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铁规划建设的重要意义(铆足劲三步并作两步走)

加强高铁规划建设的重要意义(铆足劲三步并作两步走)(1)

郑万铁路从兴山县城穿过。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王昌明 摄

加强高铁规划建设的重要意义(铆足劲三步并作两步走)(2)

宜昌郑万铁路联络线平纵断面示意图。

郑万高铁通车进入倒计时。

兴山高铁站的一端是中原腹地郑州,一端是西部直辖市重庆,正在加紧施工的宜兴高铁也在这里和郑万线接轨,又将兴山直接拉入华中武汉的怀抱。

“环邑皆山,县治兴起于群山之中,故名兴山。” 高铁的通达,无疑是发展的加速器。抓住本地的资源禀赋,兴山“重仓”布局一系列重大项目。

“与高铁赛跑,兴山一天一个样。”8月上旬,记者在兴山采访,强烈感受到全县上下被希望鼓涨着,就像是一只奋蹄的牛,“三步并作两步走”,铆足劲奔向“高铁转型时代”。

高铁站的设计很“兴山”

8月23日,郑万高铁兴山站工地。

高铁线沿着古夫河凌空而过,错落有致的站房建筑,恰到好处地融进青山秀水的图画之中。站前广场,几台高空作业平台车伸展长臂,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外墙装修施工。

“车站内外部的装修同时在进行,10月份就能具备通车条件了。”吴胜前是兴山县铁路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过去5年多,他一直泡在高铁建设工地上,见证着高铁线一点点在崇山峻岭中崛起,“所有兴山人都期待着早一天通车。”

兴山高铁站的设计很“兴山”,未来,这里将是兴山的“门户”和城市客厅。

“延绵层叠的屋顶形式既是汉字‘山’的造型,也与自然山水相契合。”站在一个高台上,吴胜前比划着对面站房建筑的轮廓线。

吴胜前介绍,作为昭君故里,兴山高铁站在设计中最大限度地让建筑造型风格与自身的文化底蕴相协调,让建筑实现交通功能的同时与城市景观融合,体现“古汉新韵、和合兴城”的古朴内涵。

高铁站房旁边,公铁换乘站已封顶。顺着吴胜前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配套的桥梁正在施工。

目前正在建设的是兴山高铁小镇一期项目,包括‘两站四桥’,投资15亿元。郑万高铁通车前一期项目全部完工,构筑高铁小镇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

按规划,高铁小镇共占地2平方公里,随着二期、三期、四期的推进,将是集商务、旅游、休闲、生态、公共服务、产业为一体的高品质城市新区。

“高铁来了,高铁站却留在了路上”,这是很多城市遭遇的高铁站远离城区的尴尬。“兴山高铁站就在县城内,这在全国极为少见。”吴胜前说,“天时地利人和,兴山超常发展指日可待。”

从环邑皆山到高铁枢纽

饱受“环邑皆山”之苦,没有哪里比兴山更知道高铁的价值。

郑万和宜兴两条高铁线在这里通车交会。届时,兴山到宜昌、荆州、荆门等城市都在1小时之内,到武汉、重庆、郑州、西安仅需2小时,到北京、上海、广州仅需4小时。

放眼中国“米”字形的铁路骨架,兴山恰好处在西南地区与华中、华北、东北地区最便捷快速的高铁客运通道的节点上。高铁,像挥动翅膀穿梭于城际间的蝴蝶,将彻底改变兴山的发展逻辑。

“届时,兴山将形成一个‘124经济圈’。”宜昌市委常委、兴山县委书记汪小波分析说,这样将更能充分发挥兴山 “一江两山”中心腹地及神农架门户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借高铁之势发展全域旅游产业,打造旅游精品走廊。

“高铁放大了都市圈外溢效应,但我们必须很好地接住。”汪小波说,高铁线上大城市获取资源的能力、机会是小城市无法比的,小城市很容易在高铁通车后卷入大城市资源虹吸的洪流,“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高铁一通,有限的人气、资源很可能被吸跑。”

“与高铁建设赛跑,兴山每天不一样”。对高铁经济极度渴望的兴山提前布局,一系列重大项目次第落子。

古夫镇,兴山县城关,这里是兴山县城功能转型升级的主战场。随处可见高耸的塔吊,项目建设热火朝天。采访中遇到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一股干劲和期待。

“疏解县城非旅游功能,推进县城由‘宜居’向‘宜旅’功能转换,交通必须先行。”兴山县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刘涛介绍,目前正在实施古夫、昭君、峡口三条绕城公路,争取实现县城“听不到大车声,看不到大车跑”。同时孙家沟仓储物流基地、平水物流小镇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实施 “小县大城” 一体化发展

一百多年前的川汉铁路在兴山留下10多处涵洞、桥墩等遗址,于岁月的深处诉说中一段屈辱的历史疮疤。铺进兴山的高铁是兴山骄傲的高光时刻。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最朴素的发展法则。某种意义上说,交通史就是这个山区县的经济发展史。

“53年前,宜昌到兴山连直通的公路也没有。”年近八旬的向政清退休前是兴山县副县长。1968年,他从湖南大学毕业,分配到兴山县交通局。“我先从宜昌坐船溯江而上到香溪,再上岸坐汽车,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才到兴山。”

作为一名老“交通人”,向政清是兴山交通发展的亲历者。1969年,兴山到宜昌四级公路通车,车程七八个小时。后来,四级公路升级为二级公路,从山脊线改为沿河线,车程缩短为4个小时。宜巴高速通车,兴山到宜昌仅需要2个多小时。

如今,老人心心念念早一天坐上宜昌到兴山的高铁,“只要20分钟就到了。”

对于武汉市民则意味着,他们只要花武昌与汉口间往返一次的时间,就能享受大巴山深处的水和空气。而且,相较市区可能遭遇的拥堵,高铁几乎和挂在墙上的时刻表一样精准。

“我有山你没有,我有昭君文化你没有,而你又对此有需求,势差的优势就在我们手中。” 兴山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洪对“高铁时代”旅游客流充满信心。他说,“124经济圈”内有这么多的大城市、特大城市,“不可能没有人来嘛。”

浙江省云和县的情况与兴山很相似。2020年9月,兴山县委组队去当地取经。

“当地的‘小县大城’模式、山居民宿模式和乡村旅游经验,给我们带来很大启发。”张洪说,从云和回来,兴山进行一轮头脑风暴,也在实施古(夫)昭(君)南(阳)一体化发展的“小县大城”建设,作为泛神农架区域人口和产业的主要承载地。

张洪透露,最近两年兴山民宿发展迅猛,已达到200多家,其中精品民宿80多家,大家都在期待着高铁后的商机。

“集聚乡村人、旅居人、周边人、兴山籍在外能人和外来人,推动形成山上旅居、山下定居的局面。”张洪认为,未来不仅有周末经济,每个假期都可能成为一个经济增长曲线的“小高峰”。

2002年,因为三峡工程下闸蓄水,兴山老县城高阳镇整体搬迁至新县城古夫镇,开始 “移民搬迁时代”纪元。2022年上半年,郑万高铁开通,兴山即将开启高铁时代新纪元。(记者 方龄皖 通讯员 乔长姣 胡安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