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本地人喜欢吃的小吃(连吃数日不重样)

常熟本地人喜欢吃的小吃(连吃数日不重样)(1)

小吃的范畴实在太过宽泛,似乎一切小食、点心、面食、茶食、茶点、小菜等,都可罗列在内。评判一个地方饮食繁荣与否,观其民间、街头的小吃状态便知大概。常熟不大,小吃的种类却是纷杂繁多,不可胜数,常熟人的乐观幸福可见一斑。

冰葫芦

常熟本地人喜欢吃的小吃(连吃数日不重样)(2)

冰葫芦

最早由常熟的百年老店山景园创制,是备受赞誉的筵席名点,后在城乡席面上流传开来。制作时先将猪板油去膜,切丁,斩泥,和入绵白糖揉透,搓成带柄葫芦形。面粉、蛋清调糊,入熟猪油中煎炸,至牙黄色捞起置盆,撒砂糖而成。经油一炸,冰葫芦表面的面糊形成一层极薄的脆皮,食客形象地称之为"灯笼壳子"。灯笼纸糊,其薄可知。内里的板油遇热而化,看似外表无丝毫热气,实则烫嘴,所以冰葫芦其实是个"烫葫芦"。炸制冰葫芦对火候的要求严苛至极,全凭经验掌控油温的精准,厨子没有几年上炉子的硬功夫是做不来的。油温一高,坯子即炸穿,糖油漏了一锅,那锅油也就废了;油温软了,板油馅则未全部溶化,吃口会像"荤油瘪头",毫无甜腴滑爽的风味。

馒头

常熟本地人喜欢吃的小吃(连吃数日不重样)(3)

生煎馒头

此馒头非彼馒头:北方人称无馅者为馒头,有馅者为包子;江南人则反之而呼。常熟馒头,花色繁多,甜有豆沙、玫瑰等;咸馅有猪肉、蟹粉、烂糊(白菜)、咸菜等。馒头面皮洁白丰满,发酵蓬松。在清代烹饪书《调鼎集》中就曾记载有"常熟馒头"一条,详述发面做酵的过程。此外还有小笼馒头、生煎馒头,风味独绝。小笼馒头皮薄褶多,收口状如鲫鱼嘴,滋味鲜香多汁;生煎馒头,顾名思义,以平底锅煎熟,起锅前撒葱花,底部焦香,口感富有层次。

拖炉饼

常熟本地人喜欢吃的小吃(连吃数日不重样)(4)

拖炉饼属于层酥类面点。清水和面制成皮面,猪油和面制成酥面。各切成适宜大小的剂子,以皮面裹酥面成面团,擀成鞋底状,卷起,再擀,面皮则成。荠菜切细,与白糖、猪油作甜馅,或香葱切花与猪油作咸馅。馅用面皮裹之,再擀成饼状。两面刷蛋液,拍白芝麻,入饼铛,两面煎至微黄,出锅。拖炉饼上口酥松肥腴,宜热食。

盘香饼

民国时期,常熟石梅附近茶馆、茶食店林立,出一种酥饼,受茶客追捧,称"石梅盘香饼",流传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盘香饼大致制法:皮面裹酥面,擀成条形,备用。馅有多种:白糖玫瑰、白糖猪油、豆沙猪油、葱猪油。条形面皮子包入馅料,搓成长条,卷盘成"盘香"状,即成饼胚,刷饴糖水,撒芝麻,入炉烘烤成金黄色即可,食之松脆酥香。

桂花糖藕

常熟本地人喜欢吃的小吃(连吃数日不重样)(5)

常熟本地人喜欢吃的小吃(连吃数日不重样)(6)

桂花糖藕的制作可谓别出心裁:取粗如小儿臂的雪藕一节,洗净淤泥,三分之一处斜切开来,藕孔内拍入浸制的糯米,插竹签子仍将两节藕段连起来。放锅内清水中烧煮,入老碱、红糖、冰糖、糖渍桂花,以小火长时间焐,俗称"焐熟藕"。捞出冷却,切薄片,排于盘内,舀汤汁浇之。藕片胭红,糯米雪白,黏稠的汤汁里淡黄的桂花盛开其上,夹一片入口,甜糯适口,齿颊留香。

常熟本地人喜欢吃的小吃(连吃数日不重样)(7)

走在常熟的街头巷尾,在各色小吃间感受这座城市独特的烟火气,品味平凡生活的小确幸。

- END -

文丨王鸣江

编辑 | 胡莙

原文取自《地道风物·常熟》有增减、改动

常熟本地人喜欢吃的小吃(连吃数日不重样)(8)

图书《地道风物·常熟》

本文未署名图片来源于"IC photo"或"图虫创意",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IC photo或图虫创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