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姓和文姓是一根源吗 姓氏文化探源闻姓文化渊源

传承姓氏文化 弘扬中华精神

姓氏释义

闻姓和文姓是一根源吗 姓氏文化探源闻姓文化渊源(1)

​1.听见。

2.听见的事情;消息。

3.有名望的。

4.名声。

5.用鼻子嗅。

6.姓。

1

姓氏起源

闻姓和文姓是一根源吗 姓氏文化探源闻姓文化渊源(2)

一、源于地名

出自春秋时期郑国闻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闻邑,春秋时期郑国之地,故址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的荥阳市虎牢关一带地区,亦称汜水关、汜水镇。

闻姓和文姓是一根源吗 姓氏文化探源闻姓文化渊源(3)

周定王姬瑜二十年,晋景公因郑国违盟投靠楚国,大怒之下出兵伐郑国,连续击败郑国军队,夺取了郑国的闻邑,改为晋国的汜邑,并一度包围郑国都城新郑。后郑国得到了楚军的协助才击退晋军,但闻邑已经收不回来了。失国的原闻邑之郑国人,在成为晋国汜邑之民后,有以故邑“闻邑之人”名号为姓氏者,称闻人氏,到了春秋后期有省文简化为单姓闻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该支闻人氏、闻氏同宗同源。

闻姓和文姓是一根源吗 姓氏文化探源闻姓文化渊源(4)

二、出自源于姬姓

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太史左丘明,属于以世称名号为氏。战国时期,鲁国有一位著名的大夫,职掌太史,即左丘明,他撰著的《春秋左氏传》流传千古,至今也是人们考证春秋历史的重要史料,因称“古之闻人”、“鲁之君子”。在古代,“闻人”就是专指众所崇敬的名人,世称“闻人”者,在中国历史上寥寥无几。

闻姓和文姓是一根源吗 姓氏文化探源闻姓文化渊源(5)

左丘明,约公元前500~前428/408年,一说其姓左,名丘明;一说其复姓左丘,名明;另有一说其姓丘,名明,“左”是“左史”之官职简称,左史重记事;春秋末期鲁国人,是与孔子晚年同一时代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也是儒家代表之一。

闻姓和文姓是一根源吗 姓氏文化探源闻姓文化渊源(6)

左丘明的家族世代为史官,并曾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他根据鲁国以及其他各诸侯国的大量史料,以《春秋》位历史背景,编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并参与编著了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中国历史学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左丘明的思想属于儒家思想,在这两部重要的著作中较多地反映了“民”的利益和要求。

闻姓和文姓是一根源吗 姓氏文化探源闻姓文化渊源(7)

据著名学者刘向所著《别录》佚文的判断,左丘明的出生年代约与孔子弟子曾参及公孙龙相当,那么左丘明在年龄上应为孔子的孙辈;而据《左传》、《国语》二书对于历史人物的称呼上来看,可知左丘明当逝世于鲁元公姬嘉在位时期,即周考王姬嵬十三年~周威烈王姬午十八年(公元前428~前408年)之间。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就是对士子们十分挑剔的孔子也对这位晚生十分推崇,曾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在左丘明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闻人”之名号为姓氏者,称闻人氏,后再有省文简改为单姓闻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三、出自姜姓

闻姓和文姓是一根源吗 姓氏文化探源闻姓文化渊源(8)

出自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信国公文天祥的后裔,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文天祥的护国军失败后,其二十四子带其后裔族人从江西吉安迁徙到浠水一带,改文氏为谐音的闻氏。该支“文改闻氏”族人在清朝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第一次撰修的《闻氏宗谱》中记载:“吾族本姓文氏,世居江西吉安之庐陵,宋景炎二年,信国公军溃于空坑,始祖良辅公被执,在道潜逃于蕲之兰溪驿,改文为闻,因家焉。” 这部《闻氏宗谱》中记载的“信国公”,就是文天祥;“蓟之兰清邑”,就是今湖北省麻城市浠水县;“二十四子”,实际上是文天祥属下的护国军将士,无一为文天祥的嫡支族人。

还有少许闻姓后人源于少数民族汉化改姓。

2

历史人物

闻姓是中国比较稀少的一个姓氏,,说起闻姓后人大家自然都可以想到闻一多,今天小编就带您了解闻一多。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闻姓和文姓是一根源吗 姓氏文化探源闻姓文化渊源(9)

1912年,年仅13岁的闻一多报考清华大学预备班。当年的作文题目是《多闻阙疑》,正好暗合“闻一多”的名字,自然激发了他的灵感,文章写得汪洋恣肆,赢得了众考官的一致赞赏。

可惜的是,闻一多除了作文非常好,别的科目都水平一般,按清华的招生标准,是不能录取的。但主考官非常欣赏闻一多的文章,便力排众议,将他破格录取了。

吴晗总结闻一多的性格为“天真,任性,诚恳,勇敢,无所恐惧,爱人民甚于爱他自己”,是非常准确的。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大学爆发,第二天,清华大学食堂门口贴了一张告示,上面写着岳飞的《满江红》,立刻激起了学生们心中的爱国热情。写这张告示的,就是闻一多。

闻姓和文姓是一根源吗 姓氏文化探源闻姓文化渊源(10)

1922年,闻一多去美国留学。在美国,华人备受歧视,甚至连有些理发店都不让华人进。美国人固然势利,但当时的中国也确实让人尊敬不起来,连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到处都充满了愚昧、落后、腐败,甚至连很多留学生都说:“国家是腐败的,到处丑恶,不值得爱。”每当这时,闻一多都会反驳说:“不对,只要是你的祖国,再丑、再恶,也要爱他。”

闻姓和文姓是一根源吗 姓氏文化探源闻姓文化渊源(11)

在美国的种种经历,更加激发了闻一多的爱国热情。1925年,闻一多创作了一组诗,名为《七子之歌》。“七子”,即当时被列强侵占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和大连),在诗中,“七子”以孩子的口吻表达了失去祖国母亲的哀痛心情,读来让人声泪俱下。其中关于澳门的那首诗,就是1999年澳门回归时响遍全国的那首经典歌曲。

这些事,深深地刺痛了闻一多的心,他没有等到毕业,就匆匆地踏上了回国的轮船,急切地要为这个愚昧落后但又割舍不下的祖国效犬马之劳。

回国后,闻一多奔走于全国各地,发表了大量的爱国演说,并出版了《死水》《红烛》两部诗集,极大地刺激了当时的诗坛。后来,闻一多与徐志摩相遇,两人情投意合,共同创办了新月社,成为新月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为中国近现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对于诗歌创作,闻一多曾有名言:“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1945年11月,为了反对内战,和平建国,西南联大的师生们举行了一场演讲大会,痛斥国民政府的不法行径。12月1日,国民政府出动大批军警,武力镇压爱国师生,造成了死4人、伤数十人的惨案,史称“一二·一惨案”。

闻一多等人的爱国行为,自然引起了反动派的敌视。1946年7月11日晚,民盟主要负责人、闻一多的好友李公朴,在回家的路上被特务暗杀。甚至有人扬言,只要有人敢异动,李公朴就是下场。

闻一多的朋友们劝他躲一躲,不要跟反动派正面冲突。闻一多冷冷地说:“如果李先生一死,我们的工作就停顿了,将何以对死者,何以对人民!”

闻姓和文姓是一根源吗 姓氏文化探源闻姓文化渊源(12)

闻一多热爱祖国,爱国主义如同一条红线贯穿他的一生,最后把他引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他一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他曾经有过迷茫、失误与苦闷,但是经过深思和中国共产党的关怀与帮助,终于找到了真理,而一经找到了真理,他便义无反顾,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为实现真理而英勇奋斗,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3

姓氏文化

郡望堂号

郡望

闻姓和文姓是一根源吗 姓氏文化探源闻姓文化渊源(13)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堂号

超卓堂:超卓就是特别高超的意思。明朝时候,闻良辅才能和德行都特别高超。初为监察御史,后来升大理少卿,出使暹罗,权操虎节(古时出行官员所拿的表示身份的符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水国用龙节),官至广东按察使。

闻姓和文姓是一根源吗 姓氏文化探源闻姓文化渊源(14)

正气堂:文天祥二十九岁生子文道生。南宋危难之际,文道生令妻子和年幼的儿子文伯平逃难到丰顺县。文道生病故后的公元1292年,遗子文伯平为避祸移居到凤凰山下埔村,以打铁兼务农为生。其族以先族文天祥浩然正气及千古诗篇《正气歌》为堂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