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龟散步正确方法(乌龟想练龟息法)

在武侠小说里,总会出现一门内功心法《龟息功》。在古籍中,还真是有许多相关的记载——基本上,都是让调息(呼吸)如龟,而能长生,各门各派大都认为龟可以让气由耳出......现代仍有人在修炼......

大龟散步正确方法(乌龟想练龟息法)(1)

叫我大师

龟:你们肯定都练错了......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龟似乎是通过“屁股”呼吸的

龟的龟息法,是用屁股呼吸。当然,这取决于你如何定义“呼吸”和“屁股”。

大家都知道,大多数哺乳动物通过嘴巴和鼻子呼吸。与此同时,以青蛙为代表的一些两栖类可以通过皮肤呼吸。

大龟散步正确方法(乌龟想练龟息法)(2)

哈哈哈

龟呢?这些硬壳动物是如何在水下获得氧气的?

从技术上讲,龟不会通过屁股呼吸——因为龟其实根本没有“屁股”——取而代之的是,它们像鸟类一样有一个多用途的开口,称为泄殖腔,用于有性生殖和产卵以及排出废物。

这里在这个类似屁股的地方,龟确实能进行一种称为泄殖腔呼吸(cloacal respiration)的过程,因此,说它们能用屁股呼吸也没错。

水下获得氧气的秘密

龟的屁股——泄殖腔,开口处(眼儿)有两个能将水泵入其中的囊状器官,其作用有点像水下专用的肺。

大龟散步正确方法(乌龟想练龟息法)(3)

晒晒壳

泵入龟屁屁的水,其中的氧气会渗入到囊状器官里布满在囊壁上的小小乳头状突起结构,再进入血液。

然而,与正常有氧呼吸相比,泄殖腔呼吸效率非常低,因为将水泵入囊需要大量能量,这会减少龟获得的能量净增益。水的含氧量比同等体积的空气少约200倍,龟息法可是比普通呼吸费劲多了。

大龟散步正确方法(乌龟想练龟息法)(4)

还得浮出来喘气

因此,在大部分的龟类中,屁股龟息大法只是肺部呼吸空气的辅助手段。

但也很不错了,以龟的肺活量来计算,它们屏住呼吸至多在水下潜水10来分钟,有了屁屁龟息法的帮助,它们可以在水下呆几个小时。

也有厉害的大师

也有把这门功夫练到极致的。

在一些淡水龟物种中,为了适应快速流动的河流,或冬季冰冻的池塘,进化出了更强的龟息大法。这些物种依靠这种非正统的泄殖腔呼吸法,克服在难以呼吸空气的独特环境中面临的挑战。

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十几种河龟是龟息法的大师,真正利用泄殖腔呼吸,比如,玛丽河龟(Elusor macrurus)和白喉睡龟(Elseya albagula)。

大龟散步正确方法(乌龟想练龟息法)(5)

这只玛丽河龟,在河底趴的太久,像岩石一样长水草/藻了

其中,无可争议的冠军,最强的龟息法大师,是来自澳大利亚的菲茨罗伊河龟,也称白眼溪龟(Rheodytes leucops),可以通过泄殖腔呼吸获得100%的能量——因此,理论上它们可以无限期地永远留在水下。

对于所有其他龟物种来说,泄殖腔呼吸只能帮助延长它们在水下的停留时间,直到它们必须浮出水面呼吸空气为止。

这能力是怎么进化出来的?

能够在水下呆很长时间对河龟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频繁去水面辛苦又危险,对于生活在快速流动的水中的龟来说,浮出水面呼吸可能会被冲走,而更多呆在靠近河床的底部,也更容易避开鳄鱼等食肉动物。

大龟散步正确方法(乌龟想练龟息法)(6)

避免捕食者对小龟来说尤为重要,鸟类和大鱼都把它们当成美餐。也正因如此,通常越小越年轻的龟越擅长泄殖腔呼吸的龟息大法(这和内功靠时间修炼积累正好相反)。等到它们足够大,壳子足够坚实,才开始更频繁地冒险浮出水面。

大龟散步正确方法(乌龟想练龟息法)(7)

勇敢

冰冻中冬眠的淡水龟,是另一种龟息功的大师,比如布氏拟龟(Emydoidea blandingii)。

在冬季,它们被困在池塘覆盖的冰层下好几个月,一口也呼吸不到空气。这些龟可不是利用耗能的屁屁呼吸法,而是像一些古老的鲨鱼一样,采取口腔泵送的办法——通过在喉咙中漱口水来吸收氧气。这一过程更像是皮肤呼吸,很多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都会这一招。

大龟散步正确方法(乌龟想练龟息法)(8)

冰龟

最终,这些龟在冰层下体温接近冰点,完全缺氧时,可以转换为无氧呼吸,这是在无氧条件下产生能量的最后手段。

写在最后

看,生命就是如此神奇,总会找到活下去的办法。根据不同环境,同一物种,同一功能也有强有弱,这就是进化。

大龟散步正确方法(乌龟想练龟息法)(9)

大哥,就是他

在没有机械的年代,我们人类总想凭借自身的肉体去模仿万物生灵,但美好的愿望加上长年修炼,还是弥补不了硬件上缺失的。

龟息大法,任凭我们怎么练,也够呛能用屁股呼吸的......

大龟散步正确方法(乌龟想练龟息法)(10)

作者感谢你的关注(¬_¬)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