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南园春晓(锦天绣地花作国)

蜀王秘档17

两任蜀王笔下的锦城十景(一)

蝶恋花南园春晓(锦天绣地花作国)(1)

明朝天启年间成都府地图,看起来很像一只乌龟的形状

【编者按】

成都别称龟城、锦官城、锦城、芙蓉城、蓉城、天府之国等,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景色优美、名胜古迹众多的城市。在明朝蜀王们的眼中,成都是怎样的一个城市呢?

有意思的是,蜀惠王朱申鑿的《惠园睿制集》和蜀成王朱让栩的《长春竞辰稿》中,都有描写锦城十景的诗作。锦城十景包括:龟城春色、浣花烟雨、市桥官柳、草堂晚眺、霁川野渡、墨池怀古、菊井秋香、閟宫古柏、岷山晴雪、昭觉晓钟。其中,不少景观现在还存在。

朱申鑿和他的孙子朱让栩都各写了一首吟诵十景的诗《锦城十景》,并分别给每个景观也写了一首诗。朱申鑿的《锦城十景》为:“浣水风烟接草堂,龟城官柳丽春阳。杨雄池上鱼吞墨,诸葛祠前柏傲霜。舟渡霁川依岸近,钟鸣昭觉出声长。杯浮菊井秋香细,遥见岷山雪吐光。”

时隔大约半世纪后,朱让栩也写了一首《锦城十景》:“古柏森森碧叶齐,春城日暮草堂西。岷山雪霁排银壁,浣花烟笼锁翠堤。桔井相浮金盏注,墨池色润采毫题。济川舟送钟鸣远,官柳桥边匹马嘶。”

把朱申鑿、朱让栩写的十景诗进行对比,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局(馆)的胡开全先生说,可以看出十景在农业社会中随着经济发展而缓慢发生着的变化,具有陈寅恪先生提倡的“以诗证史”的典型意义。

/背景资料/

从战国时期开始,成都就盛产锦类丝织品,被统称为蜀锦。到了汉朝,成都的蜀锦织造业已十分发达,朝廷在成都设有专管织锦的官员,因此成都被称为锦官城,简称锦城,这个称谓在古代尤为著名。

明朝蜀惠王朱申鑿(1458-1493),是第七任蜀王,任蜀王时间为1472-1493年。他生活的时期,距明朝建国(1368)已有100多年。成都在这100多年里,已逐渐修复元末明初战乱造成的创伤,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趋于稳定。

蜀成王朱让栩(1500-1547),是第九任蜀王,朱申鑿的孙子,任蜀王时间为1510-1547年。朱让栩生活在明朝中期,与朱申鑿相隔大约半个世纪,成都的社会、经济又有不少发展。在朱让栩眼里,祖父归纳的锦城十景,有不少新变化。

由于朱申鑿的文集《惠园睿制集》在国内失传已久,只有朱让栩的文集《长春竞辰稿》留存下来,导致不少学者认为,明朝13任蜀王中,只有朱让栩写了锦城十景。

龟城春色

作者 朱申鑿

云连雉堞锦官城,曵尾灵龟始筑城。

四面江山图画拥,万家楼阁管弦鸣。

纷纷红雨残花落,蔼蔼苍烟细草生。

二月阳和风景好,金汤永固乐升平。

龟城春色

作者 朱让栩

煦景朝融蔼九衙,无边春意徧三嵎。

葱菁草树敷丹艧,带砺山河入画图。

锦地绣天花作国,金绳玉局宝为枢,

巴歈好奏升平曲,不是三分旧蜀都。

成都古时有龟城、锦城和蓉城3个别称,如今常用的是锦城和蓉城。龟城,全称为龟化城,是成都最早的别称,特指如今的成都内城。

龟城的别称,在国内多个城市(城镇)都有,如山西浑源县城、河北高碑店市新城镇、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城区、甘肃景泰县永泰城等。当然,以成都龟城最为有名,《辞海》上的“龟城”词条,就只说是成都城。

明朝时,成都城市布局发展不大,城区基本上就在两江(府河、南河)环抱的区域内。所以,朱申鑿和朱让栩笔下的《龟城春色》,写的就是成都内城的春天。朱申鑿《龟城春色》诗中“曵尾灵龟始筑城”,写出了成都被称为龟城的由来。

三十六里西川地,围绕城郭峨天横

说起成都城为什么被称为龟城,玄龙门阵就太多了,各种传说让人难以分辨哪种更符合实际。最常见的说法,是东晋史学家干宝撰写的《搜神记》中,记载的张仪、张若筑成都城的故事。

公元前316年秋,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都尉墨伐蜀。同年十月,秦国灭掉开明王朝,蜀地成为秦国的一部分,两年后被设为蜀郡,郡治在成都。

古蜀杜宇王朝曾建都成都,后来开明王朝的开明五世也移都成都(扬雄《蜀王本纪》中的说法),直到被秦国所灭。

那么,开明王朝时期的成都有没有城墙呢?

从如今考古发掘出的宝墩、都江堰芒城与崇州双河古城址等来看,都有城垣,金沙时期成都城也出现了土筑。

开明王朝时的成都城有三重城郭:外郭依靠江山,用树木栅栏做郭墙,内城和宫城用土筑城墙。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先秦时的成都城没有适合的土壤筑城墙;或认为当时的成都城是自由都市,“开放型”城市,四通八达,不喜欢筑城墙。

不管有没有城墙,这也不是我们要说的重点,反正成都城被纳入秦国版图后,为加强对这片新占领区域的控制与治理,就要按秦国的规矩办事——“与(秦国首都)咸阳同制”,整顿城池,修筑城墙。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秦武王元年(公元前310),张仪和张若第一次修筑成都城。

《成都通史》认为,这次修筑成都城的具体领导者,应是蜀相陈壮(陈庄)。

公元前310年,张仪还在燕国劝说燕王归顺秦国。回国途中,秦惠王去世,秦武王继位。秦武王一向对张仪不爽,张仪不敢回国,投奔魏国,第二年死在魏国。

张若是在秦昭王22年(公元前285)才任蜀郡太守的,怎么可能参与25年前修筑成都城的工作呢?

所以,《成都通史》认为是陈壮修筑了成都城。只是因为陈壮后因谋反被诛杀,成了负面人物,所以把他的政绩挪到了张仪和张若身上。

不过,这里既然是讲龟城的传说,还是按《搜神记》中张仪、张若修城的说法为准。

张仪、张若卯足了劲儿筑城墙,但总是刚筑好就垮了,筑了几个月都没筑好。又遇到接连不断的暴雨,连城墙基础都垮了。

这里有必要提及的是,当时筑城墙,并非我们认为的那种用石头、砖块,而是仍沿用古蜀土筑的办法,也就是用版筑夯土墙。

版筑夯土墙是我国最早采用的构筑城墙的方法,以木板作模,内填粘土或灰石,层层用杵夯实修筑成的。

《孟子》中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是殷朝国君武丁的宰相,原本是奴隶,在一个叫傅岩的地方筑墙。武丁微服私访看到他,一番交谈后,认为他有治国之才干,让他当上了宰相。

版筑夯土墙的办法,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如今在农村很多地方,还能看到用这种方式建筑的土墙房子。

不过,随着世代的发展,这种筑墙的方式或许会失传,因为现在农村新修建的房屋都是楼房或小洋房了。

所以,张仪、张若用土筑办法修建的城墙容易垮塌,暴雨一淋更是难保,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当时的人迷信,并不这么认为啊,张仪、张若觉得这事很邪门,心情很郁闷。

不假神龟出指踪,尽凭心匠为筹画

《搜神记》中说,一天,愁眉苦脸的张仪在江边转悠,看到一只大乌龟浮出江面,爬上岸来,慢悠悠地往前爬。

张仪也有闲心,跟在乌龟后面,看它往哪里爬。乌龟绕着成都城爬了一圈后,到东南角就不爬了,死在那里。

张仪跑去问巫师,好奇怪呀好奇怪,那乌龟的举动是啥意思?

巫师心头有数,不动声色地说,不奇怪呀不奇怪,在乌龟爬过的地方建筑城墙就OK了。

张仪、张若照巫师说的去做,这才把城墙筑好,再也没垮了。

大家认为,新修的成都城是乌龟化作的城池(因为乌龟死了,所以认为是乌龟化的),所以给成都城取名龟化城,这是正式的名称,不是简称。后来人们在交流中为了方便,渐渐简称为龟城。

另一种说法是,城墙老是垮塌,张仪找来巫师,一同查看倒塌的城墙,希望找出原因,早点筑好。

一个士兵跑来报告说,不远处发现一只背上长满绿毛的乌龟。张仪觉得奇怪,就去看,看到乌龟在往前爬。

乌龟爬呀爬,爬了一圈后回到起点,死了。

巫师灵机一动,对张仪说,沿着乌龟爬行的路径筑城墙,城墙就不会倒。张仪同意了,遂沿乌龟爬行的路径筑城墙,果然城墙不倒了。

又有一种说法是,城墙全部垮塌后,一天夜里,张仪、张若都梦见一只大乌龟在地上爬行,乌龟还开口说话:“顺着我爬行的地方修筑城墙,保证城墙不再垮。”

张仪、张若照乌龟所爬的地方修筑城墙,还修筑了东、南、西、北4个城门和城门楼。说来也怪,这次城墙再也没垮塌了。

修好的成都城,形状像一只大乌龟:东、南、西、北4个城门,正好是乌龟的4只脚,东门的张若楼像乌龟的头,西门的张仪楼像乌龟的尾,那极不方正的城墙,整体来看,就是一只巨大的乌龟形状。

还有一种说法是,刚筑好的城墙都垮了,张仪郁闷惨了,坐在江边发呆。

一只大乌龟从江里爬出来,伸出脑袋,眨着两只小眼睛看着他。看我干嘛?张仪觉得好生奇怪,走过去想看个究竟。

乌龟见张仪走来,掉头就往前爬。张仪快步去追,乌龟完全没了慢吞吞的德行,蹭蹭蹭往前冲。

反正,整个过程是,张仪走得快,它就爬得快;张仪走得慢,它就慢下来,就不让张仪追上。

张仪跟在乌龟后面,绕着成都城转了一个大圈子,最后回到原点。乌龟回头深情地看了张仪一眼,跳进了江里。

张仪追得有些累了,想歇息一下。看到前面有一棵古柏树,树下坐着一个白胡子老头,正在地上画着什么东西。

张仪走近一看,老头画的是一只乌龟。张仪问老头干嘛不画点美好的花鸟,偏偏要画乌龟呢?

老头也不搭话,唱道:“龟画城,龟画城,龟迹画出成都城。”唱完就走了。

张仪好像明白了什么,派人沿着乌龟爬过的地方绘成图样,一看,不就是乌龟的样子嘛?

张仪将此事上奏秦惠王,秦惠王说:“这是神龟的点化,就照样修城墙。”

关于龟城还有其他的传说版本,也都大同小异,这里不一一赘述。

云连雉堞锦官城,曵尾灵龟始筑城

乌龟点化修筑成都城的传说,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唐朝诗人顾云在《筑城篇》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三十六里西川地,围绕城郭峨天横。一家人率一口甓,版筑才兴城已成。役夫登登无倦色,馔饱觞酣方暂息。不假神龟出指踪,尽凭心匠为筹画。”

北宋学者李昉、李穆、徐铉等编纂的《太平御览》,引用《华阳国志》佚文说:“秦惠王十二年,张仪司马错破蜀,克之。仪因筑城,城终颓坏。后有一大龟从硎(kēng,本义是石头,这里同“坑”义,指地面上洼陷的地方)而出,周行旋走。乃依龟行所,筑之乃成。”

北宋学者乐史撰写的地理志史《太平寰宇记》中说:“(张)仪筑城,城屡坏不能立,忽有大龟周行旋步,巫言依龟行处筑之,城乃得立。”

金国人王明寿编著的《类林杂说》也记载说:“秦遣张仪收蜀,仪至蜀,筑成都,屡筑屡坏,仪患之。忽有大龟行于野,其迹周围数十里。仪使役夫以龟所行围就筑之,遂不坏。”

那么,传说中的乌龟点化张仪筑城,是否是真的呢?

《类林杂说》讲完龟城故事后,又接着说:“城既成,龟辄死,(张)仪使人藏龟所遗壳于武库后。”明朝学者曹学佺在《蜀中名胜记》中,转引了这个说法。

四川作家蒋蓝在《蜀地笔记》中说,他在北宋人钱易的《南部新书》中看到一条记载:“蜀中传张仪筑成都城,依龟行路筑之。李德裕镇西川,闻龟壳犹在军资库,判官于文遇言:‘比常在库中。元和初,节度使高崇文命工人截为腰带胯具。’”

“元和(806-820)”为唐宪宗的年号,也就是说,龟壳一直保存了1100多年,才被高崇文公物私用后毁掉。

事实上,关于张仪在成都筑龟城的说法,在扬雄和常璩的著述中都没有提及,基本上可以判定就是民间传说,也受到后世学者的质疑。

北宋名臣赵抃在任成都府知府期间主持修撰的《成都古今集记》中说:“初,仪筑城,虽因神龟,然亦顺江山之形。以城势稍偏,故作楼以定南北。”

张仪所在的时代,成都仍属于水多地湿的环境,否则就不会出现后来李冰任蜀守后治水的事情了。

在这样的地形环境中,张仪对成都的地层与土质状况也不熟悉,要想修筑如同咸阳那样的城墙,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城墙垒起就倒塌了,屡筑不成,也在情理之中。

经过反复试验和选址,成都城城墙终于建成,其形状自然不可能如咸阳城那般规整,弯来绕去与乌龟形似,故得名龟城。

从明朝天启年间的成都府地图来看,成都城区的确像极了乌龟。

巴歈好奏升平曲,不是三分旧蜀都

成都城经过秦国以及历朝历代的官员治理后,逐渐成为全国有名的繁华大都市之一。

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在《蜀都赋》中,描绘了当时成都的商旅盛况:“市廛(chán)所会,万商评渊,列隧百里,罗肆巨千,堕贿山积,纤丽星繁……异物崛诡,奇于八方,布有撞华,面有桄榔,邛杖传节于大夏之邑,药酱流味于番禺之乡……”

左思还在《蜀都赋》中赞美成都高大华丽的建筑:“金城石郭,兼匝中区,既丽且崇,实号成都。”

如今望江楼公园的望江楼,本名崇丽阁,由清朝时任四川总督刘秉璋约集蜀中士绅筹集资金,于光绪15年(1889)在原回澜塔旧址上修建的,其名即来自左思的这句“既丽且崇”。

到了唐宋时期,成都已是全国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时称“扬一益二”。

繁华的成都,气候温和,风景秀丽,成为历代文人向往的游赏之地。

唐朝诗人戎昱在《成都暮雨秋》诗中吟咏道:“九月龟城暮,愁人闭草堂。”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登张仪楼时,写了这么两句:“龟书成城锦水滨,金牛路辟复通秦。”

南宋诗人薛季宣《张村》也有“青城足跻攀,那染龟城尘”名句。

汉朝时,成都的蜀锦驰誉全国,是蜀地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和财政收入的大宗来源。

朝廷为此专门设置管理蜀锦生产的锦官,并在今百花潭公园一带筑城以保护蜀锦生产,这个城被称为锦官城、锦城,后来成为成都的另一个别称。

在历代文人的诗文中,代指成都的“锦城”经常可见。

杜甫在《赠花卿》中写道:“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李白在《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中,有两首提及锦城:“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天子一行遗圣迹,锦城长作帝王州。”

明朝两任蜀王朱申鑿、朱让栩笔下的成都“十景”,前面被冠以“锦城”,而在《龟城春色》诗中,又以“龟城”为题,体现出其诗讲究历史底蕴和风雅韵致的特点。

在写成都春天的古诗中,杜甫的《春夜喜雨》是最好的,至今无出其右者:“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在朱申鑿看来,锦城的春天的确是非常美的:

天边的云与雉堞(城墙)连成一片,成都城的四周像图画一样把城市簇拥着;城内无论百姓家中还是楼阁馆舍,弦歌不断;纷纷扬扬的细雨打落花瓣,如同下起了红雨;在缥缈的烟雨中,小草悄悄地发出了新芽。如此美丽的龟城春色,在春日暖阳的照耀下,风景真是好极了。

最后,朱申鑿还不忘升华这首诗的主题:“金汤永固乐升平。”这大明的美好江山啊,像金汤一样永固,百姓安居乐业,歌舞升平。

而在朱让栩的眼里,成都城的春天有着无边的春意。他对具体的景致着墨不多,由春色升华为对盛世的歌颂。

“金绳玉局宝为枢”,写的是成都经济繁荣、歌舞升平的景象;“巴歈好奏升平曲,不是三分旧蜀都。”当时流行的巴渝歌舞奏响的是盛世颂歌,成都已不再是百废待兴的旧局面。

朱让栩当蜀王时,曾任华阳县知县的何宇度描述成都说,成都西南角楼有题榜叫“锦江春色”,“俯视江河诸流,青羊浣花诸处,景物差胜。”

嘉靖38年(1559),御史张瀚游历成都,被成都的春色迷住了。他在游记《松窗梦语》中,记录了成都四门的城池和风景,并特别说道:“(成都)气候较暖,初春梅花落、柳叶舒、杏花烂漫,如江南暮春时矣。”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黄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