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页岩气储层(复杂推覆构造带勘探开发如何突破)

封面新闻记者 朱珠

3月9日-10日,由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四川省石油学会、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六届成都天然气论坛在蓉举行。

本届论坛以“龙门山复杂推覆构造带油气勘探技术研讨”为主题,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的200余位院士、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梳理和探讨盆地复杂推覆构造带的地质认识、勘探潜力和勘探开发技术等,共同推动四川天然气新区、新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助力国家千亿方天然气(页岩气)产能基地、中国“气大庆” 建设。

四川盆地页岩气储层(复杂推覆构造带勘探开发如何突破)(1)

第六届成都天然气论坛。庞帅摄

话成果

龙门山复杂推覆构造带首获工业气流

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2022年我国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全国天然气产量超2170亿立方米,四川盆地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三分之一,再创历史新高。

在天然气工业跨越式发展进程中,也形成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其中西南油气田部署的红星1井克服多个重大地质和工程难题考验,去年首次钻穿龙门山复杂推覆构造带并获工业气流,初步揭开了四川盆地又一个万亿级大气田的神秘面纱。

两亿年前的盆地曾碧波荡漾,造山运动持续作用,形成西北向东南推覆、滑覆的宏阔构造带,红星1井所在的龙门山构造带便成为了四川盆地油气勘探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同时地下蕴藏的天然气资源潜力相当巨大。

特别是自中坝气田发现以来,龙门山山前带相继发现了一批中浅层气藏,中深层海相碳酸盐岩也取得了重要新进展,双鱼石、平落坝等区块获高产工业气流取得重大突破,展现出推覆构造带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勘探成果振奋人心,山前带已成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战场”,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中国石油总地质师焦方正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已进入新阶段,勘探上向海相碳酸盐岩、页岩油气、复杂山前带等领域进军,要在超深层极复杂山前带领域实现勘探突破、效益开发、安全开发就需要创新理论,在“能源科技自立自强”展现新担当。

四川省石油学会理事长,西南油气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姜鹏飞在论坛中也提到,龙门山复杂推覆构造带是四川盆地下一个万亿资源规模接替潜在领域,也是未来天然气产量增长的现实领域,实现其规模效益开发,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川盆地页岩气储层(复杂推覆构造带勘探开发如何突破)(2)

第六届成都天然气论坛。庞帅摄

谈挑战

地质、物探、工程一体化攻关

随着我国在复杂推覆构造带勘探不断取得重要突破,推动相关勘探理论和技术进步,但四川龙门山复杂推覆构造带勘探中,仍面临地质认识、地球物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诸多挑战。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主任马新华认为,此次天然气论坛正是一个契机,汇聚专家智慧形成共识,力求找到龙门山复杂推覆构造带勘探开发的金钥匙,为盆地新一轮战略发现注入新动能。

那么四川盆地复杂推覆构造带油气勘探如何突破,实现天然气储量变产量?论坛现场专家学者也提出了诸多建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院表示,四川盆地是典型的叠合盆地,其叠合结构决定了多套油气系统有效发育,其中川西深层海相烃源岩普遍高、过成熟及中生界烃源岩的特征,决定了川西地区具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他认为,龙门山山前带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一定还会有大突破。

“龙门山复杂推覆体构造带超深井钻井技术难题必须解决,目前我国已具有对其攻关的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平亚建议西南油气田、川庆钻探等单位组成产、学、研、用的攻关团队,对龙门山构造各区块针对性进行系统研究。加强地质工程一体化,创新建立适合于龙门山地区不同区块的优快钻井系列技术,解决技术难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