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不足要当心这3种危害不可轻视(三觉严重伤害身体)

恰当睡眠与均衡饮食、合理运动共同构成健康的基本保障。人每天近1/3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研究证据显示,睡不好与免疫力下降、焦虑、抑郁、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的发生都有相关性。那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关于睡眠的那些事儿吧

睡眠不足要当心这3种危害不可轻视(三觉严重伤害身体)(1)

三觉严重伤害身体

“懒觉”不能超过8点

《黄帝内经》早就告诫人们,睡眠应以醒为度,睡懒觉有害健康。从中医养生角度来讲,阴阳平衡,身体才健康。到了黎明时分,阳气已生发得足够强大,人就必须起床。如果赖床,阳气得不到舒展,就会伤害身体。

睡懒觉意味着作息不规律,会造成身体生物钟紊乱。平时作息规律而周末睡懒觉,突然改变睡眠习惯会对大脑中下丘脑形成激烈冲击,引起激素失衡,可能导致起床后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头痛等;睡懒觉会错过早餐或推迟吃早餐,引起饮食紊乱,时间长了,易损伤胃肠道功能,引发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睡懒觉易导致肌肉和心跳长时间处于松缓状态,代谢物排除也不及时,起床后就会感到身体酸软乏力。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对23万名女性的健康数据进行梳理分析,发现睡眠超过8小时的女性,每多睡1个小时,患病风险反而会增加20%。还有不少研究表明,睡懒觉与肥胖、中风、糖尿病、认知障碍和癌症等疾病风险的增加有关。

建议大家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规律作息。晚11点至次日6点的睡眠的“黄金7小时”,即使偶尔起床晚,也不要超过早上8点。经专家提醒,不少人睡懒觉是因为熬夜,建议大家一定不要频繁熬夜,如果因不可抗因素而晚睡,第二天也要按日常规律定点起床,可选择在午间小憩10~30分钟,给身体“充充电”。

“闷头觉”一定要避免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是有规律的。生气时,“气”的运行会出现紊乱,生气后闷头大睡会导致“气机郁结”。现代人受到诸多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情绪觉”越来越多。有的人一生气就用睡觉来逃避,有的人则是无人倾诉,最后只能选择睡觉来缓和情绪。不过,北京师范大学和美国研究团队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睡觉并不能缓解坏情绪。睡眠中,人会将记忆从短期大脑网络移动到长期大脑网络中,如果刚生完气就入睡,不愉快的记忆便会在大脑中深刻铭记,致使负面或创伤事件比正面或中性经历持续的时间更长久。

生气会强烈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让人难以入睡,所以生气后入睡多是浅睡眠,睡眠质量难以保证。尤其是有些人气头上会蒙着被子睡,头部处于空气流通不畅的狭小空间中,使得人吸入氧气含量减少的同时,呼出的二氧化碳也难以散出,进而致使身体部分器官失去良好的调节,新陈代谢速度降低,醒来后可能会眼睛浮肿、身体疲乏。

专家们建议,如果睡前情绪不佳,无论是生气、郁闷还是痛苦等,都要先纾解情绪,再睡觉。建议睡前先出去走走、写写日记、听听音乐或找朋友聊聊天等。心脏病、高血压患者一定要避免“闷头睡”,否则可能诱发心绞痛、中风等,危及生命。

睡眠不足要当心这3种危害不可轻视(三觉严重伤害身体)(2)

吃动结合替代“饭觉”

汤足饭饱后,总是有丝丝睡意袭来,这被称为“困饭”。饭后立即睡则被叫作“饭觉”。有科学家解释这是由于用餐后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统,供应大脑的血液就会减少,导致人感到疲倦;也有研究称,胆囊收缩素可能与餐后的睡意有关,进食高脂肪餐的受试者,胆囊收缩素水平更高,餐后睡意更强烈;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的报告称,人们通常在凌晨2点和下午2点出现能量困乏,因为进食会导致血糖升高,随后能量就会下降。

无论何种原因,饭后立马躺下睡觉的坏处显而易见。饭后马上躺下,容易引起胃食管反流,长时间躺卧可能导致反流性食管炎。人睡觉时,消化速率减慢,导致大量食物来不及消化而堆积在胃部,给胃部带来负担,甚至可能诱发胃糜烂、胃溃疡等疾病。如果餐中摄入了大量蛋白质,如一顿肉串、纯肉火锅等,这类食物在胃肠道积存时间久,会被厌氧菌分解,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增加肾脏负担。此外,《素问·逆调论》中也讲“胃不和则卧不安”,说的是由于胃肠道功能失常而出现的不能熟睡的问题。

吃完午饭30分钟后才适合午休,晚上入睡则需要在3小时前完成用餐。大家可以在饭后散步30分钟左右,不仅促进消化,还可减少“困饭”。她提示,偶尔“困饭”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如果持续“困饭”或每次犯困时间较长,就需要引起重视。尤其是操作机器或车辆等危险作业的人,如果在饭后疲惫时工作,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调整饮食也可以减少“困饭”,具体为控制蛋白质和脂肪摄入,同时摄入适量的膳食纤维来促进消化。例如,主食多选择升糖慢的,大米可搭配糙米、黑米、红豆来吃,薯类可替代一部分面食等;菜肴要荤素搭配,多吃新鲜蔬菜,别太油腻;零食可用水果代替。如果以上办法不起作用,则可能是食物不耐受或过敏、乳糜泻疾病、贫血、糖尿病前期等疾病的信号,应咨询医生。

睡眠不足要当心这3种危害不可轻视(三觉严重伤害身体)(3)

睡眠,你该知道的十件事

1.每晚睡够8小时至关重要。

睡眠太多或太少的人都更容易生病,且寿命更短。新生儿每天要睡18个小时,青春期前的孩子要睡够11个小时,青少年要保证10小时的睡眠。

2.睡眠少,疾病多。

睡眠不足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及肥胖症关系密切,还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发生感染。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影响大脑功能,增加老痴风险。研究发现,睡眠不足7小时的人比起睡够7小时的人,感冒发生率是其3倍。

3.身体修复需要不同阶段的睡眠。

第一阶段介于清醒和睡眠之间,是一种放松的状态,呼吸缓慢、肌肉松弛,心率减慢;第二阶段是较深睡眠状态,感觉清醒,实则睡着;第三阶段为深睡阶段,很难叫醒,身体最不活跃。

4.夜班族睡眠不足,病假更多。

研究发现,夜班族更容易罹患糖尿病和肥胖症。英国一项新调查发现,夜班族明显感觉身体健康状况更差,更常请病假。

5.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缺觉。

英国一项涉及2000人的研究发现,睡眠问题根据年龄和性别大不相同,女性比男性更难获得足够睡眠。尤其在生育后,女性经受孩子和工作的双重压力,更容易睡眠不足。

6.睡眠模式因人而异。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每晚只需要4个小时睡眠。然而,大多数人都需要睡够7至8个小时。

7.电子设备影响青少年睡眠。

英国调查发现,半数孩子睡眠时间不达标。原因包括卧室内分心的物件太多,如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的蓝光会让人失去睡意,且让大脑更兴奋。建议在睡觉前90分钟关闭。

8.失眠等睡眠紊乱日益增多。

英国调查发现,近10年来,因睡眠难就医的人数明显增加。与睡眠相关的紊乱症多种多样,最大问题是肥胖症发病率显著上升。此外,失眠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9.社会活动对睡眠的影响更大。

一项涉及20个发达国家国民睡眠习惯的研究发现,上下班、上学时间和休闲习惯等社会活动因素对睡眠的影响远远大于昼夜节律的影响。

10.灯光让人睡得更晚。

灯光会加剧晨型人和夜型人的差异,尤其是“夜猫子”会睡得更晚。因此,喜欢晚睡晚起的人最好减少夜间灯光照射时间,增加白天自然日照时间,使人体生物钟更加贴近自然节律。

睡眠不足要当心这3种危害不可轻视(三觉严重伤害身体)(4)

年过四十,睡眠发生七种改变

1.睡眠时间变短。

人在中年时比二三十岁时睡得更少,这是因为年轻时的身体和大脑需消耗大量能量,睡眠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事实上,睡眠需求因人而异,但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高质量的睡眠并非只靠时间衡量,如果本身睡眠时间较短,比如只有5个小时,但第二天精力充沛,没有不适,就是好的睡眠;但如果以前需要7个小时,最近睡眠时间明显减少,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就应及时就诊。

2.为睡个好觉,需要做更多运动。

适量运动有助于消除紧张情绪,提升睡眠质量。但如果靠“累”才能让自己入睡,就有必要干预了。因为过量的运动对睡眠无益,反而影响睡眠质量。睡前可适量活动,但不要做剧烈运动。做瑜伽或在床上伸伸胳膊、活动一下关节都是不错的选择。

3.咖啡因的作用更明显。

研究发现,年轻时爱喝咖啡,中年或老年容易睡眠差。咖啡的耐受量因人而异,健康人每天适量喝些咖啡有助健康,但不要过量,建议每天不要超过500毫升。喝咖啡的时间最好是上午,以免影响睡眠。

4.睡眠变浅,起夜频繁。

深睡时间长是高质量睡眠的前提,如果浅睡眠占主导,就有必要进行调整了。研究发现,睡眠减少是大脑细胞早期老化的表现,且深睡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短。中年后,夜间多次起夜会使人无法进入深睡眠,大脑休息不够,继而导致白天精力差、记忆力下降。施明表示,年龄越大,睡觉时对周围环境的声音越敏感。建议睡前别喝浓茶、咖啡、酒等容易亢奋的饮品,不过度用脑,做些轻松的事,保持卧室昏暗,营造安静的氛围等都有助提升睡眠质量。

5.打鼾增加,慢性病开始影响睡眠。

打鼾是上气道阻塞的表现,特别是呼噜声时断时停,说明阻塞严重,出现了呼吸暂停。大量研究显示,在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0%以上。同时,睡眠障碍性疾病还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认知障碍、癌症、男性性功能障碍等多种疾病的源头。建议平时注意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控制体重、养成侧卧位睡眠的习惯,都有助于预防和减轻睡眠呼吸障碍。如果症状较重,无法控制,应及时就医,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患者更不能忽视。

6.午睡可能让你晚上失眠。

人在清晨3~5点和午间的睡意最高,当身体发出睡眠信号后,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进入深睡眠的可能性越高。这是大脑中一种被称为“腺苷”的物质堆积增多造成的,清醒时,它会不断累积。午睡会让大脑清除腺苷,导致晚上失眠。不过,短时间午睡能提升记忆力、提高下午工作效率,控制在30~60分钟最好。

7.对温度更敏感。

环境温度对睡眠影响很大,太冷太热都会让人感觉不适。尤其是老人,随着组织器官、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新陈代谢水平较年轻人明显下降,加上活动量少,对环境温度变化的调节能力会差一些。睡觉时外界温度控制在25~28℃最为适宜。

睡眠不足要当心这3种危害不可轻视(三觉严重伤害身体)(5)

睡眠不足要当心这3种危害不可轻视(三觉严重伤害身体)(6)

改善睡眠质量的9个小方法

1.保持卧室温度清爽宜人。

大多数睡眠专家认为,适宜睡眠的最佳室温在15.6℃~22.2℃。如果不想整晚开空调,可以在卧室安装吊扇、电扇,或开窗通风降温。

2.保持黑暗无光。

多项研究表明,入睡前和睡眠时暴露于光线之下,褪黑激素分泌会受到抑制,进而影响睡眠质量。动物实验发现,即使是微光也对睡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卧室黑暗无光对进入深度睡眠、彻底放松和保持生物钟规律至关重要。所以,入睡前应关闭或遮挡所有发光源。若窗户漏光或习惯睡懒觉,可安装遮光窗帘。如果休息空间无法做到完全遮光,也可选择戴眼罩睡觉。

3.屏蔽噪音。

如果环境噪音不受你的控制并影响休息,可以使用耳塞或白噪声机器。白噪声能够压制环境噪音,让入睡变得更容易。

4.消除电视影响。

研究显示,电视会“偷走”人们的睡眠时间。电视中的画面、声音会令人持续兴奋状态,电视光线会阻碍人体调节生物钟。因此,最好只在客厅看电视,或在想入睡前30~60分钟关闭电视。

5.把电子产品请出卧室。

不仅电视会“偷走”你的睡眠时间,笔记本电脑、平板、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也会影响睡眠。一项研究发现,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对褪黑激素形成的干扰甚于白光。另一项研究发现,电脑屏幕发出的光也会带来相似影响。此外,睡前工作、查收邮件会带来压力;睡前上网,大脑会长时间保持兴奋;睡前看社交网站会带来负面情绪……因此,睡前一小时应禁用电子产品,平和心情。

6.选择合适的床品。

应选用排汗、透气材料制成的床品,如纯棉、毛织品、丝绸、竹纤维和亚麻等。聚酯、合成缎等材料无法排出湿气,会越睡越热。床品的材料应该摸起来顺滑、舒适。如果对灰尘或霉菌过敏,则应选用抗过敏原的床垫和枕套,并经常清洗。

7.保持卧室整洁。

杂乱无序的卧室会让人难以放松,导致入睡时分心。每天花少许时间整理房间,确保家中物品“各归其位”,入睡会更轻松。

8.确保床垫舒适。

美国睡眠协会指出,床垫在使用5~7年后就要更换。最新一期“消费者报告”称,感到床垫“睡着不舒服”就应更换。有研究指出,更换旧床垫能改善人的受力点,减轻腰背疼痛。

9.及时更换枕头。

枕头对睡眠舒适也很重要,而且应比床垫换得更勤。仿羽绒枕头和聚酯填充枕头应在使用1~2年后更换,记忆海绵、乳胶、羽绒、荞麦皮等枕头若使用得当,可以适当延长使用时间。枕头过低、过高或不能提供舒适支撑,都会造成脖子酸痛、背痛。因此,若床垫使用良好,睡醒后感觉脖子酸痛,枕头很可能就是“罪魁”。

睡眠不足要当心这3种危害不可轻视(三觉严重伤害身体)(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