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未嫁嫁妆先用上了什么意思(吾悟俗语7)

人未嫁嫁妆先用上了什么意思(吾悟俗语7)(1)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还适用于当今社会吗

文/周涧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俗语在中国民间流传了很久。意思是说,女子出嫁到了夫家,吃饭穿衣的生活问题应该由丈夫承担。

如今是现代社会,提倡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女人一样能挣钱养活自己。那么,“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俗语还适用于当今的婚姻家庭吗?

我们先来看看男人与女人的区别:男人体格强壮,女人体格柔弱;男人可以常年在外奔劳,女人则需要在家孕育孩子;男人的职业选择更宽泛,女人的职业选择却有局限。鉴于上述区别,因而在当今婚姻家庭中女性对男性的依存感仍然存在。当然这种依存感已经不再是农耕时代的那种完全的身心依附,而是一种精神的依靠以及被呵护的感觉。因而“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语义,在当今社会仍然被解读成男人应该对家庭承担更多的责任。

中国汉字“男”的书写结构是“田”字下面一个“力”字,表意男人是力量与承担。在婚姻家庭中,“丈夫丈夫,一家梁柱。” 女子出嫁到了夫家,应该意味着一生幸福有了依托。

在现代婚庆仪式中,父亲在女儿的挽臂下将女儿亲手交给了她的夫君,是希望她的夫君也能够像父亲一样担当起呵护与珍爱的责任。

中国汉字“嫁”的书写结构是“女”字右边一个“家”字,表意女子归依到夫君的家中。由于“嫁”的字义表“从属”,因而民间有歌谣唱道:“女人女人菜籽命,落到肥土好收成,落到石板难生根,甘苦只有婚后明。”这首歌谣中唱出的现象,从古到今都是实情。

正是由于女人出嫁后的婚姻生活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因而女人在选择夫君时都应谨记:“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所表达的意思,无关乎男尊女卑或女尊男卑,而是关乎一个特别现实的问题——婚姻就是过日子。

人未嫁嫁妆先用上了什么意思(吾悟俗语7)(2)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是一句反映婚姻生活的俗语。一半的一半是说给女人听的:选择夫君成家后不奢望大富大贵,至少应该衣食无忧。一半的一半是说给男人听的:娶妻成家就要为家庭创造幸福安稳的生活。而另外一半的一半是说给女方父母听的:家中有女要“智养”,在物质上开阔其视野,精神上丰富其思想,以提高女儿的心性与眼界,让女儿在寻找未来托付终身的男人时,能够认得清对方是否有担当和有作为,这样比在女儿谈婚论嫁之时向男方索要多少万彩礼更关乎女儿的一生幸福。另外一半的一半是说给男方父母听的:家中有儿要“砺养”,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磨其韧性,练其情智,让其懂得人生的艰辛与勤奋努力后的改变,以养成男儿的志向与抱负,这样的男孩即使在谈婚论嫁之时没有房子车子,未来也会拥有丰厚的物质财富与“夫荣妻贵”的生活美满。

如果大家都想明白了,婚姻不只是男人和女人的结合而更是人的素质展现,那么“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就会变成一句鞭策人生的警语。

当然,社会上有许多自强自立的女人并不认同“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句话。这是因为她们本身出类拔萃,拥有丰厚的物质基础,生活滋润。但即使如此,并不排除她们也需要有更宽厚强壮的男人的肩膀作精神依靠。如果倒过来“娶妻娶妻,吃饭穿衣”,她们又会觉得“吃软饭”的男人窝囊猥琐,而内心瞧不起。如果这样,做丈夫角色的男人也会觉得伤害了男人的自尊,而内心不快乐。

人类男女角色生理与心理的别异就是这么奇妙。男人阳刚,女人阴柔。阳刚如树荫庇担当,阴柔似藤亲亲依伴。男人有担当的风采,女人有依伴的情韵。这样才是琴瑟和鸣,鸾凤和谐的圆满婚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