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红院选手(正说怡红院)

青石流水,映衬斗角飞檐;

绿树红花,微露雕梁画栋。

美不胜收的园林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

作为文学巅峰的《红楼梦》,更是把园林融入文学,达到美的极致。

怡红院选手(正说怡红院)(1)

上一篇文,说到了“怡红快绿”四字的来历。实际上,由于时代的变迁、生活习惯的变化,大家的生活经验,与传统园林存在一定距离。

因此,关于怡红院,有些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却难免误解。

有关怡红院的一些细节问题,我们不妨细品原文,从原著中找到答案。

一、园林题字的意义所在

何为传统园林?

首先,在大家的印象中,园林自然要有花有树,有假山怪石。

当然,上佳的园林景观还不能缺少水。

水,仿佛是整座园林的脉络,将各处景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园林有水方显鲜活灵动,得水方得灵魂。

怡红院选手(正说怡红院)(2)

但传统意义上的园林,并不是花花草草的集合,不可缺少的,还有建筑。

建筑与风景完美搭配,才能真正做到可赏、可游、可居。规模宏大的园林,很多景观会以院落的形式出现,这在北方的皇家园林中体现得格外鲜明。

有了这些,是否就构成了园林建筑群的全部呢?并不是的,咱们且看政老爷怎么说——

“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虽然贾政在书中戏份不多,但这一句话,就鲜明地体现出他作为读书人高雅的审美水准。诚然,园林建筑的四要素中,最不为今人注意,却也最重要的,就是各种题字。

在古人心目中,山石水系、花卉植物、亭台楼阁、匾额楹联,四者俱备,方可称之为“园林”。

怡红院选手(正说怡红院)(3)

而匾额题字,作用是什么呢?政老爷的话也隐隐点出了,那就是——点题。

园之题字,仿佛文之题眼,无字标题,便难免旁逸斜出、离题万里。

在书中,“怡红快绿”等等,这是景观的名称,以匾额的形式出现。除此之外,贾政试才情,还让宝玉题了相应的对联。

对于这些文字,在原著中并不难懂,但是,若论读者脑海中的印象,则又易出现种种偏差。

二、大观园中的匾联,该如何挂?

有的红迷朋友在游览今人仿建的某大观园时,曾提出问题:为何林黛玉居住的院落,挂的是“有凤来仪”,难道不应该是“潇湘馆”吗?

实际上,挂“有凤来仪”,没有任何问题。

贾宝玉题对额时,认为这一处景观距离园门很近,是日后贵妃游幸的第一处,因此应该为全园的兴建目的点题,突出颂圣,因此题为“有凤来仪”。

而元春归省时,书中说——

“有凤来仪”赐名曰“潇湘馆”。

这与“怡红快绿”不同,不是改景观名,而是另赐了一个院名。对于宝玉所题“有凤来仪”,元春是认可的,因而保留了下来。所以,仿建的大观园中悬挂“有凤来仪”,是正确的。

怡红院选手(正说怡红院)(4)

每个景观有了名称,还要有相应的对联,进一步阐释这一景观的妙处,为园林增色。

贾宝玉为潇湘馆题写的对联是:“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潇湘馆翠竹成林,以“凤”为题,是取凤凰“非竹实不食”的典故,显得高贵华丽;而对联强调了文人意趣,也更彰显出日后的居住者林黛玉的文雅高洁。二者相得益彰,和谐统一。

对联的格式整齐,上下两句相对。不得不说,在今人仿建的大观园之中,上下两联屡见挂错的现象。上下联究竟该如何区分呢?

除了应仔细参看原著之外,还有一个文化常识可供参考——一般情况下,对联的上联,尾字为仄音,如以上对联中的“绿”;相应的,下联尾字为平音,如“凉”字。

怡红院选手(正说怡红院)(5)

悬挂的时候,出门方向的左侧,亦即主人坐在正堂的左手边,为上联位置;右边为下联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按进门方向,或是观者欣赏的方向,左右位置恰好相反。

在悬挂对联时,两联位置切莫混淆。像在生活中,大家过年贴春联时,也应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三、“怡红院”三字,挂还是不挂?

正房门上方为四字的景观名,两侧为上下两联。那像“怡红院”“潇湘馆”这样的院名,究竟挂不挂呢?

很多朋友的第一印象,那就是一个字——挂!

既然是“怡红院”,怎么能不挂这三个字的牌匾呢!

这是很多人的印象,但究竟挂还是不挂,你我说了不算,原著文本说了算。

咱们来看一个细节——大观园后来是姑娘们的居处,只有贾宝玉例外,另外贾兰年纪小,随李纨居住。一干男性,是轻易不能进入大观园的。而贾芸作为族侄,受贾宝玉垂青,有机会进入了大观园的怡红院。

贾芸第一次去怡红院,在他的眼中,院中景致就显得格外新鲜。

上面小小五间抱厦,一色雕镂新鲜花样隔扇,上面悬着一个匾额,四个大字,题道是“怡红快绿”。贾芸想道:“怪道叫‘怡红院’,原来匾上是恁样四个字。”

怡红院选手(正说怡红院)(6)

贾芸看到正房挂着的匾额,才明白“怡红”二字的出处。很显然,院门口有匾额吗?答案是:没有!

名为“怡红院”,但不挂“怡红院”的匾。

可能朋友们觉得奇怪,实际上,这恰恰体现了古人在园林中安排匾额的习惯——院门处不悬某某院之类的匾额,或空置不挂匾,惑悬以某某门的名称,或另命以景观名,与周边环境协调。

所以,《红楼梦》中,贵妃赐名“怡红院”“潇湘馆”等,这是供口头上称呼的。日常中,例如说把某物“送到潇湘馆”,就比说“送到有凤来仪”要方便很多。

如果是绘制或进献图纸,要有相应的标注,但在实际生活中,便不再单独制匾悬挂。

今人不了解这种习惯,仿建园林时也有可能出错。比如,书中说——

“杏帘在望”赐名曰“浣葛山庄”。

遂将“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

怡红院选手(正说怡红院)(7)

那么,稻香村这一处,正房应悬什么匾呢?

很明显,依然是宝玉拟定的“杏帘在望”。若挂“浣葛山庄”,或直接挂“稻香村”,都不符合书中用法。

传统园林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在《红楼梦》中,叙事与园林相结合,或突出人物,或铺出场景,行文也是极为复杂的。对于当今的读者,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一不留心,就有可能产生误解。

这也印证了,《红楼梦》是一部需要细细品读的书,值得静下心来,一字一句去品味。

四、“怡红院”是如何被歪曲的?

怡红院本是《红楼梦》中上佳的园林景致,只可惜,到了民国时,就产生了一些“污名化”的用法。例如,有的青楼,就以“怡红院”为名。

当代影视剧将“怡红院”作为风尘之地的代名词,民国时人可谓“始作俑者”。

还一度有牛肉面馆自名为“潇湘馆”的,引起爱红学者的不满,也是文坛上的一段趣话。

《红楼梦》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怡红院选手(正说怡红院)(8)

当时有的青楼女子,便以“黛玉”为花名。今之作者受启发,又借鉴“金陵十二钗”,便诞生了《金陵十三钗》的小说,后来更是改编为电影。

影片播出时,也有不少人只知“十三钗”,而不知“十二钗”,一如当前举报“怡红院”的好事者。

“十三钗”虽然不免吸引眼球之嫌,但创作态度还是端正的,描写了乱世中值得人们怜悯的女子,在立意上也多少继承了《红楼梦》的主旨,是值得肯定的。

但像某些影视剧,一味把“怡红院”作为青楼招牌,就有些故意丑化的意味了,曲解了《红楼梦》的本意,是应当否定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