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徒有虚名 论名将与雄主

朋友们大概都知道,我写名将和雄主那些人那些事,并非为了故事本身而写,而是为了要描述历史进程和趋势。既然要谈将军,自然离不开名将和雄主之间的关系。

好吧,今天专门谈谈这个话题,名将和雄主之间的历史机缘。

首先得说明,名将和雄主,都是稀缺资源。

名将稀缺,历史上那些王朝,名将多者三五人、如汉唐;少则一两位,如东汉、南宋。

雄主更稀缺,一个王朝,能称得上雄主的,多则两三位,少则没有。

原因其实很简单,不论是名将还是雄主,都不是随随便便诞生的,都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因素占全。因为他们都需要匹配整个国家或民族的天量资源。某种意义上,千年以来的漫长历史,高潮重点部分就在讲名将与雄主之间的故事。

历史高潮起伏时,名将和雄主之间又分两种情况,不匹配状况与匹配状况。

名将徒有虚名 论名将与雄主(1)

不匹配的悲剧

悲剧一,名将没有匹配到雄主。

如孙武,军事领域一代宗师级的人物,最终没能匹配到合适的雄主而抱憾。他还比较幸运,留下兵法传世。他的同事伍子胥更为冤枉。

如吴起,在魏国编练武卒,奈何遭猜忌排挤而无法施展;到楚国搞变法,也没得到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名将徒有虚名 论名将与雄主(2)

如乐毅,虽然谋身很成功,但事业终究是昙花一现,付诸东流。

如李牧,使用骑兵的大师,可惜得不到雄主匹配,也就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支持。要不然在华北平原,赵边骑能给秦锐士制造更多麻烦。

如岳飞,任凭他“怒发冲冠”“仰天长啸”;没雄主,也只能“凭栏处,潇潇雨歇”,悲剧结局。岳飞的悲剧,是整个中原王朝的悲剧。

名将徒有虚名 论名将与雄主(3)

如袁崇焕,也是悲剧。

悲剧二,雄主没有匹配到名将。

如北宋老赵家开国两代,都想有一番作为,但因为没有给名将施展的空间,始终拿不下燕云大地,导致宋从开国时代就羸弱,根基不稳,屈辱不断。两宋经济,那是农耕文明巅峰,因为军事根基弱,而没能创造出更大的辉煌,实在是可悲可叹。

历史特例:兼职成败

特例一,失败者。

赵武灵王那种,本身是名将,却被迫担任最高领导者角色,为了名将的事业而放弃最高领导权,最后却被儿子困死在沙丘,特别窝囊。赵武灵王的死,给后世两千年皇帝和太子关系紧张埋下悲剧的种子。演好名将而没有演好雄主,兼职失败。

名将徒有虚名 论名将与雄主(4)

刘裕也是一样,本身是名将,却演不好雄主。

冉闵,本身也就够演一个名将的角色,演到领导者位置上便无所适从,最后落败。

还有李自成,本身甚至够不上名将级别,还要建立政权演最高领导,却还是军人思维,焉能不败。

特例二,成功者。

光武帝刘秀,是把名将和雄主演得最好的。整个东汉,雄主和名将,都被他一个人演了,而且演得还很完美。不论是打仗还是治国,甚至谈恋爱,演得都很好。

名将徒有虚名 论名将与雄主(5)

唐太宗李世民,也充分演好了名将和雄主的角色。他的形象不如刘秀完美,但功业并不比刘秀小。他身边还有一群名将。

历史高潮

历史最高潮部分:名将和雄主相伴而生,相互成就。

如嬴政和王翦的故事,贯穿秦帝国大一统始末。

名将徒有虚名 论名将与雄主(6)

如刘邦和韩信的故事,是汉朝建立的基调。因为刘邦,韩信从郁郁不得志的青年变成一代兵仙。因为韩信,刘邦从汉中那巴掌大的地方变成大汉开国皇帝。

刘彻和卫青霍去病的故事,把中国历史推向第一个高峰。

李世民和李靖的故事,把中国历史推向第二个高峰。

朱元璋和徐达的故事,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大明王朝。

这些都是雄主和名将匹配的最佳案例,也是中国历史的高潮部分。所以当你读史书之时,一定要注意这个主旋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