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魄与元神(皮囊和魂魄)

作者:黎荔

魂魄与元神(皮囊和魂魄)(1)

有一部西方的恐怖片叫《皮囊之下》,讲一名外星人来到地球,占据了一个漂亮的年轻女人的身体。这个女人开车在城镇里四处游荡,用自己的美色诱惑男人上车。这些掉进陷阱的男人被浸入一种保存液当中,成为了外星人的食物。剧情中“披皮诱男”的概念跟中国的“画皮”如出一辙。想起中国八仙传说中的铁拐李,本来是个相貌堂堂的书生,因为灵魂出窍去访仙,躯体被书僮放火烧毁,回来的时候,不得不钻进烂脚叫花子的遗体内,从此变了怪模样,污秽丑陋。

这副皮囊真是障人眼目啊!让人看不真切那皮囊之中的真实魂魄。世人忙忙碌碌,为伺候、保养这副皮囊而煞费苦心,年复一年,背着这渐渐用旧的壳子,好生打理着,甚至缝缝补补。一生一世,共存共亡,所以爱惜维护。但这副皮囊和这副魂魄,恐怕能够携手相谐的日子也没有几天。

魂魄与元神(皮囊和魂魄)(2)

年轻的时候,皮囊如斯美观。青春猗貌之时,有几个女人是因为她们灵魂的美被爱彻底到骨子里了呢?即使那是一颗有姿有色的灵魂,那里面有惊涛骇浪的雄心壮志,也有百媚千红的风情万种。年少的灵魂仍处于绵软状态而未固定于一个方向,身上类似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那样的因素尚未牢固确立。身体以迅猛的速度趋向成熟,精神却在无边的荒野中摸索自由、困惑和犹豫。太过年轻的时候,很少有人臣服于灵魂,而往往沉醉于外在的皮囊。尤其当下是一个“颜即正义”的时代,学者波兹曼早就判断:视觉暴力称霸天下,内心内涵内在无足轻重的时代已经到来。红或不红、酷或不酷尽在外表。内心世界算什么,最具价值者惟有皮囊。内心的坚韧豪迈等真切品质已不重要,重要的只是“看上去”……看上去怎样就是怎样。

多少女子只想要青春时的自由和挥霍,她们肌肤如雪、双目晶莹、红唇如樱,既然可以恃美行凶、任性生活,谁又耐烦去谦卑扎根于广阔大地,一点一滴地培植才华、见地和言行举止中的修养。只可惜,美貌与岁月是一场必败的争夺战,再怎么小心维持,都是盛极必衰。女人为了美貌真是吃尽百般苦头,但如果只有肌肤眉眼之美,那皮囊很容易在岁月的刮毁下,摇摇欲坠,逐渐坍塌。曾经,她们把身体当成她们的灵魂,她们用身体来进行灵魂的活动,用身体来丈量和探测他人以及这个世界。如今,年华老去,对镜陌生,如同错入老身,心有不甘不甘,灵魂与皮囊不愿相契、彼此怀恨。其实,如果灵魂饱满,何惧皮囊渐残。一个空囊,在表皮涂抹再多的胶原蛋白和玻尿酸,也不可能鼓立挺立如初啊!

魂魄与元神(皮囊和魂魄)(3)

其实我们所有人,终有一天,都要完成一件事,就是过滤掉现实种种,将人的灵魂从那具为纷芸世事包裹的臭皮囊中拔出,搁到清风明月处,去超越人世的危难,去轻蔑现实的限定,去眺望那无限与绝对。有人早早通透,有人至死方悟。因为,没有灵魂的活着也是一种活法,世上很多这样活着的人。也许到弥留之际,他才会感觉到,一种柔软感缠在他身上,一种倦怠感爬上他的四肢。一种他自己的身份感忽然猛然袭来,他感觉到了这个东西的力量,他就是自己,他知道自己曾经是什么样的人,而此时魂魄已像一只小鸟从旧皮囊中振翅飞走。

我们的躯体是泥土,与种子和动物相近,由海洋、风雨、岩石所造就,而我们的灵魂却以另一种方式活着,在哪里都是飘浮不定,无论睡在哪里,都是睡在风里。所以会有灵魂出窍的现象。灵魂出窍被称为心理学上一种最怪异的现象之一,这种现象就好似在做梦一样,但却具有真实的感觉,比如说触感、味觉。这一切到底应该如何解释呢?有一个对此好奇心极其旺盛的人——达芬奇当年偷偷的解剖尸体来求解。特别在米兰的时候,他把自己关在一个公墓里解剖了三十具尸体。他解剖过老人、小孩、女性,还有怀着孩子死去的女性。你想想那个情境,达芬奇独自在阴森的公墓内部,坐在一堆毛发器官尸体当中,他想寻找一个不可知的东西。他把毛发器官一一归类,然后一一做笔记,他在笔记中写下了如此令人震惊的一句话:“奇怪,我没有找到灵魂。”

魂魄与元神(皮囊和魂魄)(4)

真想透过皮囊往内里看清楚一点啊!不是B超、CT这些医学上的透视,而是,只要我意识凝聚和专注起来,或者说我开始对自己的生命投以精神,我就可以感觉到血液在无形地穿过纤细的血管和动脉流淌,在那深处,更深深处,我以全向的意识,审视自身和审视全身,然而不论如何努力,我都找不着某种界限。那是一面内在的大海,没有岸。它有底,我想有,但这底在体内那么深邃,永远都无法真正触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