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十四篇解读(鬼谷子权篇讲)

鬼谷子十四篇解读(鬼谷子权篇讲)(1)

故曰:“辞言五:曰病、曰怨、曰忧、曰怒、曰喜。”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怨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过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是故与智者言,将此以明之;与不智者言,将此以教之,而甚难为也。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

鬼谷子十四篇解读(鬼谷子权篇讲)(2)

游说辞令有五种,即病、恐、忧、怒、喜。病,是指底气不足,没有精神;恐,是指极度伤心,没有主意;忧,是指闭塞压抑,无法宣泄;怒,是指狂躁妄动,不能自制;喜,是指任意发挥,没有重点。以上五种游说辞令,精通之后就可以运用,对自己有利时就可以实行。

因此和聪明的人谈话,就要依靠广博的知识;和知识广博的人谈话,就要依靠善于雄辩;和善辩的人谈话要依靠简明扼要;和地位显赫的人谈话,就要依靠宏大的气势;和富有的人谈话,要依靠高屋建瓴;和贫穷的人谈话,就要以利益相诱惑;和卑贱的人谈话,就要依靠谦敬;和勇猛的人谈话,要依靠果敢;和愚昧的人谈话,要依靠敏锐。所有这些都是游说的方法;而人们的作为经常和此相反。和聪明的人谈话就要让他明白这些方法;和不聪明的人谈话,就要把这些方法教给他;而这样做是很困难的。所以游说辞令有许多类,所说之事又随时变化,如果整天游说,能不脱离原则,事情就不出乱子。如果一天从早到晚不变更方向,就不会违背宗旨,所以最重要的是不妄加评论。对于听觉来说,最宝贵的是清楚;对于思维来说,最宝贵的是是非分明;对于言辞来说,最宝贵的是出奇制胜。

对听来说,最重要的是清楚;对思维来说,最宝贵的是是非分明。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理解的。唯有声音够大,口齿够清楚,对方才能听得清楚。唯有明辨是非,才能有效地进行思维判断。鬼谷子继“听贵聪,智贵明”后,又有“辞贵奇”

鬼谷子十四篇解读(鬼谷子权篇讲)(3)

到底怎么奇呢?鬼谷子有进一步的说明:“辞言五:曰病、曰怨、曰忧、曰怒、曰喜。”这种说法的确很奇,一时让人摸不着头绪。因为按照常规理解,游说时应该底气充足、精神倍足才对;应该极度镇定,胸有成竹才对;应该情绪高昂才对;应该充满自制、游刃有余才对;应该重点突出,有的放矢才对。而鬼谷子却提出了完全相反的五种方法:可以表现得底气不足,没有精神;可以表现得极度伤心,没有主意;可以表现得闭塞压抑,无法宣泄;可以表现得狂躁妄动,不能自制;可以表现得任意发挥,没有重点。不仅如此,这五种方法如果能精通掌握,适时运用,可以对自己的游说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鬼谷子善于逆向思维,猛一听似乎很奇怪,但我们可以从晏子使楚的故事中得到理解。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君臣听说这是一位能言善辩的人,于是准备捉弄他一番。他们知道晏子身材矮小,于是迎接时在大门的旁边开了一道小门请晏子进去。晏子站在门外,冷静地说:“只有出使到狗国才从狗洞里进入。今天我是出使到楚国,应该从狗洞进入吗?”迎接宾客的人只好乖乖地带晏子从大门进入。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问:“齐国怎么派你来呢?难道齐国没有人可以派了吗?”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齐国的都城有七千五百户人家,只要一起张开袖子,天都能遮住;一起挥洒汗水,就会像下大雨一样;街上行人肩擦肩、脚尖碰脚跟,怎么会没人呢?齐国派遣使臣,是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情况来派遣的,贤能的人被派到贤能的国家去,非贤能的被派到非贤能的国家去。我晏婴是最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只能派到楚国来。”楚国的君臣碰了个没趣。

鬼谷子十四篇解读(鬼谷子权篇讲)(4)

宴会喝酒的时候,正喝得起兴,两个小吏绑着一个人从楚王面前经过。楚王拦住问道:“绑的是什么人?”小吏回答:“是齐国人。”楚王问:“他犯了什么罪?”小吏答:“偷窃罪。”其实这一番问答都是事先彩排好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晏子难堪,因为晏子是齐国使者嘛。对话对到这里,楚王特意瞟正在喝酒的晏子,问:“难道你们齐国人生性喜欢偷窃吗?”

晏子起身回答:“我听说橘子生长在淮南是橘子,生长在淮北就叫枳子了,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果实的口味完全不同。同样的种子结出不同的种子,这原因是什么呢?水土不同的缘故啊。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欢偷窃?”楚王只好讪讪地笑:“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不然只会自讨没趣。”

仔细观察,晏子从来没有正面反驳过,都是顺着对方的话往下说,最后又引导对方得出一个荒谬的结论。每次都不强势、果断、硬碰硬,不以气势取胜,而是侧面反问,但又让对方没有一丝得胜的机会,甚至必要时还要自损,成功地退一步进两步。

或病、或怨、或忧、或怒、或喜,这种看似美中不足甚至本身就让人指责的游说方式,却是很好地给自己和对方留有回转余地的方式,是极佳的抛砖引玉的方式、以退为进的方式。掌握华丽的论辩方式有时候并不能推进游说取得正面结果。比如有一次孔子游学时,马匹跑进一个农夫的田里,被农夫扣了下来。他的一个学生论辩才能卓著,于是自告奋勇去游说农夫放马回来。可是他满口之乎者也,农夫就是不动心。

另外一个学生去了,谦卑地鞠躬,用虔诚的口气说:“您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彼此相隔不远,所以我的马难免吃你地里的草,你的牛也少不了有一天吃我地里的草。”这个学生并没有明说让农夫放马,看似不着重点地唠嗑,然而农夫心里什么都明白了。或病、或怨、或忧、或怒、或喜,实则是比委婉还婉转的游说方式。难怪鬼谷子先生说,如果善加运用,会受益良多

鬼谷子十四篇解读(鬼谷子权篇讲)(5)

游说要掌握多种方法,适时采取不同策略。正面的游说是游说,反向的游说同样是游说,彼此相辅相成,条条大路通罗马。有时候,出其不意地用逆向的游说方法,反而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鬼谷子十四篇解读(鬼谷子权篇讲)(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