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结交鸡鸣狗盗(鸡鸣狗盗的故事中)

鸡鸣狗盗是来源于战国时代的一则成语,其出自《孟尝君列传》,意思是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孟尝君结交鸡鸣狗盗(鸡鸣狗盗的故事中)(1)

成语故事之鸡鸣狗盗

在这则成语中,孟尝君田文在遭受困难时,平常不受重视的两个门客模仿动物的行为,帮助他脱离困境,因此他十分感动,从此对所有门客无论贵贱都礼遇有加。

成语到此已经告一段落,看起来有着一个温暖的结局。然而,在这则充满温情的成语故事背后,我们会发现孟尝君自始至终也没有做到对待门客一视同仁,因为所有的门客都是为了满足他的政治目的而存在的工具,想要得到尊重,就必须做出巨大的贡献。


秦王先后两次逼迫孟尝君入秦

齐国的孟尝君年轻时,就以才思敏捷和具有政治头脑而闻名,可惜当时的国君齐泯王并不重视他。

秦国素来有重用外国人才的传统,便打算招揽不得志的田文为己用:

"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

孟尝君结交鸡鸣狗盗(鸡鸣狗盗的故事中)(2)

孟尝君影视形象

在齐国的纵横家苏代认为这件事过于凶险,于是为他讲了一个故事:

"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今秦四塞之国,譬如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

于是田文中止了去秦国出仕的想法。

孟尝君结交鸡鸣狗盗(鸡鸣狗盗的故事中)(3)

齐泯王影视形象

几年后,诚意满满的秦王再次招揽田文,这次后者终于答应入秦为相。

"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

秦昭王先后两次招揽田文,甚至送出了泾阳君当人质,难得他真的那么欣赏田文吗?

答案是否定的。

孟尝君和战国四公子中的另外三位一样,其最大的贡献有两点,其一是坚持抗秦,其二是愿意花巨资招揽门客。

战国后期,崛起的秦国成为了山东六国的巨大隐患,不过得益于自身优秀的外交斡旋,六国王室始终没有坚定联合抗秦的决心,而是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中意于和周边国家的内斗。

孟尝君结交鸡鸣狗盗(鸡鸣狗盗的故事中)(4)

苏代影视形象

一些有识之士已然意识到了秦国为本国带来的潜在威胁,这些人多为山东六国的传统贵族,他们不仅有清晰的头脑,还有丰富的政治资源和巨大的财富,其中就包括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代表了山东六国中最强大的四个国家,而且这四人抗秦意愿极其强烈,在国内百姓心中具有强大的号召力。

同时这四人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门下皆有数千门客。

门客的组成成分极其复杂,三教九流无所不含,堪称是战国四公子的私人武装,也是国家武装之外的补充力量。这支力量只听命于其主人,所以要是孟尝君肯率领这些人来到秦国,必然会提升秦国的实力而削弱齐国,起到此消彼长的作用。

得门客相助,孟尝君最终脱秦

孟尝君入秦后,引起了秦国朝堂上的震动,也为满朝文武带来了强烈的危机意识,有人私下进谏秦昭王说:

"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

孟尝君结交鸡鸣狗盗(鸡鸣狗盗的故事中)(5)

秦昭王影视形象

秦昭王被这种说法打动,思来想去后,打算消灭孟尝君这个隐患,不过孟尝君的名声过于巨大,昭王怕造成巨大的影响,没有立刻下手。

"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

孟尝君被囚禁后,随行门客的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人害怕受到连累,于是趁机脱离孟尝君另谋出路,秦人也不为难他们,任由其随意选择。

为了脱困,孟尝君派人向秦王的宠妾求救,宠妾提出要他携带的珍贵白狐裘做礼物,不过这件白狐裘之前已经被晋献给秦王,孟尝君因此十分苦恼。

这时一个门客挺身而出说:

"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

宠妾得到了这件白狐裘后,日夜在秦昭王耳边为孟尝君求情,秦昭王受不了枕边风的腐蚀,同意放他回齐国。

孟尝君急忙率领残存的门客向东奔逃,半夜时分便到了函谷关,此时冷静下来的秦昭王意识到自己的决定太过草率,派兵前去追捕孟尝君。

孟尝君结交鸡鸣狗盗(鸡鸣狗盗的故事中)(6)

关中门户函谷关

按照秦律规定,鸡鸣时才可以打开函谷关门,然而这时距离鸡鸣还有很长时间,这时另一位门客站了出来:

"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

政治,是一种需要极高理性的游戏,还是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孟尝君和门客间形成了一种共生的关系,而并非是单纯的雇佣关系,投机性非常高,门客在其手下期冀的并不是一碗饱饭,而是真正的出人头地、大富大贵。

想从数千人中脱颖而出,达成目的,比起个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时势使然,所谓时势造英雄,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

能力不分强弱大小,在于能否发挥到最合适的场合,门客的身份不分高低贵贱,在于能否忠于孟尝君并得到其青睐。

鸡鸣狗盗之徒,只是在最合适的时机,选择了对孟尝君不离不弃并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帮助孟尝君脱困的同时,也为自己打开了地位的上升通道,可谓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假如没有鸡鸣狗盗者,也许孟尝君还有别的方法积极自救,其他门客也可能提供助力,可惜一步错步步错,没把握住时势的门客,纵使有万千手段,最终也只能泯然众人了。

从孟尝君的言行,解析他对门客的态度

孟尝君回国后,对鸡鸣狗盗两位门客表示了崇高的谢意,对他们十分优待。

"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孟尝君结交鸡鸣狗盗(鸡鸣狗盗的故事中)(7)

田文墓

鸡鸣狗盗二人,从此之后过上了极其尊贵的生活,不过凭借他们的能力,恐怕终其一生都无法再为孟尝君建功立业了。

但是这并不妨碍孟尝君一如既往的厚待二人,因为在花费大量资源供养二人的背后,存在着深刻的政治考量。

战国四公子都有善待人才的美名,可是其热爱人才的内核却是不尽相同。

比如信陵君,真正做到了对众门客平等相待,因此他受到了士族最积极的追捧。

至于平原君,由于其高贵的出身使然,自身具备一种先天性的优越感,因此他十分重视有才有势的成名人才。

春申君黄歇,由于其投机性太强,始终在挖掘能帮助其达成政治目的的人才,甚至达到了盲目信任的地步。

孟尝君结交鸡鸣狗盗(鸡鸣狗盗的故事中)(8)

战国四公子

而孟尝君可以说兼具了上述三人的部分特点。

  • 首先,他招揽门客时,不论背景出身,只要投靠者无一拒绝。
  • 其次,帮助他达到目的且忠于自己的人才,都得到了他丰厚的回报。
  • 最后,他十分清楚的了解每个门客的真实能力,分得清受供养者和有才者的区别,比如上述的鸡鸣狗盗之徒,除了帮助他脱秦外再也无法提供任何帮助,然而真正的大智慧者,比如魏子、冯欢等人,被孟尝君格外重视,积极从他们身上寻找强国之道。

对于孟尝君来说,博得礼贤下士的美名不是他的真正目的,其真正目的是在门客中寻找到有能力辅助他稳固地位,甚至强大祖国的核心人才。

这种行为其实类似于一种风险投资,有可能数千门客中,没有一个人能实现孟尝君的诉求,然而只要能筛选到一个人,那么这份付出就很值得了。幸运的是,从其门客的表现来看,孟尝君的门客中还是存在不少优秀人才的。

孟尝君结交鸡鸣狗盗(鸡鸣狗盗的故事中)(9)

孟尝君雕像


俗话说,人过一百,形形色色,人过一千,无际无边。三千多位门客,其日常供养和管理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有些门客终其一生,只能远远遥望孟尝君,连和他对话的机会都没有。

在这庞大的门客队伍中,绝对不乏浑水摸鱼之徒,这些人在社会中可能连生存都存在问题,可是他们来到孟尝君手下,起码衣食无忧,生活稳定。

不过三千多门客只被简单的分为了三级,再加上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这也导致优秀的门客难以被孟尝君了解,上升的通道极其狭窄,想要改变这种局面只能寄希望于在关键的时刻为孟尝君提供帮助,首先获得他的了解,为日后得到重用埋下伏笔。

因此孟尝君被困于秦,对他来说是一件祸事,对其手下的门客来说却是巨大的展示能力和忠心的机会。在那种困难的局面下,门客们很容易凭借微不足道的小作为给孟尝君留下不可磨灭的大印象。

诚如鸡鸣狗盗之徒,正是凭借其忠心和十分有限的能力,最终帮助孟尝君脱秦归齐,这之后才有了孟尝君联合五国攻破函谷关,将秦国打回到战国初期规模的事件,说是因一人而兴邦也不为过也。


参考文献

1《七十列传·孟尝君列传》

2《战国策·齐三·孟尝君将入秦》

文章内容来自今日头条:钧儒说史 独家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