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行业分析怎么做(畅销书公司大规模做公版)

作者 | 淘心小铺 孔网店铺:书友kw135601的书摊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书店日记# 畅销书公司大规模做公版,是行业衰退的信号吗? 其实,有一句话憋了几年了,现在是时候说出来了。那就是:畅销书公版化是出版力衰退的体现。说白了就是,做畅销书的整天在公版书上做文章,丢不丢人?

作为一个每年买好几百元书的忠实读者,我先表个态:我个人对“公版书”没意见。有较真的读者曾说,就是现在全世界都不再出书了,以前出版的书也足够地球人阅读了。我想,这主要是对进入公版领域的经典作品而言。我没那么偏激。经典的地位就是在反复加印中完成的。因此,我对出版公版书的出版机构和出版人充满敬意,特别是那些不那么挣钱的小众公版书,对人类文化多元化居功至大。所谓“公版”的免费性,主要是为这两方面的便利。但是,该说的话还要说。为什么“憋了几年”?我以前特别爱看畅销书榜单,特别是前十名那种。主要是平时没时间关注文化,想借畅销书补补课,看看大家有什么新想法?瞅着瞅着,就感觉有点别扭:怎么去年的这本书还在榜单上,排名还挺靠前。我就想,这可能就是好作品的力量吧,多待几年,也是对它的奖励。我这人还是想看点新东西,就等着排行榜变化。可是,非但上新的少,反而老书越来越多了,一本、两本、三本,甚至前十名中全是老书,新书即使上来,也是垫底。这趋势也不稳定,时上时下。于是,我就没什么兴趣了。等几年后偶然再看,嚯,上新是上新了,但是公版书!东一本西一本的,有的据说还卖出了百万册!这是什么概念?印象中近年最后一本超过百万册的新书是《秘密的花园》,虽然是引进版。此后,传统意义上的超级畅销书基本绝迹。所谓传统意义上的超级畅销书,除了数量超过百万册之外,还有一个本无需要求的“硬件”:无论引进或原创,要是新书,也就是以前没出版过的。(以前没合法出版过的,也算“没出版过”;只要还在版权保护期的,即老书新出,也可以算新书。)可是现在,这个底线已经突破了。起初,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中国的公版书出版几十年一个老面孔,虽然定价不高,也通过完备的竞争百花齐放,但与畅销书放在一起,简直是天上地下两个世界,也因此造成单品销量一般,利润微薄,沦为配菜的角色。按老理儿,一般出版行为是不首选公版书的。出版业的鄙视链是:都是做图书的,做版权书的鄙视做公版书的;都是版权书,做原创的鄙视做引进的,等等。之所以如此,就是基于一个共识:”出版或编辑行业的本质乃内容的创新或原创性。但是,现在,标准正在发生改变。

电子书行业分析怎么做(畅销书公司大规模做公版)(1)

这股风起云涌的“新公版出版”浪潮能在当代出版史上留下什么痕迹,现在还很难说。目下可以看到的是,原来不温不火的公版书开始变得时髦了,特别是一些畅销书运作手法介入后,整体提升了一个档次。至少,在外表上看与原创畅销书差距越来越小,甚至局部超出。出版人可以忧虑泥沙俱下,但也必须看到新势力的介入提升了产品的定价,让以前不那么值钱的显得更值钱了!

电子书行业分析怎么做(畅销书公司大规模做公版)(2)

利润是王道。客观讲,当下出版业的公版当道是十分正当的运营行为,无可厚非。公版书在一国出版中占有一定比例也是文化实力构建的题中应有之义。但须知,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反映一时一地流行文化面貌的畅销书榜原本是没有公版书位置的。那上面的作品,不应是“老黄瓜刷绿漆”,而是新瓜!对于头部出版机构而言,出版公版书也不是其核心竞争力构成。出版还活着的人作品,或者还在版权期的作品,这个要求,难道高吗?发掘新人新作品,把亚文化做出市场价值,难道头部出版机构不主要干这个事吗?看着一本本光鲜靓丽的公版书抢战C位,杀鸡用牛刀之感油然而生。不过,这还不是最可忧虑的。在文化生产链条中,后端倒逼前端的事屡见不鲜。以出版业为例,产品不好卖,主要是读者倒逼渠道再传导至生产商的结果。再往前传导,就是作者这个源头。因此,如果仅从经济利益考量,当市场环境恶化到出版原创新书的风险大到还不如出版公版书的时候,作者的生产积极性便会受到抑制。如此,公版书运营不当,不但是出版机构的悲剧,也是全行业的悲剧。

电子书行业分析怎么做(畅销书公司大规模做公版)(3)

畅销书出版本来就是高风险、高利润的行业,在没有手机时代如此,手机一横行,竞争更加残酷。老实讲,人的智商都差不多。危险时刻只需要两个字:冒险!一般人只看到“贼吃肉”,其实,“挨打”的时候也多着呢。当原来视公版书为敝屣的畅销书出版机构不愿意冒险(姑且这么认为),也来抢这碗公版饭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不反思是不是哪里出了什么问题。出版人,谁不想站着挣钱?造成市场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目前看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生产和渠道的恶性循环。一方面,出版机构创新乏力,但求自保,不求创新,不愿意冒险。另一方面,渠道霸权越来越强大,发行折扣越来越低,挤压原本不大的利润空间,直接的结果就是图书越出越厚,定价越来越高,变相打折满天飞。这是出版机构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虽然个别有力者宁愿重新回到自办发行的老路,而且越做越大,但都是难以仿效的个案。这两方面互为因果,互相埋怨,目前没有解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