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的长女现在怎么样了(杜月笙长女今已四世同堂)

“样子像,演得也像,只有一点不像,‘我父亲是从不戴墨镜的’"。

这话,是杜月笙长女杜美如评价冯小刚所演杜月笙时说的。

很多真相都藏在细节里,杜美如的一句话,便将杜月笙内心一个真实渴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虽是所谓流氓头子,可是却不戴墨镜装腔,因为,他一心只想做真正的名流。

自古真名士,从来自有一派风流,这真名士的风流便是杜美如父亲杜月笙倾其一生都在追求的。

关于这点,身为杜月笙长女的杜美如是有切身感受的。只是,她从未真正去细细体会过父亲的这一面。只在很多年后,杜美如才在一些有关父亲的回忆里,似乎慢慢懂了他的这一面,她曾在采访中说:

“父亲最喜欢别人称呼他为‘杜先生’”。

但说到底,杜美如却也并说不出这‘杜先生’与‘杜老板’等其他称呼于父亲而言究竟有何区别,可她打小就感觉出来了:父亲对‘杜先生’这个称呼有特殊的情愫。

也正因此,了解杜月笙的人,都称他为‘杜先生’。而称与杜月笙并称“上海三大亨”张啸林为“张大帅”;称黄金荣为“黄老板”。

杜月笙的长女现在怎么样了(杜月笙长女今已四世同堂)(1)

不管是在杜美如眼里,还是杜月笙亲近之人眼里,真实的“杜先生”远比世人想象中的“青帮头子杜月笙”更加“杜先生”。杜美如说:

“父亲最常穿的衣服是长衫”。

长衫是民国读书人和上流君子常穿的服装,从年轻时候开始,杜月笙这长衫上身后便似乎再也没有更换过。以至于后来,世人提起杜月笙便会不自主地想到他的长衫。

身为杜月笙与姚玉兰长女的杜美如并不知道,父亲杜月笙穿长衫还有另一个目的:遮他手臂上有流氓气很足的刺青。这刺青,杜美如从未见过,因为,打她出生开始,父亲就没在她跟前脱下过长衫,即使是在最热的夏季。

有一次,杜月笙应邀去参加一次足球比赛,因为杜月笙名气大,所以主办方还决定清他在球场上开球。

这次球赛的时间是在夏日,而且洋人极多。按理,这样的场合,杜月笙应该薄西式服装出场:一来,应景;二来,便于开球。

可比赛当日,杜月笙却依旧穿着他的长袍来到了球场中间。

当一身长袍的杜月笙来到球场中间时,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都为杜月笙捏了一把汗:穿成这样,可怎么开球啊!

有人猜,杜月笙定是会把长衫脱了踢球的,毕竟这长衫不仅碍事还闷人。

可杜月笙即便已经被太阳烤得热汗直冒,却也丝毫没有脱下长衫的意思,正式开始时,只见杜月笙在一声指令后撩起长袍就将球踢了出去。

杜月笙的长女现在怎么样了(杜月笙长女今已四世同堂)(2)

除了固执地喜欢长衫外,杜月笙在穿着打扮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手上不戴钻戒。

最初没有发迹时的杜月笙并不穿长衫而是穿上海白相人的短绸缎上衣,他的手上也有钻戒一类的配饰。杜月笙这戴戒指的习惯,是在他去参加了一次聚会以后戒掉的。

那天的杜月笙见了两个人,这两人便是孔祥熙和宋子文。在当时,他们二人属于真正的上流社会人士,且都无一例外地是真正的文化人。杜月笙发现,他们的手上都没有戴任何配饰。

杜月笙环顾四周,他惊诧:当日参加聚会的所有上流人士,没有一个人戴钻戒。于是乎,杜月笙手上这枚闪闪发光的钻戒多少让他变成了当日“扎眼”的存在。

那一刻的杜月笙心里很有感触,他甚至多少觉得自己在他们面前像个不入流的痞子。

这次聚会回到家后,杜月笙就把手上的钻戒取了锁进了保险箱,再也没取出佩戴过。

杜月笙的长女现在怎么样了(杜月笙长女今已四世同堂)(3)

杜月笙想做真名流的愿望,绝不仅仅体现在他的穿着打扮上,还被体现在了他的一言一行上。杜美如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讲过,她的父亲对人说话从来是轻言细语的。

只在教育子女时,身为父亲的杜月笙才会显露出严厉的一面。而他在子女教育上的严厉,恰也是他向上流社会看齐的体现。

杜月笙发迹后长期和上流打交道,他自然知道他们是怎样教育子女的,首先第一个便是:狠抓文化教育和德育。

杜美如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因为外语考试没考好挨过的那顿打。那次成绩出来后,因为成绩不理想,杜月笙按照家法决定给她鞭责10下。

杜美如的阿姨心疼她,于是在临去领罚时,阿姨为她多穿了一条裤子。

可那次,就因为自己多穿一条裤子,父亲杜月笙下手更重了。他还告诉女儿:打的时候不能叫,叫一声就重打。

在父亲的严厉培养下,杜美如的英语、法语和文化成就都相当出色。长大的杜美如知道,父亲这般对他们兄弟姐妹严厉,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真正成为上流社会的人,而不是像他一样一辈子没文化,即便再风光也只是个黑帮头子。

长大后的杜美如嫁给了空军飞行员蒯松茂,后来丈夫去了约旦任职后,她成了外交官夫人。这期间,杜美如就经常给各国领导人充当翻译。丈夫退休后,她还丈夫一起在约旦开了一家有名的中餐厅。

杜月笙的长女现在怎么样了(杜月笙长女今已四世同堂)(4)

杜美如和杜月笙其他子女后来在各国、各领域的出色作为,大抵是没有辜负父亲当年的教养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杜月笙重视教育的结果,也是他一生“身教子女”的结果。

真正的名流,不仅自有一派风流,在为人处世上,从来是广结善缘且低调圆融的。父亲杜月笙的这般为人处世,给杜美如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父亲杜月笙到香港病情加重后,有一次,他把负责掌管家里保险柜钥匙的杜美如叫到了身边。他指示女儿去银行将保险箱打开将信封取出交给他。

杜美如将信封里的单子交到父亲杜月笙手里后,他对女儿说了句:“你走开”。杜美如不知何事,便赶紧退到了一旁。

退到一旁的杜美如发现,父亲在撕这些单子。眼见这一幕后,杜美如大惊失色道:

“你干嘛撕了啊!”

此时的杜月笙许是没力气了,于是,他便示意女儿接过这些单子,他很严厉地看向女儿道:

“你帮我撕了它们,当着我的面撕了。”

杜美如接过单子后,只得依照父亲的指示开始撕毁这些单子。好奇心驱使下,杜美如终究还是没忍住偷偷看了一眼手上的单子,她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这些单子里有几个大官名儿如“何应钦”、“王新衡”等。

在撕这些单子时,杜美如偷看到了王新衡的那张,上面分明写着:500根金条。也是从这个细节里,杜美如知道:父亲让他撕的是那些欠他债的人的欠款单子。

杜月笙的长女现在怎么样了(杜月笙长女今已四世同堂)(5)

杜美如

直到无数无数年后,杜美如才知道:这是父亲广结善缘、低调圆融处事的体现。在父亲杜月笙眼里,“大恩即大仇”,若自己的儿女在自己死后找这些人要债,一来会败了他“杜先生”的名,二来,也可能给自己的子女带来麻烦甚至生命危险。

杜月笙死前的做法,是真正名流的做派。除了这些,杜月笙在抗战时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捐建医院、学校,救助伤兵,输送物资,建立抵抗部队的种种行为,在女儿杜美如眼里,也是真名士之举。

撕掉债务单后的杜月笙在死前仅仅剩下了10万美金,这些钱后来由杜月笙委派陆京士分给了各妻子子女。父亲死后,杜美如分到了6100美元。杜美如后来在回忆中说:

“我虽还没出嫁,但因为当时父亲已经没有钱了,所以我没有分到什么钱,我从父亲那继承的其实就是一个‘杜’姓罢了。”

但就是这个“杜”字,后来成了杜美如一生的最大信仰。对于她而言,父亲一生虽褒贬不一,但他一生所为却担得起“杜先生”三字。父亲担得起,她自然也要担得起“杜先生女儿”的称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