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最新发展规划(一年曾启动3个基地)

芷江最新发展规划(一年曾启动3个基地)(1)

3张“民生地图”覆盖街道辖区面积1.64平方公里。家门口的养老、吃饭、配药、修理小家电等需求在15分钟幸福生活圈内得以实现,便利停车、充电、遛娃、买菜……轻松悠哉。

多年来,为打造芷江西路街道“怡”居宜业幸福社区,芷江西路街道创新应用“党建‘芷引力’模式”,制定了七大党建引力机制,即“组织引力、价值引力、行动引力、制度引力、服务引力、典型引力、人才引力”,回应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凸显了城市家园的温度。

制定3张“民生地图”

圈出浓郁“烟火气”

多年来,为打造芷江西路街道“怡”居宜业幸福社区,芷江西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上海较早地提出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乐居目标,特别是从2015年起,以“美丽家园”和“美丽街区”两大工程建设为抓手,通过成片旧改和城市微更新,使原有的老旧住宅小区和街道面貌焕然一新。

芷江最新发展规划(一年曾启动3个基地)(2)

目前,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逐步在辖区18个居民区加快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分层级打造居民的幸福生活圈,致力于满足老、中、青、幼不同类型居民的多元需求。

芷江西路街道辖区面积仅1.64平方公里,但常住人口达到了7万余人,人口密度较高,居住型社区的特征非常明显。

芷江最新发展规划(一年曾启动3个基地)(3)

为了“圈”出居民的幸福生活,街道将社区便民服务资源进行梳理,制成了“充电地图”“服务阵地地图”“菜场地图”3张“民生地图”。

以“菜场地图”为例,芷江西面积虽小,却涵盖了5家大型菜市场,无论你住在社区的哪个角落,最多10分钟就能步行到达菜市场。

芷江最新发展规划(一年曾启动3个基地)(4)

在15分钟幸福生活圈内,居民在家门口养老、吃饭、配药、修理小家电等需求得以实现。街道邻里中心总面积约2400平方米,是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邻里中心,集社区食堂、便民服务、健康管理、文化娱乐、健身理发、电影放映、亲子互动多功能于一体,辐射街道辖区内18个居民区,成立4年来共计接待超过80万余人次到访,是人气超高的邻里级生活圈。

邻里中心注重全龄段人群服务,培育自治团队,发挥社区营造功能,并与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以及苏家巷居民区内的长者照护中心等形成呼应,提供日间照料、康复中心、助浴、养老顾问等特色为老服务,让老人们在家门口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芷江最新发展规划(一年曾启动3个基地)(5)

“阿拉芷江西不仅有3张‘民生地图’,还有5分钟、10分钟、15分钟幸福生活圈!”不少居民自豪地说:“如今,走在街面上,道路干净整洁;出门买个菜,菜场清清爽爽;出门遛弯,转角就能遇见花园绿地和街区小品。生活在这里,我感到很开心、很幸福!”

一年启动3个基地

刷新上海旧改纪录

2019年,可谓是芷江西路街道的旧改丰收大年。这一年内,街道启动了3个旧改基地,刷新了多个上海旧改纪录。数千户居民终于盼来了阳光,告别“蜗居”,迎来新生活。

芷江最新发展规划(一年曾启动3个基地)(6)

近年来,申城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巨大进展,绝大多数居民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芷江西社区在高楼林立的包围下,依然有一些老旧房屋尚未改造,是一个个“洼地”。

就拿洪南山宅地块241、242街坊和育群中学西块来说,地块内的房屋,既有解放前建造的私房,也有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建造的非成套老公房,居民的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只有5.43平方米。房屋居住条件艰苦,常年阴暗潮湿,很多居民还在使用手拎马桶和液化气。

根据静安区旧改工作“十三五”规划,2019年年初,街道早就按下了芷江旧改的“加速键”。 2月17日,住着1540户居民的洪南山宅地块旧改启动,作为静安区2019年第一个旧改地块,洪南山宅地块搭上了“市区联手”旧改的快车。6天后,经过两天半的意愿征询,同意率定格在99.63%,高票通过,随后“二次征询”高比例生效。9月28日,241、242街坊和育群中学西块地块一轮意愿征询,分别以100%和99.43%高票通过。这也是上海首次在一个街道同日生效两个旧改地块。

芷江最新发展规划(一年曾启动3个基地)(7)

切中民生痛点并加以解决是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的应有之义。一年启动3个地块实属罕见,这恰恰体现了街道早日让老百姓圆新居梦的旧改“加速度”。

芷江西旧改“加速度”从何而来?这一“加速度”源于对群众急难愁盼的回应,是街道各级党组织砥砺初心、勇担使命的“芷江态度”。

芷江最新发展规划(一年曾启动3个基地)(8)

当下,在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中,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布局下,街道持续为群众办实事,各职能科室密切配合,18个党总支、居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共驻共建单位鼎力支持,社区党员、志愿者无私付出……多方合力之下,芷江西社区的软、硬件都得到了双提升,近年来街道在电梯加装、群租房治理、为老便民、全民健身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

“十四五”时期,街道将一张蓝图绘到底,继续深化社区治理工作和推进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建设好共同的家园,为建设“国际静安、卓越城区”注入芷江力量。

聚焦党建“芷引力”

指引社区向心力

芷江西路街道“党建‘芷引力’模式”包含“组织引力、价值引力、行动引力、制度引力、服务引力、典型引力、人才引力”共七大党建引力机制,是街道创新和深化党建模式的深入实践。着力于第一时间为居民解决问题,强化破解难题的合力;社区居民的微心愿被社区各方面认领,架起群众与党组织的“连心桥”;在业委会改选、旧区改造、垃圾分类等社区疑难问题的治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芷江最新发展规划(一年曾启动3个基地)(9)

在街道党工委的引领下,城上城居民区党总支率先探索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三驾马车”合署办公社区治理新模式。

依托这个开放的协商共治平台,居民可以来到合署办公服务中心反映问题、提出诉求,也可以主动参加“1 5 X”共治联席会议,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由于理顺了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关系,畅通了居民的沟通渠道,并成功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级绿色社区示范单位等荣誉。

得益于芷江西路街道近期大力推行的“芷引力”人才工程,通过干部队伍的“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着力挖掘“潜力股”,用好青年人才“绩优股”,让“人人有梦想、人人有追求、人人有机会、人人有舞台、人人有发展”为指导思想,为基层干部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

芷江最新发展规划(一年曾启动3个基地)(10)

芷江西路街道还先后制定形成“1 3 2”工作制度。通过抓实基层干部选优、育强、管住、用好的全链条培养机制,着力锻造一支能思善辩、能干善治、能征善战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芷江西路街道基层干部队伍培养机制的特点凸显在:“择优选派、靶向培育、严格考核、精准用人”这十六个字上。

近年来,芷江西路街道以“芷引力”党建品牌为核心,重点培育和拓展网格治理功能,探索多方主体参与的动力机制,让社区治理能办成事、办实事、办好事。打造更多凝心聚力的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凸显出城市家园的温度。

资料:芷江西路街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