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者系列回顾(终结者系列I)

本来今天不想写这部电影,但它取得的成绩超出了我的预料。

上映3天的《终结者:黑暗命运》,以入账2900万美元的成绩登顶了北美周末票房榜。

终结者系列回顾(终结者系列I)(1)

本片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终结者系列的第六部,延续了《终结者2》的剧情。

卡梅隆担任制片人,携施瓦辛格和琳达汉密尔顿回归,继续演绎T-800机器人和女英雄萨拉康纳。

终结者系列回顾(终结者系列I)(2)

粉丝自然会是充满期待和自觉买票。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历经35年发展,依旧未衰的经典系列。

终结者系列回顾(终结者系列I)(3)

把时间拨回到1984年,这一年詹姆斯卡梅隆刚满三十岁。

在辞去卡车司机的工作后,他只导演过一部小成本的B级片。

相比于拍完“星战三部曲”的乔治卢卡斯,或是《大白鲨》、《E.T.外星人》的斯皮尔伯格,说他落后了几十个身位并不过分。

终结者系列回顾(终结者系列I)(4)

而改变这一切的,皆源于詹姆斯卡梅隆的一个梦。

他日后回忆道:我在梦里被一个金属骨骼的机器人追杀。

这便是《终结者》最初的创意。

终结者系列回顾(终结者系列I)(5)

在开拍之前,卡梅隆其实没想要用施瓦辛格来演机器人。

因为他觉得需要一些反差,施瓦辛格那健美强壮的体格显得过于抢镜。

而施瓦辛格也以为自己是要演英雄主角,结果却被导演安排来演一个傻了吧唧的机器人,心想可能又是烂片一部。

终结者系列回顾(终结者系列I)(6)

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在双方都不看好的情况下,这部《终结者》大获成功。

以几百万美金成本,取得超过7800万美金的票房。

当初为了让施瓦辛格演出机器人的质感,卡梅隆反复给他“洗脑”——你要想象你是一台机器,你是一台机器,你是一台机器。

现在看起来,“洗脑”是很成功了。至少在人类演员里面,还没有比施瓦辛格更适合演机器人的。

终结者系列回顾(终结者系列I)(7)

影片最震撼人心的一幕出现在结尾处,终结者被大火烧掉了表皮,露出了金属骷髅骨架。

35年前的特效现在看肯定是相当简陋了,甚至机器人的走路的动作都显得不那么连贯。

但这段画面奠定了《终结者》系列的地位,展示了金属的机械美感,和生物属性的血肉之躯合二为一的美学特征。

终结者系列回顾(终结者系列I)(8)

终结者系列回顾(终结者系列I)(9)

《终结者》之后,卡梅隆事业来到了上升期。

同时随着电影特效技术的发展,观众们都在等着那位机器人战士的归来。

终结者系列回顾(终结者系列I)(10)

而这一等就是整整七年。

1991年《终结者2:审判日》,成为这个系列最成功一作,也是永恒的经典。

终结者系列回顾(终结者系列I)(11)

施瓦辛格饰演的终结者T-800在设定上延续前作,依旧是一往无前的钢铁之躯。

卡梅隆需要创造一个势均力敌的反派角色,以呈现更加震撼的效果。

他先用真人饰演终结者机器人,然后用CG技术创造出流动的银色金属质感。

然后将两者巧妙结合,从而创造出了液态金属终结者T-1000。

终结者系列回顾(终结者系列I)(12)

终结者系列回顾(终结者系列I)(13)

在之后的所有《终结者》里,都延续了液态金属的创意。

一方面是想象力的匮乏,但也可以从侧面看出这个角色有多经典。

终结者系列回顾(终结者系列I)(14)

在这部电影中,卡梅隆也为T-800注入了更多细腻的人性。

它学会了用钥匙开汽车,学会了微笑和说俚语,最后理解了人类的眼泪。

正因如此,当她最后和约翰康纳告别时,才能够感动观众。

终结者系列回顾(终结者系列I)(15)

从1到2,影迷等了七年。而从2到3,则足足等了十二年。

《终结者3:机器的崛起》是全新的故事,除了施瓦辛格外,班底全部重组。

但全新的班底,却反而活在了第二部和卡梅隆的阴影下。

既想照顾到原作的框架设定,又想要搞点适度的创新——结果反而不敢放开手脚,牺牲了影片的完整性和流畅感。

终结者系列回顾(终结者系列I)(16)

故事情节勉强能自圆其说,但仓促的结尾确实让观众十分解嗨。

依旧了延续了液态机器人的设定,只不过换成了美艳的女性。

终结者系列回顾(终结者系列I)(17)

终结者系列回顾(终结者系列I)(18)

总体来说是部及格作品,与第二部差距太大。

在演完这部后,施瓦辛格就去当州长了,而卡梅隆依旧没有回归。

于是,2009年那部《终结者2018》便成了一个全新的系列。

终结者系列回顾(终结者系列I)(19)

失去了两个灵魂人物,本作成绩可想而知。

除了票房惨淡之外,口碑也是有史以来最差。

甚至导致接手这个IP的电影公司破产,只好感叹生不逢时。

终结者系列回顾(终结者系列I)(20)

终结者系列回顾(终结者系列I)(21)

2015年,卡梅隆和施瓦辛格回来了。

他们联手奉上了该系列的第五部作品——《终结者:创世纪》

但事实上,卡梅隆作为编剧,并没有写出更出色的故事。影片从一开始就抱定了吃老本的套路。

终结者系列回顾(终结者系列I)(22)

时空穿越的主线剧情毫无创意,依旧延续了液态机器人元素。

影片唯一的亮点,可能就是通过CG技术制作的年轻版施瓦辛格了。

撇开“卡、施”回归的情怀因素,影片本身的质量是配不上4.4亿美元票房的。

终结者系列回顾(终结者系列I)(23)

终结者系列回顾(终结者系列I)(24)

说回今年这部《终结者:黑暗命运》,看完预告片我就几乎可以猜到剧情。

依旧是穿越主线,依旧是液态金属机器人设定,甚至可以说是《终结者2:审判日》的“降级重拍版”。

终结者系列回顾(终结者系列I)(25)

剧情是老的,梗是老的,就连演员也越来越老了。

能支撑影片成绩的,我也只能想到那句老套的——且看且珍惜了。

终结者系列回顾(终结者系列I)(2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