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西安事变(西安事变中的赤诚爱国无悔情)

为深度了解西安事变发生的全过程,再次体验其重大的历史意义,我们青年红色探访小队先后参观了西安事变纪念馆,杨虎城故居。虽然西安事变的硝烟早已散尽,这段历史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但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巨大,我们不能忘记。实践旨在重温西安事变历史,全面认识历史进程,深刻把握历史规律,体会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爱国热忱,认识民族团结共御外敌的重要性,了解其在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的重大作用,促进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对初心使命等革命精神的思考。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同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探寻红色故地

西安事变纪念馆

勿忘西安事变(西安事变中的赤诚爱国无悔情)(1)

西安事变旧址共包含八处,此次参观的是张学良公馆。西安事变纪念馆是以原张学良公馆、杨虎城止园别墅为基础的西安事变旧址改建的,是遗址性博物馆。纪念馆内分为映像厅和东、中、西楼等部分。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历史的转折”,“赤城爱国无悔情”等主题展厅,认真观看了纪念馆陈列的各种照片、实物、书信等展品,对西安事变从酝酿、爆发及和平解决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西安事变的起因——九一八事变致东北沦陷,到其发展——西北抗日力量大联合,再到其爆发——张、扬兵谏,最后产生历史转折——和平解决,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当时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的急心,张、杨逼蒋抗日的丹心,中国共产党联蒋抗日的用用心以及全民族联合抗日的万众一心。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

勿忘西安事变(西安事变中的赤诚爱国无悔情)(2)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又称杨虎城将军故居或杨公馆,位于陕西省蒲城县槐院路,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是一座关中典型的四进式建筑。杨虎城将军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一户农民家里,早年投身于民主革命,是陕西靖国军主力,先后任师长、军长、陕西省主席、国民党五中全会中央常委。在其任职于陕军及陕西省期间,坚守西安城、筹建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即此后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持建设关中八惠工程等。1936年12月12日与张学良将军联合发动“西安事变”,促进抗日,后被蒋介石残杀于重庆,终年五十六岁。他的一生,为陕西人民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值得我们纪念学习。

纪念馆共有大小7个展厅,分别是资料室、杨虎城将军生平展室、杨虎城将军卧室、西安事变专题展览、珍贵文物展室、蒲城爱国人士展室和杨母卧室,介绍了杨虎城将军生平事迹、西安事变、蒲城籍爱国人士等。整个纪念馆以杨虎城将军为主题,通过不同方面的介绍及珍贵文物的展出,向我们详细地做出介绍,对宣传杨将军伟大的爱国精神等起到了重大作用。

杨虎城将军一生心系国家,以革命始,以革命终,顺应潮流,力挽狂澜。他的一生追求进步,向往光明,为真理献身,有大功于国家民族,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心得感悟

通过对西安事变纪念馆和杨虎城将军纪念馆的参观学习,我们增进了对西安事变及抗日战争的了解,铭记历史,遥寄深情,缅怀先烈。深刻认识到作为新一代青年,要时刻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继承和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西安交通大学的一份子,我们要深刻把握西迁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国梦”“强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