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是地级市吗(内蒙古通辽市概述)

通辽市位于 内蒙古自治区 东部、松辽平原西端,东与吉林省接壤,南与辽宁省毗邻,西与 赤峰市 、 锡林郭勒盟 交界,北与 兴安盟 相连,总面积达到了59535平方公里,南北长约418公里,东西宽约370公里。地理坐标是东经119°14′-123°43′,北纬42°15′-45°59′。

大约三千年前,这里的古代先民已进入了奴隶社会。据考古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遗迹和生活器具证实,通辽土地上的第一代居民是东胡族和山戎族。

春秋时,燕国在河北省和辽宁省交界一带,就是通辽的中南部地区,为防御东胡人入侵,而修筑的燕长城遗迹,在奈曼旗、库伦旗境内仍清晰可辨。这证明最晚在春秋中叶,东胡人便已揭开了通辽古代文明的序幕。后来,东胡人为燕国所败北撤。

秦时期

秦王朝统一中国后,通辽的南部地区属辽东郡与辽西郡管辖,成了秦的一部分,其他多数在东胡管辖区。

汉朝时期

西汉初,匈奴主宰了包括通辽境内的大漠南北广大地区,继之而起的是被匈奴控制的东胡族的后裔鲜卑和乌桓族。

汉武帝时,曾三次出兵匈奴后获胜,使通辽同内地的联系更为密切,大大促进了这一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和繁荣。

东汉末年,鲜卑族首领檀石槐统一了鲜卑各部落,建立了部落军事联盟,包括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域,科尔沁草原亦属军事联盟的一部分。

南北朝至宋

南北朝时期,在鲜卑人生活了近五百年的科尔沁草原上,又兴起了新的民族契丹。契丹族自4世纪中叶,就游牧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

唐朝初年,形成部落联盟,受唐朝控制。

在隋、唐之际,当时的整个通辽都在以契丹人为地方长官的中原王朝的统一控制之下。各民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超过以前任何时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到了辽代,通辽畜牧业已经十分发达。

金王朝建立后,通辽行政上归北京路临潢府管辖。

元明清时期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通辽纳入了蒙古帝国的版图。到了元朝时期,通辽归辽阳行中书省大宁路管辖。

明朝时期朱棣北伐之后,通辽又属“三卫”所辖之地,大部分属“扶余卫”管辖。明嘉靖三年(1524年),哈布图哈萨尔第十五世孙奎蒙可 · 塔斯哈剌率二十万部众浩浩南迁,开辟嫩江流域的广阔牧场。历经二百年的生息繁衍,逐渐强盛,成为漠南蒙古诸部中的强悍部落。形成了“喜峰口外,至京师一千二百八十里,东西距八百七十里,南北距二千里的三十六万公里”的广阔领地。从此通辽大部分地区成为科尔沁部落的驻地。[4]

到了清朝,改过去的部落制为盟、旗制,1636年(清朝崇德元年)建哲里木盟。哲里木盟是首统盟,当时包括4部、10旗。后来清政府又先后在蒙古王公贵族的封地设厅、府、州、县的建制,哲里木盟基本上归长春、昌图、洮南三府管辖。在清代,哲里木盟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曾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民国时期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哲里木盟10旗归北洋政府蒙藏院管辖,同时受东三省监督和节制。

1932年至1945年(伪满洲国时期)哲里木盟先后改称兴安南分省、兴安南省、兴安南地区,分别隶属于兴安局、蒙政部、兴安总省。

解放战争时期,哲里木盟先后改称哲里木省、哲里木盟,分别隶属于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兴安省、辽西省、辽吉省、辽北省。

通辽上世纪40年代时是个镇,名字叫白音泰赉镇。后时任哲里木盟盟长蒙古王爷为白音泰赉镇建市取名“通辽”。

解放后

内蒙古通辽是地级市吗(内蒙古通辽市概述)(1)

科尔沁区一角(2)

1949年4月,哲里木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3年3月,哲里木盟建制撤销,所属各旗县市归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管辖。

1954年4月,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撤销,哲里木盟建制恢复,管辖范围与撤销前相同。

1969年7月,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

1979年7月,哲里木盟复归内蒙古自治区。

1999年10月,撤销地级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级通辽市,辖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开鲁县、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

地形地貌

通辽市地势南部和北部高,中部低平,呈马鞍形。北部为大兴安岭南麓余脉的石质山地丘陵,占通辽总面积的22.8%,海拔高度400-1300m;南部为辽西山地边缘的浅山、黄土丘陵区,占通辽总面积的7.0%,海拔高度550-730m;中部为西辽河流域沙质冲积平原,占通辽总面积的70.7%,海拔高度120-320m,其中在西辽河流域冲积平原与山地、丘陵之间的过渡地带分布着起伏不平的沙丘和沙地,海拔高度200-400m。

气候特征

通辽市年平均气温0-6℃,年平均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10℃积温3000-3200℃,无霜期140-160天,年平均降水量350-400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5倍左右,年平均风速3-4.4m/s,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20-30天。

土壤概况

通辽市地带性土壤为栗钙土,其余土壤主要有风沙土,灰色草甸土等十个种类,以风沙土为主,占总面积的43.5%。

水文特征

通辽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47条,自然湖泊600多个,有大中小型水库121座。水系以西辽河水系为主,分布在其支流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教来河以及新开河,还有东辽河下游和辽河干流的一部分支流、大凌河和霍林河的一部分。由于连年干旱,通辽境内辽河、新开河、教来河常年断流,70多座中小型水库干涸,局部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匮乏。

动物资源

通辽市野生动物繁多,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白鹳、鸨、梅花鹿、紫貂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蓑羽鹤、鸳鸯、天鹅、猞猁、马鹿、黄羊等近30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清沟还有环颈雉、斑翘山鹑、野兔、狐狸、斑鸠。一般经济动物,遍布通辽各地。鸟类有18目,49科,212种。野生植物麻黄、甘草、山杏、沙棘等资源品种独特,质地优良。

植物资源

通辽市地处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原始景观为榆树疏林草原,以草原植被为主,森林植被居其次。植被类型主要由干旱草原类型及旱生草本植物构成。天然的乔灌木树种有榆、蒙古栎、黑桦、叶底珠、胡枝子、锦鸡儿、山杏、沙柳等;天然草地植物有112科、446属、1169种。在1169种植物中,有饲用价值的578种,主要饲用植物185种,包括羊草、针茅、隐子草、野谷草、碱草、花苜蓿和差巴嘎篙等;山地和沙地适宜杨、柳、榆、樟子松、山杏、锦鸡儿和黄柳等乔灌木生长。

矿产资源

通辽市矿产资源丰富,初步探明的矿藏41种,矿床和矿点190多处。通辽煤炭保有量121亿吨;石油远景储量为8亿吨左右;铁、锌、钨、铜等金属矿藏10多处,矿点30多个,为世人瞩目的“801”矿富含铌、钽、铍、锆等稀有金属和重稀土,总储量680万吨;天然硅砂的储量居全国之首,被称为“冶炼之宝”的石墨储量也很可观,功能神奇的中华麦饭石蜚声海内外。

土地资源

通辽市耕地面积91.4万公顷,沙地面积4086万亩,分别占总土地面积和科尔沁沙地面积的45.4%和52.7%,是科尔沁沙地的主体地区。在沙地面积中,流动沙地面积295万亩,固定、半固定沙地面积3211万亩,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580万亩。通辽草原总面积5129万亩,可利用面积4682万亩。其中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面积4217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82%,占草原可利用面积的90%。通辽森林总面积2051万亩,活立木总蓄积2602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23.7%。

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2.8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51.9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8.56%。全年出生人口为3.09万人,出生率为9.88‰;死亡人口为1.98万人,死亡率为6.3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5‰。[5]

201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16.36万人,比上年减少2.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5.69万人,乡村人口220.68万人。0—17岁人口54.68万人,18—34岁人口81.06万人,35—59岁人口130.75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49.88万人。男性人口160.06万人,女性人口156.30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2︰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