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被盗的陵墓挖掘(青铜短剑大墓的主人到底是谁)

【小传】 位于于洪区杨士街郑家三委青铜东巷附近的郑家洼子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因青铜短剑墓陈列馆而闻名。整个遗址分布在南北长约1公里的土脊上,东距沈阳站5公里,南距浑河3公里。1965年发现的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6512号墓)轰动考古界,其出土的大量文物充分佐证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北方长城地带民族文化的汇聚与交融。郑家洼子遗址的发现,明确了沈阳的青铜文化面貌,是沈阳历史上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11月23日,沈阳,雪。

记者与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原研究员李晓钟一同来到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陈列馆,探访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没有被盗的陵墓挖掘(青铜短剑大墓的主人到底是谁)(1)

青铜短剑

一根“铁条”轰动考古界

“你知道郑家洼子这个地名的由来吗?”李晓钟给记者解释说:

郑家洼子最早只是一座小村庄,因为地势低洼,一下雨就会出现很多泥坑,所以被人们称为‘郑家洼子’,老沈阳人都不愿意去那里,因为那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但正是这个地方,曾经是中国青铜考古的焦点。1958年,因为一座春秋战国时期青铜短剑墓的出土,使得郑家洼子这座不起眼的村庄轰动了中国考古界。当时,一名村民在挖地的时候挖出了一根“铁条”,也没特别注意,但后来总感觉这根“铁条”有点不一样,好像一把剑,就向相关部门上报了这件事。后经考古专家鉴定,这根“铁条”确实是一把青铜剑。

青铜器在中国古代曾是统治者地位尊卑和权力等级的象征,被誉为“国之重器”。青铜剑作为早期历史上的重要兵器,更凝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当时条件下最尖端的生产技术,集中体现了当时的科技和文化水平。

没有被盗的陵墓挖掘(青铜短剑大墓的主人到底是谁)(2)

来自郑家洼子的不断惊喜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记者一行人来到了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陈列馆。陈列馆馆长贺加贝向记者介绍了当时的发掘情况。

没有被盗的陵墓挖掘(青铜短剑大墓的主人到底是谁)(3)

在李晓钟与贺加贝的交流中,记者得知6512号墓的发现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原来,当时考古人员并没有发现6512号墓,一天一名考古人员无意中发现一只刚从地洞里跑出来的老鼠,嘴里还叼着一个铜块,老鼠见了人自然吓得丢掉铜块逃跑。经专家辨认,此铜块为“青铜泡”,是古人鞋上的一种装饰品。能用“青铜泡”装饰鞋子,说明墓的主人在当时身份相当不一般。考古人员随即在鼠洞附近挖掘,结果发现了6512号墓。该墓葬为土圹竖穴棺椁墓,平面呈长方形,长5米,宽3米,墓底距地面1.4米。考古人员在东侧墓圹边还发现牛骨,当为祭肉。6512号墓的随葬品非常丰富,包括铜、陶、石、骨器等共42种797件,其中曲刃青铜短剑、镞等青铜器占绝大多数,仅青铜短剑就有3把。

没有被盗的陵墓挖掘(青铜短剑大墓的主人到底是谁)(4)

弦纹陶壶

6512号墓除了发掘出的3把青铜短剑,还有节约、马衔、青铜绞具等车马用具,考古人员通过喇叭形器(马匹头上方的装饰物)判断,墓中马具共4套。

墓的主人生前有4匹马,这在当时无疑是权力的象征。

那么,神秘的6512号墓的主人到底是谁呢?

贺加贝说:“考古人员并没有在墓中发现记载墓主人身份的文字。但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此人有4匹马,3把青铜短剑,我们猜测墓主人的行政级别或在侯与卿之间。”

没有被盗的陵墓挖掘(青铜短剑大墓的主人到底是谁)(5)

斧囊牌饰

沈阳,东北亚青铜短剑文化的中心

沈阳市政府在6512号墓原址建立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陈列馆,展示部分出土文物。

因6512号墓被外界尤为关注,很多人便认为郑家洼子遗址就是一个墓葬群,其实不然。李晓钟说:

青铜短剑墓葬群仅是郑家洼子遗址中的一部分,考古人员当年还发掘出了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偏堡子文化遗迹遗物,战国、汉代以及辽金时期的遗迹遗物。通过分析,郑家洼子遗址特别是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都非常发达,出土诸多有地方特色的青铜器,如丁字形剑柄、直柄曲刃式短剑、斧、刀、锥、镞、铜镜铜泡等,特别是马具,造型逼真生动,虾形、贝形节约,蛇形镖、蛹形穿管镂空喇叭形器,大小不一的圆形镜饰、串珠等,被历史学界、考古学界公认为郑家洼子文化类型,或郑家洼子文化。

没有被盗的陵墓挖掘(青铜短剑大墓的主人到底是谁)(6)

青铜盉(hé)

贺加贝说:“从夏商至战国中晚期,沈阳地区孕育和成长起了多支青铜文化,其中大约在夏商及西周前期,主要有高台山文化、新乐上层文化、顺山屯类型、老虎冲遗存等,约在春秋至战国中晚期,最典型的则是郑家洼子文化。”

在沈阳所承载的“辽河文明”中,青铜短剑文化是一个闪光点,沈阳可以说是东北亚青铜短剑文化的中心,而沈阳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的发现,正是这个闪光点的生动注解。

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属东北系青铜短剑,与中原地区的青铜剑有很大区别。外形上,东北系青铜短剑多为曲刃青铜短剑,而中原地区的青铜剑多为细长的长锋剑,花纹也更复杂。铸造工艺上,中原地区的青铜剑含锡量高,因而硬度也就相对增强,锋利程度也得到明显提高。

没有被盗的陵墓挖掘(青铜短剑大墓的主人到底是谁)(7)

绿松石项饰

打造郑家洼子文旅打卡地

李晓钟说:“从考古学角度来看,郑家洼子遗址目前仅属于局部发掘,它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有待深入研究。”

辽宁散文学会会长、著名学者初国卿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大力宣传和推广郑家洼子遗址,开发郑家洼子文化的文旅资源,让更多市民和外地游客了解和喜欢郑家洼子文化。“郑家洼子遗址,见证了沈阳青铜文化的黄金时代。多个青铜器的发现,说明沈阳已经是当时辽沈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另外,郑家洼子遗址中,最让我感动的不是青铜短剑,而是一只陶蛙。相对于青铜短剑,这只陶蛙在遗址中并不是很重要的文物。但是这只陶蛙惟妙惟肖,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制陶工艺,而且使用了仿生学。同时说明当时社会文明高度繁荣,一个平民百姓家中的小东西都已经这样精致了。”初国卿说。

没有被盗的陵墓挖掘(青铜短剑大墓的主人到底是谁)(8)

青铜圆形饰

目前沈阳的文旅部门和文创人正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让“郑家洼子”红起来。

沈阳文物古迹保护研究中心刘秀华说:“我们正在整理郑家洼子遗址的相关资料,下一步,将举办郑家洼子文化研讨会、郑家洼子遗址发掘特展,出版相关论文和书籍。另外,我们还邀请专业人士制作郑家洼子文化短视频,同时在各大视频平台发布。我们也联系了一些文创专家,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条件成熟时,我们将在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陈列馆的基础上,建立郑家洼子文化研究中心,希望解开更多郑家洼子文化的未解之谜,将其打造成一个全新的文旅打卡地。”

访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馆

□初国卿

长滨沈水对三坟,墓馆新营始见君。

贵椁节约无表志,尊侯镜饰有星纹。

斧囊埋草青铜巷,剑气惊鸦白日云。

蛙影蓼风望不尽,朝烟暮月为谁醺?

注:

节约、镜饰、斧囊:为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出土文物。

表志:指墓碑与墓志。

青铜巷: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所对小路今称青铜巷。

蛙影: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出土陶蛙一只,其形逼真而生动。

没有被盗的陵墓挖掘(青铜短剑大墓的主人到底是谁)(9)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杨博/文 主任记者 李浩/摄

编辑 王沛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