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对大小鱼有什么要求(钓鱼人最需要了解的鱼的生理和习性)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钓鱼人来说,在垂钓过程中,鱼就是我们的“彼”。因此适当的了解一些关于鱼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有助于我们理解垂钓过程中的一些操作和细节。我们不是生物学家,不需要全方面了解鱼的一切,只需要学习些和垂钓有关联的知识即可。

首先要了解的是鱼类的感知器官。我们把鱼感觉器官大概分为: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味觉器官、嗅觉器官、侧线(器官?)、鳔(可能是非感觉器官,因为个人觉得和钓鱼有关,所以也拉出来分享下。)

视觉器官:从视觉来讲,鱼的眼睛其实视力很弱,而且视距短。大部分鱼视力在2米范围以内,而且还是水质清澈的情况下,因此混水,杂乱的水底环境,其实都会影响鱼的视觉。体现在垂钓中就是影响鱼发现鱼饵。

虽然鱼视力不强,但分别颜色的能力还是不错,而且对红、黄、白尤为敏感。所以我们看到市面上的饵料差不多都是这个三个颜色,外加个草鱼的绿色。常规来说,鲫鱼偏好黄色,鲤鱼偏爱红色,草鱼喜欢绿色。在垂钓过程中,可以根据目标鱼种适当调整饵料。

钓鱼对大小鱼有什么要求(钓鱼人最需要了解的鱼的生理和习性)(1)

鱼的视觉范围

由于鱼眼睛的生理结构,视力不强,但视野范围还是很广,水平面上可以看到60-180度的范围,两眼范围甚至有部分相交超过360度,而在垂直面上看到150度的范围,再加上在水里,光线产生的折射,这就导致在岸上的人折射到水中让鱼看起来感觉上更近。体现在垂钓过程中,特别是野钓大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随意在岸边走动,也尽量不要穿着太明亮的衣服垂钓。

嗅觉器官:鱼类的嗅觉器官是很灵敏的,鱼的嗅觉是通过感知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来辨识的,它能发觉感知溶解或悬浮在水中浓度很低的物质。而且,并不是我们人类喜欢闻的气味鱼就喜欢。因为我们人闻的可能和鱼嗅觉感知到的不是同一种物质,人闻到的是在空气中的,鱼闻到的是溶解在水中的。所以我们不能仅仅靠我们的鼻子去判断鱼饵是否能获得鱼的青睐

通过对鱼这个嗅觉器官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有时候饵料开杂了,味型重了会导致断口死窝了。鱼的嗅觉很灵敏,太重的味型溶解在水中后,可能对鱼来说就是很大的刺激性了。

钓鱼对大小鱼有什么要求(钓鱼人最需要了解的鱼的生理和习性)(2)

味型太杂对鱼是很大刺激

味觉器官:这个类似人类舌头,也是通过通过周围水中的溶解物质对味觉细胞的刺激来感知食物是否爱吃。貌似科学研究,鱼类辨别甜味能力最强。在同等情况下味觉感知要慢与嗅觉感知。体现在垂钓过程中,就是我们要利用鱼的嗅觉灵敏,通过窝料吸引鱼聚窝(比如易溶解的味型),再利用味觉感知留鱼(溶解缓慢,适当加入甜味)。

钓鱼对大小鱼有什么要求(钓鱼人最需要了解的鱼的生理和习性)(3)

鱼通过嗅觉辨别食物

听觉器官和侧线器官一起,是鱼类一组很强的感觉器官,因为鱼没有外耳,只有和骨皮连接的内耳,而且与体外侧线相连。对声音、震动感知特别敏感。水位冷热,气压高低,水的流向,以及周边运动物体都是这组器官来感知。体现在垂钓过程中,就要求我们在垂钓过程中尽量减少噪音、走动以及尽可能避免大块的手抛窝团和大力抽杆抛竿。

钓鱼对大小鱼有什么要求(钓鱼人最需要了解的鱼的生理和习性)(4)

鱼体侧线是很强大感觉器官

鳔,之所以会拉出来说下,是个人觉得这个器官是导致气压低鱼开口不好的一个原因之一。鱼是靠鳔进行上升下沉的,当大气压低时,可能会让鱼鳔使用不那么顺畅,导致鱼整体不舒服,从而开口不好。

接下我们再聊聊鱼的进食方式,这个与我们垂钓关系最大。鱼类的进食方式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A、滤食类 (鲢鳙)

我们加大饵料雾化,使鱼钩飘动自如都是增大鱼口的方法。

B、吸食类 (鲫鱼、鲤鱼、罗非鱼、青鱼、鲮鱼、翘嘴等)

把饵料调松软,调钓让饵料尽可能不随意飘动,等一切易于鱼饵被鱼吸入手段都能加大上钩率。

C、啄食类 (白条、鳑鲏、食蚊鱼、鳊鱼,以及小型鲫鱼等小杂鱼一类)

根据这个特性可以通过饵料相对搓大,搓硬或使用颗粒来避免小杂鱼。

D、吞食类 (鲶鱼、黄骨鱼、鳜鱼、鲈鱼以及草鱼)

吞食往往体现吃口很猛,针对对应目标鱼种,可以相应增大鱼钩和饵团大小以提高上钩率

最后来说下鱼的进食习惯。由于大部分鱼类生理特征都是鱼咽喉比鱼口小一半左右,能吞入口的饵料不一定能咽入肚。这也就造成了鱼类“先吃小和软,后吃大和硬”的进食习惯。而在咀嚼的过程中,会不停的进行吞和吐的循环。了解这个特性,我们可以更好理解以后在垂钓过程中的抓口。也可以根据这个习惯,搭配好软硬大小混合的窝料,以达到更好的诱鱼留鱼的效果。

当然,在鱼饥饿和代谢加强的情况下,肯定是不顾习惯,饥不择食的。人不也是这样么,千说万讲,资源为王!

我是渔郎闲钓,一个做最真实、最贴近普通钓鱼人的钓鱼爱好者。我会定期分享些钓鱼心得和个人经验总结以及钓鱼思路。希望钓友们可以点点关注,多多评论点赞转发,谢谢大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