都尽量模拟宿主的蛋,但通常都偏大。画眉、家燕、伯劳或苇莺等宿主鸟类,对自己和杜鹃的卵通常缺乏辨识能力。在宿主的精心孵化下,由于大杜鹃的卵孵化期较短,雏鸟往往比宿主的雏鸟先出壳,出壳后的杜鹃雏鸟会将宿主的卵或雏鸟推出巢外,自己独享宿主的喂养。尚不知情的宿主出于本能辛勤地哺育杜鹃雏鸟,直到杜鹃雏鸟离巢。

昆虫王国的微观世界(一起读科普杂志)(3)

知识链接:

鸟巢的分类

鸟巢的种类繁多,根据筑巢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浅巢(鸵鸟、海鸥、沙鸡、夜鹰等)、浮巢(䴙䴘、雁、鸭、天鹅等)、泥巢(燕、火烈鸟、信天翁等)、洞穴巢(鹦鹉、戴胜、犀鸟、啄木鸟、鸳鸯、翠鸟等)、枝架巢(鹭、喜鹊、乌鸦等)、碗状编织巢(白头鹎、棕头鸦雀等)、袋状纺织巢(长尾山雀、文鸟、织布鸟等)、缝叶巢(缝叶莺)、蛋白质黏合巢(金丝燕)。

文章来源:《知识就是力量》2017.0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