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姐真实身份曝光(一月之中接连痛失骨肉至亲)

樱桃姐真实身份曝光(一月之中接连痛失骨肉至亲)(1)

一月之中,家中骨肉至亲接连离世,历经厄运的她,凭着坚韧顽强的精神,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教育家。她,叫吴贻芳,金陵女子大学第一任华人校长,终身未婚,被美国总统罗斯福称赞为“智慧女神”。

吞金抗争

吴贻芳祖籍江苏泰兴,出生在湖北武昌,她的祖父曾任湖北荆州知府,父亲是湖北武昌候补知县,知县相当于现在的县长。

她出生的时候正值寒冬,腊梅芳香,父亲便为她起名叫“贻芳”,别号“冬生”。

樱桃姐真实身份曝光(一月之中接连痛失骨肉至亲)(2)

那个时代的女子,裹小脚,学女红,听媒妁之言,尊父母之命,相夫教子就是一辈子。

但吴贻芳和姐姐却偏偏不,她们不喜剪花刺绣、不喜两耳不闻窗外事。

有一次,母亲娘家的亲戚来探亲,提到杭州开设了一个女子学堂,教育理念很先进。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一旁的贻芳姐妹俩顿觉眼前一亮。待亲戚走后,她们便向

父亲提出要去学堂上学,保守的父亲一听,坚决不同意。

樱桃姐真实身份曝光(一月之中接连痛失骨肉至亲)(3)

为了能去上学,11岁的吴贻芳,竟吞金自杀,父亲惊诧不已,只得答应让她去杭州上学。

厄运袭来

就这样,11岁的吴贻芳和姐姐,来到杭州开启了新生活。

谁曾想,接二连三的厄运,竟降临到这个对新生活充满了憧憬的女孩身上。

樱桃姐真实身份曝光(一月之中接连痛失骨肉至亲)(4)

先是父亲官场不顺,一时想不通,竟跳江自尽。

在北京清华学堂读书的哥哥,眼见家中经济窘困,出国留洋希望破灭,自杀离世。

母亲承受不了如此的打击,一病不起,不久也离开了人世,而与贻芳一起求学的姐姐,伤心过度,竟在母亲的棺椁旁,悬梁自尽。

一月之中,母亲哥姐接连离世,吴贻芳也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整日神思恍惚。

幸好姨父及时伸出援手,把她和祖母、妹妹接到了身边。

樱桃姐真实身份曝光(一月之中接连痛失骨肉至亲)(5)

姨父开导吴贻芳:自杀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你还上有祖母,下有妹妹,你对他们有责任啊!

在姨父的开导和帮助下,吴贻芳逐渐走出了悲痛,以柔弱的肩膀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

学有所成

21岁那年,吴贻芳一家随姨父迁居北京,她在一所学校担任英文教员。

三年后,勤奋好学的吴贻芳被美籍教师推荐,进入金陵女子大学学习。

樱桃姐真实身份曝光(一月之中接连痛失骨肉至亲)(6)

金陵女子大学是我国第一所女子大学,由美国基督教会创办,首任校长是美国人德本康夫人。

冰雪聪颖的吴贻芳,很快就在同学中脱颖而出。1919年,吴贻芳和其他4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我国第一代获得学士学位的女大学生。

樱桃姐真实身份曝光(一月之中接连痛失骨肉至亲)(7)

1921年冬,美国蒙特霍利克女子大学校长到北京讲演,吴贻芳为她担任翻译。

吴贻芳流利的英文、优雅的举止,给这位校长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她的推荐下,吴贻芳去了美国密执安大学留学。

在美留学期间,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精神,吴贻芳获得了生物学和哲学双博士学位。

樱桃姐真实身份曝光(一月之中接连痛失骨肉至亲)(8)

博士毕业,她谢绝了美国人的聘请和挽留,毅然回到祖国,担任了金陵女子大学第一任华人校长,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二位大学女校长。

桃李满园

立志要为中国女子提供最好教育的吴贻芳,将自己的全副精力投入到了女子大学的管理中。

在她看来,“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加丰满。”

樱桃姐真实身份曝光(一月之中接连痛失骨肉至亲)(9)

她扩充科系,重视文理结合,建立了一整套富有特色的教学制度。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举措,金陵女大以教学质量高、毕业生素质好而著称。

金陵女大招收的女学生,不仅品行端正,学业优秀,还对仪表举止有着严格要求。

初入校的学生,要接受一系列的体格检查,肩膀歪不歪、背驼不驼、有无内外八字,如果形态不符合要求,都必须参加矫正体操班。

而吴贻芳,就是学生们最好的仪态榜样,据当年的学生回忆,“她的风度非常好,走路笔挺,那么的年轻、文雅。她就像一个标杆,我们都不由得模仿。”

樱桃姐真实身份曝光(一月之中接连痛失骨肉至亲)(10)

那个时代的女孩子,都以能上金陵女子大学为荣,金女大走出来的学生,举止优雅端庄,心态从容淡定,堪称新女性典范。

深耕象牙塔,心系家国事。1943年,吴贻芳参加“六人教授团”前往美国宣传抗战,被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称赞为“智慧女神”。

樱桃姐真实身份曝光(一月之中接连痛失骨肉至亲)(11)

抗战胜利后,吴贻芳作为中国无党派代表赴美国旧金山出席联合国制宪大会,成为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位女性。

一生醉心教育,吴贻芳终身未婚。

樱桃姐真实身份曝光(一月之中接连痛失骨肉至亲)(12)

据统计,1952年金陵女大并入南京师范大学以前,这所学校共培养出999名毕业生,活跃在教育、医疗、科研等领域,人们把她们称为“999朵玫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