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白肉慈菇价格(成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为强化示范引领,有利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形成优势互补、互帮互助的共赢氛围。3月1日,农业部网站公布,宝应县紫圆慈姑产销合作社入选《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切实发挥品牌农产品引领作用和品牌技术共享,提高了议价能力,不断开拓市场份额,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

今日白肉慈菇价格(成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

“紫圆”慈姑

宝应,不少人把慈姑写成茨菇,文化人一看,说写錯了,因为慈姑有个傳说故事呢。

古时候,宝应地区是大海,淮河冲涮下来的泥沙逐年淤积成一块块平原,也就逐渐有人居住。可是东海龙王打个喷嚔,海边也会掀起巨浪,淹没庄稼,居民们挨饿逃荒。观世音菩萨知道后,派了一个名叫慈姑的仙女下凡察看,救民疾苦。慈姑长得美丽端庄,而且心地善良。她见农田一片汪洋,百姓流离失所,便四处寻找能够充饥的食物,终于在很远的地方找到了一种不怕淹的植物,它的根茎上结了12个球果,可当食物充饥。她如获至宝,挖起它送至宝应,途中发现它干枯了,她痛哭流泪,泪水滋润救活了它。她把这植物栽在宝应的湖荡中,从那以后,人们常常用这种植物充饥,并把它称为“慈姑”。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书载:“慈姑一根岁产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以名之。”这便真实地把慈爱溶进了慈姑的质朴形象之中。

今日白肉慈菇价格(成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

说起荷藕,人们自然想到宝应百里荷香那接天的荷叶、映日的荷花,抒发出一首首优美的诗章;联想慈姑,同样也会挥洒出一幅幅精彩的画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水泗乡的潘舍、魏荡、刁夷、黄荡、戴堡等几个村的村民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大种早水藕,早水藕价钱特别髙呀!早藕淘净扒空以后,抢栽慈姑。放眼远眺,水天一色,天水相接。清清的大溪河水静静地向东流,两岸一望无垠的慈姑田似遍地翡翠,与蓝天白云相应成趣,那一根根直挺的茎柄,象一枝枝绿色的箭簇,向着蓝天白云抖擞着精神,那分岔出来的叶犹如燕尾,伴着轻轻的南风悠悠地剪裁着满天的秀色。时至开花季节,茎上抽出一星星小巧的白花,素洁而大方。茎下根部萌发出的球状体不断增大,长成了圆圆的慈姑。

我在网络里看到,慈姑的品种较多,尤以宝应的紫圆慈姑(又叫夸老乌)为佳,真地一阵惊喜。紫圆慈姑皮青肉鲜,外体上镶有三道紫色的圆箍,煞是可爱。宝应人不但擅于长慈姑,而且善于吃慈姑,用慈姑做出多种莱肴:慈姑红烧肉(五花肉)是人们爱吃的佳肴;慈姑豆腐汤白如乳汁,鲜美可口;糖醋慈姑片,甜中微酸,极为爽口;油炸慈姑片,金黄喷香,勾人食欲;肉丁、慈姑丁、茶干、金针莱等,放在鸡汤或肉汤里,加上生粉或藕粉,制成的羹,别有风味。早在唐代,宝应慈姑就成为御用贡品,清代列为重要土特产。

从前,我常听人说:“慈姑也会欺穷人,穷人只是烀了吃,或者煮粥吃,苦涩涩的,而有钱的人用它烧肉吃,香喷喷的。”那是困难时期人们发出的怨言。细想起来,慈姑很怜惜穷人,我读高中的时候,正值大饥饿时期,教师、学生的宿舍里,挂着一串串的胡萝卜,还有不少农村同学从家里带来装满小布口袋的熟慈姑充饥呢!“慈姑苦,萝卜甜,加些青菜拉和全”,在那贫穷落后的时代里,老百姓竭力抗争着,依靠“瓜莱代”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宝应是全国慈姑的重要产区,主要产于东荡地区的广洋湖、射阳湖、望直港、西安丰、小官庄、曹甸、鲁垛、柳堡等乡鎮。新世纪以来,宝应慈姑生产迅猛发展,全县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年产量达6万多吨,每年慈姑上市期间,外地客商纷纷上门收购。宝应的保鲜慈姑,畅销日本和東南亚地区,年出口量达500多吨。为充分利用丰富的慈姑资源,提升宝应慈姑的产品形象,成立了宝应慈姑行业协会,并隆重召开了“紫圆”慈姑上市发布会,促使宝应的慈姑产业做大做強。宝应慈姑已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我和老伴常去南京,买莱到清和、鼓楼、玄武湖莱场。因为我们都喜欢吃藕,先到荷藕摊位前,听到卖藕的人是宝应口音,便问:“請问你们的荷藕从哪里贩来的?”答曰:“我们在郊县承包了几十亩田长的荷藕。”或曰:“我们帮人家淘藕淘分成,男子汉淘藕,妇女到莱场卖分成的藕。”走到慈姑摊前,又见宝应人,再问:“你们的慈姑从哪儿贩来的?”“不,自己长的,我们在南京郊区承包了廾多亩地。”“你们怎么想到来南京长慈姑的呢?”“我们在南京长慈姑好多年啦,改革开放了嘛。苏南的镇江、无钖、苏州,苏北的盐城、淮安、涟水,外省市好多地方承包土地长荷藕、长慈姑的都是我们宝应人啦!”宝应,不但是闻名遐迩的中国荷藕之乡,也享有中国慈姑之乡的美誉,荷乡宝应人的足跡遍四海。突然间,我想起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优秀节目主持人孟非曾自豪地说:“我去过很多国家,毎个国家都有许多的华人,还有好多华人开的商店、飯店,他们见到祖国来的客人都非常热情啊!”孟非见到的海外诸多华人中,敢情也有不少的宝应人吧。

江苏宝应县电视台/宝应县作协@徐汝清

慈姑情味

提起荷藕,人们自然会想到宝应百里湖荡那接天的莲叶、映日的荷花,而萌生出一脉脉画意来。其实,慈姑又何尝不摇漾着一缕缕诗情?那一方方的绿,在阳光下流着油嫩,透着鲜亮,不恰似玉生蓝田、遍地翡翠?那分叉开来的叶像燕尾,随意南风剪裁着满田秀色;而与那直挺的柄相连,又像是一枝枝绿色的箭矢,向着蓝天白云抖擞着精神。至若开花时节,那茎上抽出一星星、一点点白色的瓣,虽不及荷花典丽,却素洁大方,何尝不是出污泥而不染?当那淡淡的清芬沁入心脾时,你能不带微醺品着这别样的韵味?最可人意的还是那叶腋抽生出的匍匐茎,它钻人泥中,先端数节渐渐膨大成球茎,这便是慈姑,圆溜溜的,一个个顶着肥大的芽,淡紫色的外皮上饰以三圈环状的节,煞是玲珑可爱。李时珍说:“慈姑一根岁产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以名之。”我们的民族真不愧是想象丰富的民族,一下子把母爱、情理溶进了慈姑的质朴形象之中。

我是吃慈姑长大的,早先是见也寻常,食也寻常,并不以慈姑为意。20多年前偶从一本辞书上见到,慈姑的品种尤以宝应的“紫圆”(又称刮老五)为最佳,这才有了欣喜,有了自豪。细想可真是,就说我们故乡人用慈姑做的一道道菜肴也便够美的了:用它烧汤,里面再放块豆腐,便可烧出奶汁一般雪白浓稠的汤水来;用它烧肉,肉因它吸足了汤汁而不肥腻,它则因浸透了油润而酥烂香甜;糖醋慈姑片,脆中带粉,甜中微酸,极其爽口,勾人食欲;油炸慈姑片,金黄喷香,决不在西方油炸土豆片之下;它又可切成碎丁,用开水焯过,再倒入鸡汁肉汤,便是别有风味的慈姑羹……更有爱吃慈姑者将它切片煮熟,晾晒成干,贮存起来可随时取用,吃起来自有一种特别的腊香,余味绵长。慈姑还可以制成淀粉,如果说藕粉用开水可以冲出一团紫色的玛瑙来,那么慈姑粉则可用开水冲出一团莹亮剔透的水晶白玉。漫说品尝,凭那诱人的色泽就足以使人垂涎了。再说慈姑又是一种草药,可以解毒,因其方便易得,民间多用之,医家还把它写入了便方。原来我们家乡的慈姑实在是宝!自此,我的心地便多了一方波平如镜的水田,里面插播进慈姑尖尖的顶芽,脱颖出片片绿叶般的情思。每到冬季或来年春天,每见农家人下田采收,转眼囤起一座座慈姑的山,淌出一条条慈姑的河,我的胸中便漫出了一首首慈姑的歌.

去年秋日,我在北京与阔别了30年的刘炽先生重逢,一见面谈起的竟是慈姑。刘老师在宝应也仅生活过一年,可慈姑在他的心底埋藏得这么深,这么久,这是一种怎样的魅力呢!他谈及了曾听我母亲讲过的有关慈姑的一段话:“慈姑会欺负穷人,穷人只有烧了吃,煮粥吃,它便是苦的;而有钱人用它烧肉吃,它便是甜的,竟向着富人。”听了以后,我既惊讶刘老师的记忆,又叹服母亲的见地。母亲本是个不知文墨的农村妇女,历经几十年生活的苦辛,竟把这极普通的慈姑酿造出耐人寻味的哲理,而且把它镌上艺术家的心灵,30年却未磨灭!大约是慈姑的苦涩含着人生的况味吧。我又想起了年轻时经历过的饥馑岁月。春节后我离家返校,母亲把一捧熟慈姑往我包里塞,我的泪珠便同那爱心一起闪亮了,上车禁不住食欲的诱惑,我摸出一枚,咬了一口,嗬,真香,真甜!那会儿,乡里曾一度断了粮,多少人硬是靠庄田里抠出些慈姑苦苦撑熬过来。如此,说它欺贫向富恐怕又有些不确了。其实,物各有性,慈姑微苦也是天质。我想大约正是有了这淡淡的苦,它才与穷人有了缘分,我们年岁稍长一些的人才怀着感激从中品出了其中的甜。

每逢过年便是我们乡人品味慈姑的最好时节。今年春节,我煮了一些慈姑,连同捶藕,准备托在北京读书的学生捎给刘炽老师,可他去了大连。后来便让在外地读书的孩子捎给他们同学尝尝。送孩子走的那天,迂执的我一路禁不住揣想着:捶藕是甜的,自不必说,可慈姑在孩子们的口中会是一种什么情味呢?但见下河密麻麻的船,载着慈姑和藕,载着宝应人的意和情,鱼贯似地过了船闸,驶入运河,我的一叶心舟也张开风帆起航了,向着远方飞去,连同我那首慈姑的歌……

(关注留言,喜欢转发,让我们一起,爱宝应,爱荷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