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为何讨厌曹丕(小探解三国系列之曹叡)

曹叡是曹魏第二位皇帝。后世多认为他平庸无奇。就文治或武功而言,他虽较祖父曹操、父亲曹丕、叔叔曹植逊色,却也多有可圈可点之处:他揽大权于己手,尊儒重教,优礼大臣,征聘贤士,虚心纳谏,抵御蜀、吴,平定公孙氏,将辽东纳入曹魏版图,堪称有为之君。

曹叡为何讨厌曹丕(小探解三国系列之曹叡)(1)

关注|窥探历史成就未来|*每日更新让您了解历史的秘密*

若论中国古代皇帝,三国曹魏的第二位皇帝魏明帝曹叡,若列入悲催皇帝行列中,估计应无异议。且不说他身世扑朔迷离:你究竟是袁家的孩子呢?还是曹家的孩子呢?如果你是曹家的孩子,你究竟是曹操or曹丕or曹植谁的孩子?也不说他少年时代就因母亲被父亲赐死,母亲死后也未遵循礼制安葬;自己在杀母仇人的“抚养”下,忍辱偷生,赔尽了多少小心和委屈?单单就祖父曹操、父亲曹丕、叔叔曹植,建安年间或有赫赫武功,或有璀璨文采,或二者兼备,被后人誉为“三曹”,估计就使魏明帝倍感“亚历山大”,心理阴影面积会有多大呢?

曹叡为何讨厌曹丕(小探解三国系列之曹叡)(2)

对曹叡,时人及后人评价褒贬不一。如曹叡即位伊始,曹魏侍中刘晔就有“秦始皇、汉孝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的评价。后来,王沈《魏书》则有“褒礼大臣,料简功能,真伪不得相贸,务绝浮华谮毁之端,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的评价,孙吴陆逊则有“(叡)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其患更深于(曹)操时”的评价。

曹叡为何讨厌曹丕(小探解三国系列之曹叡)(3)

总体来看,古代史家对曹叡多有褒崇。近代史家吕思勉则有“明帝继立,荒淫奢侈,朝政更坏”,蔡东藩则有“奢淫无度,违理蔑伦”等“差评”。2017年热播历史大剧《军师联盟2虎啸龙吟》,更是将他塑造成只知道吃喝玩乐、嗜杀成性的纨绔暴君。

综观曹叡一生,就文治武功而言,他虽较祖父曹操、父亲曹丕、叔叔曹植逊色,却也多有可圈可点之处。他虽贵为一国之君,却也有人的七情六欲,也有复杂多变喜怒无常的人性。下面,我们就结合史书的相关记载,尽量真实地复原历史上的魏明帝。

曹叡为何讨厌曹丕(小探解三国系列之曹叡)(4)

一、扑朔迷离的身世

曹操究竟是曹操or曹丕or曹植谁的孩子?这个问题,因当时没有DNA鉴定,估计要永久成为历史谜案了。他是曹家的孩子,还是袁家的孩子?这个问题,却在史书中,留下了蛛丝马迹,也引起了后世史家的诸多争辩。

陈寿《三国志》主“建安九年”说。他在《明帝纪》中记载,曹叡于公元239年正月去世时,“时年三十六”。依此计算,曹叡当出生于204年(建安九年)。关键问题来了:众所周知,曹操于建安九年八月才攻克袁氏的老巢—邺城(今河北临漳)。甄氏原是袁绍之子袁熙的妻子。邺城陷落,袁熙、袁尚等逃亡,袁绍妻刘氏、袁熙妻甄氏则被曹军俘获。曹丕垂涎甄氏美貌,遂娶其为妻。

曹叡为何讨厌曹丕(小探解三国系列之曹叡)(5)

若依曹叡生于建安九年,则曹叡究竟谁之子,已不言而喻。很多史家或许难以接受此说法,因而纷纷对陈寿的记载提出异议。南朝刘宋史家裴松之说:“魏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邺,文帝始纳甄后,明帝应以十年生。” 明代学者周婴则说:“《志》称叡封武德侯,年十五,时为延康元年,则叡盖以建安十一年生。”

卢弼据《三国志·常林传》裴《注》引《魏略》“吉茂转为武德侯庶子。二十三年,坐其宗人吉本等起事,被收”的记载提出,建安二十三年,曹叡被封为武德侯,其时曹叡15岁。则曹叡之出生年,当在建安八年。卢弼据此提出:“窃谓承祚此文,实为曲笔,读史者逆推年月,证以甄夫人之赐死,魏明之久不得立为嗣,则元仲究为谁氏之子,可不言而喻矣。”曹叡生于建安九年,其为袁熙之子已可为定论,况且其生于建安八年呢?

曹叡为何讨厌曹丕(小探解三国系列之曹叡)(6)

二、魏明帝施政能力与评价

古往今来的人,对魏明帝的评价,可谓冰火两重天。爱之者捧其上天,恶之者摁之入地。如果说前引曹魏刘晔、王沈对曹叡的评价,有对本国皇帝溢美吹捧之嫌。那么,作为敌国的孙吴名将陆逊的评价,应具有较大的客观性。因而,吕思勉、蔡东藩对曹叡的评价,可谓激切且失之偏颇。那么,曹叡的执政能力究竟如何呢?

(一)强化皇权,生杀赏罚操于己手

曹叡即位初,孙权曾对此乳臭小儿不屑一顾。认为陆逊对曹叡的褒奖之言,言过其实。他还乐观地预言:陈群、司马懿、曹真等在曹操、曹丕时代被压抑,且又被曹丕遗命辅政的元老重臣,必会利用新君幼弱时机,“弄巧行态,阿党比周”,专擅朝权。可后来的结果,却大大出乎一世枭雄孙权意料之外:他所鄙视的曹叡,竟能不动声色的揽权于己手,保证了曹魏的稳定和繁荣。

曹叡为何讨厌曹丕(小探解三国系列之曹叡)(7)

魏明帝即位初,就大力强化皇权:“诸公受遗辅导,帝皆以方任处之,政自己出。”曹真、曹休、司马懿,多因与蜀汉、孙吴战事而被明帝差遣,驰骋边疆,无法有效的干预朝政,所谓辅政,形同虚设。因而,自魏明帝即位伊始,就将人事、军权、国家各项政务的处置等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二)崇儒重教

魏明帝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儒家经典教育。他于太和二年(228年)六月颁诏:“尊儒贵学,王敎之本也。……申敕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鉴于高堂隆等名儒年迈,后继乏人,故于景初年间颁诏,拣选资质聪颖者,跟高堂隆等学习儒家经学。

曹叡为何讨厌曹丕(小探解三国系列之曹叡)(8)

(三)重视礼、刑治国,礼主刑辅

魏明帝深谙礼乐制度在治理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致力于曹魏郊祀、宗庙、正朔、为人后、宗庙演奏乐舞诸礼制的制定和完善。他借鉴历史教训,于太和三年七月颁布的《禁外藩入嗣复顾私亲诏》,频频为后世所称引,影响巨大。

魏明帝重视刑法对统治国家的重要性。他于太和三年十月改平望观曰听讼观。他既重视刑法的制定与完善,于太和三年诏令陈羣、刘邵等“删约旧科,傍采汉律,定为魏法”;也重视刑罚在治国理政领域的重要性,强调刑罚务必以宽大简化为要务。

曹叡为何讨厌曹丕(小探解三国系列之曹叡)(9)

(四)优礼元老重臣和贤士

魏明帝优礼大臣,对年纪老迈、行动不便的钟繇、华歆等重臣,他特意下诏规定:“朝见皆使载舆车,虎贲舁上殿就坐。”他重视贤能之士,多次下诏征贤士管宁入朝。并对地方官吏的接送,做出明确规定:“其命别驾从事郡丞掾,奉诏以礼发遣宁诣行在所,给安车、吏从、茵蓐、道上厨食。”

(五)鼓励进谏,虚心纳谏

曹叡鼓励臣民上书,对皇帝的过失进行劝谏:“有可以补朕不逮者,各封上之。”对吏民的劝谏,魏明帝大多亲自认真审阅,“含垢藏疾,容受直言,听受吏民士庶上书,一月之中至数十百封,虽文辞鄙陋,犹览省究竟,意无厌倦。……开容善直,虽犯颜极谏,无所摧戮。”

(六)外交、军事处置得当

曹叡为何讨厌曹丕(小探解三国系列之曹叡)(10)

对外,魏明帝在综合考虑蜀汉、曹魏国力后,用曹真、司马懿等,对蜀、吴的侵扰,制定以防御为主的战略。使中原地区基本再未遭兵燹之祸。

魏明帝虽确定防御蜀、吴进犯的基本国策,但这种防御并非消极防御,被动应付。他试图通过舆论造势,扭转战事不利局面。如在太和二年正月诏书中,魏明帝极尽挑唆、离间之能事,试图挑起蜀汉统治集团内部及吏民冲突和矛盾:“亮外慕立孤之名,而内贪专擅之实。刘升之兄弟守空城而已。亮又侮易益土,虐用其民。”

曹叡为何讨厌曹丕(小探解三国系列之曹叡)(11)

若有有利时机,曹叡也积极、主动对蜀、吴、辽东发起进攻。如太和二年秋,他诏命曹休、司马懿、贾逵等伐吴;太和四年七月,诏使曹真、司马懿伐蜀;太和六年诏田豫等伐辽东等。其中,战绩最显赫,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征伐,是景初二年(238年)正月,魏明帝命司马懿、毌丘俭等率军征伐公孙渊。该年八月,公孙渊集团即宣告覆灭。自东汉末年盘踞辽东,曹操、曹丕无力征讨,只得羁縻笼络的公孙氏集团,至此彻底灭亡。辽东地区也重新纳入中原王朝版图。

魏明帝时期曹魏国力的积聚、发展,也为后来曹魏灭蜀、西晋灭吴,结束东汉末年以来军阀割据混战、三国鼎峙的分裂状态,重新实现国家的统一,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曹叡为何讨厌曹丕(小探解三国系列之曹叡)(12)

文史君曰马植杰先生如此评价曹叡:综观叡之行事,优缺点各占一半。其优点是善为军计、明察断狱、比较能容人直谏。曹叡在容受直言、不杀谏臣方面,在古代封建君主中是少见的,这算是他的特色。曹叡的最大缺点是奢淫过度,还有一个重要的失误,则在确定继承人和辅政大臣方面。这一评价,较之以往或多褒崇溢美,或激切贬斥,可谓客观、公允之论。

曹叡为何讨厌曹丕(小探解三国系列之曹叡)(13)

*关注*点赞*收藏*转发*每日了解一点历史的秘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