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真相系列1(我的深活记19)

人生的真相系列1(我的深活记19)(1)

昨天下班,在电梯里碰到其他公司的几个人在谈论裁员的事:鹅厂最近裁得很凶,虾X厂被裁掉的人都觉得莫名其妙。一波又一波被裁掉后,他们最近又转到我们公司来了……

部门领导前两天在大群里分享了一篇“鸡汤”,大意是未来3年里,情况更糟,好好珍惜现有的这份给你温饱助你底气的工作。

这半年来,平时上班经常碰面的一些熟悉的面孔陆续消失不见。光一个办公区域里就空出了两大块的近20来个的工位。

听入职的老员工说,在2018年业务繁盛时公司有1500来个员工,现今集体活动看下来撑死了也就500个。

人生的真相系列1(我的深活记19)(2)

01

你以为的稳定,都是在对方有需要的时候

多变才是常态

人生的真相系列1(我的深活记19)(3)

我最近参与了一个公司的面试,这是一家初创型公司:行业有前景,发展很广阔。历时两月通过了技术总监、HR、运营总监的3轮面试,最后收到了Offer邮件确认流程。就在催我尽快到岗时,一切似乎水到渠成。我本着职业操守和遵循行业潜规则,如实道出了最近怀孕了的事实。结果可想而知,是个信奉“效率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的公司,都会让一切戛然而止,不管是你主动出击还是被动接受。

我已经好几年没有入职了,SAP自由顾问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的未知与工作的不确定。当很多人习惯了在一个单位里一呆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到光荣退休,朝九晚五,熟悉了上班路上的风景四季变迁,建筑、行人的新旧更替。而做自由顾问的,在项目没开始的时候,永远不知道:

下一个客户是谁?

下一个项目在哪里?

项目周期有多长?

项目是做什么行业的?

我能不能在下一个项目里生存下去?

或者还有没有下一个项目……

入职与自由各有利弊。看你是注重一眼能看到头的稳定,还是喜欢在不确定性中找到兴奋点。

当把目光拉到更远的维度,可能你会发现,工作稳定与不稳定,与现在软件公司上云一样,不是个“是与否”的问题,而是个“早与晚”的问题。只是疫情将这事实更早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企业不需要因为用电而建个电厂,也不需要因为要IT平台而建个机房。上云,让这类基础资源共享。

长期来看,行业的多样性促使岗位的多样性是必然趋势,行业的多变和流动,也会促使岗位性质较之以前坐班8点钟到点打卡的形式会发生变化。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会议室,未来再出现个共享工时、共享员工、共享职位也不是不可能。

02

适应多变是你活下去的出路

人生的真相系列1(我的深活记19)(4)

现在面临的转型之痛都是阵痛,但不能因为怕痛,就当作一切都没有发生。90时代的一大批工人在短短几年内从手捧铁饭碗到下岗——他们始料未及,却也只能接受:

当胶卷被数字设备替代,胶卷电影变成数字电影,从事胶片冲洗的人没了用武之地;

当所有的排版都可以在电脑中轻松完成时,铅字排版工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现在文稿可以复制、扫描识别,语音可以转换成文字,早已不见了打字员的身影……

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被淘汰的职业将会越来越多,工作转型也将越来越快:博士在读的去送外卖,教育培训的转战直播卖货,北大毕业的不一定进国企、央企、世界500强,也可以将猪肉卖到上市……你所看到的是他们的对所在行业的“降维打击”,对他们来说,只是多重技能遭遇转型突变后的转换结果。

大话SAP在《上云,你想好了吗?》提到:

在如今智能化的大潮下,人工智能服务多半是基于云平台的。那些还在考虑是否上云的企业,面对的是越晚做出改变,转型的成本可能会越高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指开发、数据的迁移这样的成本,也包括因为变革太晚而带来的先发优势的丧失,潜在的数字化转型红利的丧失。

顺应趋势选择云,意味着企业有更广阔的未来。而同样面对行业的变化,越快转型的人越有市场。董宇辉能够在叫喊不断、饥饿营销的直播大军中异军突起;市值在一夜之间缩水的新东方做东方甄选找到了走出困境的突破口;干实业破产的人能通过自媒体引流重获新生。

03

做一只积极准备的鸵鸟

快速反应,抢占先机

人生的真相系列1(我的深活记19)(5)

l去拥抱风险,应对多变

2017年,伊藤穰一把自己对未来的观点写成一本书——《爆裂》(Wshiplash)。其中一点就是拥抱风险。他举了深圳和美国的例子来说明这点:

为什么深圳成为全世界很多高端硬件产品部件的供应源头呢?因为那里的小企业更愿意承担风险。美国在成长期时,也像现在的深圳那样处处充满风险,当时美国的拓荒者也像深圳人那样不惧怕风险。

当感知危险的时候,乌龟的第一反应的是把头缩进自己的龟壳里,然后静静地等待危险的来临。而另外一种动物——鸵鸟,当感知危险降临的时候,会把头埋进沙子里。只要把脑袋往里一埋,就可以清楚地辨别敌人的脚步声。随着敌人越来越靠近,鸵鸟确认无误后,则会快速地把脑袋从地里抽离,然后火速地离开。鸵鸟主动出击,化解危机;而乌龟只是把头缩起来,将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

《格局》一书里,吴军说: “好的投资人都是重反应,轻预测的。

如果我们承认未来的不对称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就不应该通过算命预测未来,然后笨鸟先飞占据一个先发优势,而是要增强我们的适应性和创造力,去应对复杂和不确定性。这是一种立于不败之地的做法。

人生的真相系列1(我的深活记19)(6)

l去掉油腻,多刷新自己

HRGO创始人李周安在面试完一圈35岁左右的候选人时,给他的感觉大多是“油腻”:他们很会权衡,很会说安全的话,很会计算一些边边角角,很会用过往的那套经验,甚至用一些很固化的思维去做判断。

做顾问,想法比经验重要。技术可以学习,经验可以积累,但考虑事情的角度反映了很多骨子里的东西。

如果你被问到以下3个问题,是有感而发,脱口而出?而不是搜肠刮肚,支支吾吾:

1、最近半年看了哪本特别好的书,可以推荐给我吗?

2、最近半年有没有一个特别棒的观点,有触动到你,可以分享给我吗?

3、最近半年,有没有一件事情的发生,给了你特别大的启发,可以分享给我吗?

给你30秒,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你是慷慨激昂地讲述一大堆自己过往的辉煌经验?时间不允许,面试官也没这个好奇心;你是对现有的工作内容侃侃而谈,大谈自己感受?Sorry,面试官不Care。他们可能仅仅希望听到这么几点:

你的SAP相关工作年限;

上一份工作或项目的名称,以及在其中担任的角色;

在两三句话中表达自己对于所面试职位的竞争优势。

面试结束时,面试官一般都会问你有什么疑问需要进一步沟通的。要是你去细问薪酬福利,在这节骨眼上简直是浪费时间,因为有HR可以咨询。要是问公司的加班文化,直接暴露你的抗压能力太Low,同时你也无畏地触及了企业的隐秘压榨。要是你随口一答“没问题了”,最后留给面试官的也就印象平平。其实合理的问题有很多,诸如:

1、询问工作职责,包括主要的服务对象,团队构成等;

2、询问技术重点,比如做这份工作,哪些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哪些是最好能会的;

3、询问公司培训,例如某个自己正在关注或是研究的领域,公司是否有相应的培训。

在信息爆炸的这个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链接牛人,来积攒能量,充实自己。佛家所说的慧根大概就是:特别擅长跟着比你优秀的人学习,然后刷新自己。

人生的真相系列1(我的深活记19)(7)

l有重新开启plan B人生的勇气和底气

35 的你是否发现,不管在工作上,生活里,还是两性关系、婆媳问题中,拉开人差距的其实只有3个字:自由度。这个自由度,是基于你的与能力相匹的勇气,与财力相配的底气:

我能辞职不?

请多久的假?

生不生孩?生几个?

选择公立?私立?还是贵族学校?

到一线、沿海城市打拼?还是在三、四线城镇定居?

如何自由地支配自己时间?多大程度上去捍卫自己的尊严以及忍耐的底线……大多数的人在面对这些问题时,都会思前想后,权衡再三。

如果你在公司里,能将整个公司的所有业务流程摸清一二,你的薪资与周围人是有明显区别的。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在固定岗位上苦心耕耘,似乎一切了如指掌,又感觉一无所知。无形中被螺丝钉化、环节化的我们并不知晓一套完整的商业流程:

怎么拉取项目投资?

要做什么样的服务?

产品怎么设计?

设计出来后产品如何营销?

上线后的产品怎么运营?

整个项目的成本怎么计算?

回本周期又有多久?

职场里的人往往各司其职。想拥有一定的自由度,我们要能独立运转出一整套输出、变现的流程。别看坐班的我们衣着很是光鲜,口袋却很干涩。而公司楼下每天开着三轮车回收废品的,看似不起眼,可能他们在深圳能养活一家人,有着三套房,一套自住,两套收租,这些仅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

破烂去哪收?

哪些场所的废品好收?

什么样的废品好卖?

卖到哪个回收厂价格高?

各种废品能卖多少钱?

我换个回收方式能从中赚到多少的差价?

人生的真相系列1(我的深活记19)(8)

技术进步使得终身学习成为必然趋势。20岁时我们在学校里学的技能可能已不满足40岁工作时的需要。何况我们可能还有个百岁人生,要工作到80岁才能足以养老。

“闲时补网,忙时打鱼。”永葆强烈的好奇心,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并且有持续学习的能力,有不怕失败的勇气,再加上坚韧的意志……如此,我们才能顺利、坦然地走出精彩的Plan A的人生,既能在温室里繁花似锦、枝叶烂漫,又能在脱离这个环境后也是欣欣向荣,随时开启自己的Plan B的生活。

2022年10月26日 20:37于深圳·南山


图 | 百度图库

文 | 王玉梅Emily

作者简介:王玉梅 Emily(微信公众号)

我们往往高估了十年后能做的事,却低估了一年内能做的事。——电影《再见了,不联络!》。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一辈子都不会做了。一个中文系出身的干着IT活的加班族,一个从新疆迁徙到广东,目前定居大亚湾的湘妹子。旅行,阅读,运动,烹饪;好奇,感恩,爱生活,如此信天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