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进行语文教学(把思维融入课程设计)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以下简称“育新”)初中部教师张娜,是一个标准的80后,在教育教学的路上风风雨雨走过了十五个年头,一路上她始终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己任,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教研水平, 获得市级、区级的多项荣誉称号,所带的班级也获得北京市优秀班集体等多个奖项。

一路走来,学习是她的不竭动力,实践是她的一贯作风,她坚持传授学生有利于其终身发展的思维能力,如今也渐渐摸索出 属于自己的思维型语文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启思维、名著阅读促思维、课后作业练思维。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进行语文教学(把思维融入课程设计)(1)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张娜

本文共4399字,仔细阅读需11分钟

成为一名教师是张娜从读书时代就种下的念头。在她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两位十分优秀的教师:小学语文率老师和初中班主任闫老师,她们是张娜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形象。

为了成为她们那样的人,帮助和影响更多的学生,她选择了师范专业并成为了一名教师。“其实这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传承。”张娜说。

2014年,张娜进入育新的大家庭,育新这些年来一直追随着新课程改革方向,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构指向深度思维的“教学评”一体化体系。在学校的影响下,她开始耕耘于思维型语文课的建设。

语文课能培养学生什么思维?

思维型教学的五大基本原理如何在语文课堂落地?

思维型教学的六大要素如何有效运用?

这些问题时常萦绕在张娜心头。“思维型教学实践需要教师突破原有的比较熟悉的教学模式、思路、流程,建构以思维培养为主线的新教学模式,所以困惑和困难是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存在的。”她说。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进行语文教学(把思维融入课程设计)(2)

▲ 张娜与学生

在她看来,想要学“外形”是不难的,比如简单地将思维型教学的五大原理融入课堂只需要增加一些课堂流程,但是如何能够学到精髓,让学生真正从中学到思维,让理论更加有效地去指导教学,是相对困难的。

为此,张娜一直保持学习的状态,积极尝试、不断摸索。如今,她已经可以将思维型教学理论和自己的语文课做恰到好处的融合,总结出自己的教学模式。但是,直到现在她也不敢松懈,仍然重视教学理论的学习,想要从源头找到更多的教学灵感。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进行语文教学(把思维融入课程设计)(3)

▲张娜与学生

聚焦课堂,激发兴趣启思维

思维型教学有五大基本原理:动机激发、认知冲突、自主建构、自我监控、应用迁移。张娜认为,动机激发和认知冲突中这两大原理为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理论依据。她将它总结为:设置真实情境制造认知冲突,并设计了相关策略。

1、设置真实情境

教学的关键是思维,学习的关键是思考,思维产生于问题,问题产生于情境。因此,情境的设置是关乎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而情境是否真实则是关乎情境质量的关键,总而言之,越真实的情境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进行语文教学(把思维融入课程设计)(4)

▲ 张娜在课堂上

传统的语文课并不具备强的操作性,因此学生较难参与到课堂当中,所以张娜往往会在课堂上设计对错之辨、功过之论、因果之争等辩论。实践证明,这样做确实会大大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如:

《孔乙己》:设置孔乙己扶贫组,为孔乙己设计一条出路

《祝福》:祥林嫂死亡案件侦破组

《苏武牧羊》:苏武劝降团

“书香中国阅读季”:读书方法谈

学习文艺理论,《千里江山图》:致敬(书画艺术)经典

此外,语文课上也可以用观察实验的手段来创设情境:

观察:冬天,可以组织学生观察雪,小雪可以联想到“撒盐空中差可拟”,大雪可以联想到“未若柳絮因风起”;春天,通过观察花开联想到“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等等。

实验演课本剧,如《孔乙己》中,可以让学生模拟主人公是如何做“排出九枚大钱”这个动作的,是一把甩在桌子上,还是一枚一枚缕出来,二者代表主人公怎样不同的心境。又如,让学生模仿《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做“穿脱大衣”的动作等等。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进行语文教学(把思维融入课程设计)(5)

▲ 张娜在课堂上

张娜认为:“教师应该对所教授的学科进行全面地统筹和设计,这样才能设置出引学生入胜的课堂情境。”

2、制造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原有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不相符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矛盾或冲突。学生特别想知道答案却又不知道,这时候便产生了认知冲突。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进行语文教学(把思维融入课程设计)(6)

▲ 张娜的课堂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就是为学生制造冲突点,激发学生兴趣,张娜在这个过程中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桃花源记》:最后一段为什么安排“未果,寻病终”这样的结果?

《陈涉世家》:司马迁为什么把陈涉这样一个为人佣耕的底层人放到给王侯将相作的列传当中?

《儒林外史》:第一章中的人物“胖子”“瘦子”“胡子”,为什么这三个人没有姓名?

《变形记》:通常认为原型人物形象比扁形人物好,但奥楚蔑洛夫是典型的扁形人物,那么究竟原型人物好还是扁形人物好?

阅读名著,专题探究促思维

现代诗人臧克家曾言:“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名著阅读对于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毋庸多言。然而一些教师却忽视了教学生如何读名著,怎样怎么利用好每一本著作提升自己。

思维型教学的五大基本原理中强调学生要进行“自主建构”,包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张娜将阅读名著与思维型教学理论相结合,以专题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形式,一本书聚焦一个专题,在名著阅读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进行语文教学(把思维融入课程设计)(7)

▲张娜与学生

1、以专题探究推进整本书的阅读

读名著专题探究活动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

读之前一般会上两节导读课,主要是带着学生精读第一页、第一章,品味第一人。激发学生对整本书的兴趣;

下发思辨性阅读题,在学生自读过程中进行提示或指导学生边读边进行深度思考;

读完后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难点和整本书的突出价值设计探究专题,然后各学习小组根据兴趣自选专题,进行探究和汇报。

比如读《昆虫记》时,她设计了以下5个专题:

感受科学精神:跟法布尔学实验;

感受科学家精神:了解法布尔其人,根据他的遭际解读他的精神、品格等;

感受语言美丽:跟法布尔学描写;

以虫观人:品味虫性即人性;

经典推荐活动。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进行语文教学(把思维融入课程设计)(8)

▲昆虫记

在张娜的班级,从初一到初三,每学期至少有一本名著,是以这种专题探究的方式推进的。经过多次实践,学生对专题探究的形式越发熟练,在这个过程中认真参与的学生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如汇报PPT更有条理、分析问题更严谨有逻辑。

寒暑假是读名著非常好的时间,因为很多大部头的巨作都需要学生利用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去消化,以保证阅读的连贯性。当下受疫情影响,学生居家时间变长了,空余时间也就增加了,这些时间也可以用于名著阅读。

为了督促学生读书,张娜采取了打卡线上师生共读等方式,当然这些都只是外在的驱动方式。如何将外驱力转化为内驱力,让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考,她也进行了很多别出心裁的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进行语文教学(把思维融入课程设计)(9)

▲张娜学生完成的 《红楼梦 》专题作业

比如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她设置了这样一个思考题:

请以贾宝玉的身份发一条朋友圈,并且思考大观园中的其他人会作何评论?

学生如果没有仔细阅读,认真揣摩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很难完成这项任务的,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发散性思维,这就是一种有意义的教学尝试。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进行语文教学(把思维融入课程设计)(10)

▲张娜学生完成的《红楼梦》专题作业

2、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自我监控

对学生来说,自我监控是指学生对学习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小组活动一方面是学生之间交流观念、完善和发展认知的过程;一方面是促进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增长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进行语文教学(把思维融入课程设计)(11)

▲小组合作

随着专题活动的长期开展,学生是否用心准备小组作业,在每一次的小组汇报中是显而易见的,慢慢的班级里开始刮起了一股“内卷”之风,各个小组展示的成果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学生将热情投入到名著阅读上。

“初中三年,我不可能将所有的名著都带着学生读完,但是通过每学期一本,三年六本的方式,学生也逐渐掌握到了读名著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觉得教会学生方法是最重要的。”张娜说道。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进行语文教学(把思维融入课程设计)(12)

▲小组合作

升级作业,迁移应用练思维

作为学校教学活动工作的重要一环,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延伸,也是教学反馈与监测的重要手段。在”双减”背景下,各学科的校本作业都应该减量提质,从简单的知识巩固转向重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

张娜积极参与到学校语文校本作业的设计中,将思维型教学融入到学生日常的作业中,探索指向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校本作业。

她强调,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思维上有独特的优势,这是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工具性体现在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所以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不断迁移应用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进行语文教学(把思维融入课程设计)(13)

▲张娜与学生

为了让作业达到学生可以在知识的迁移应用中提高思维能力的效果,她对语文校本作业进行了以下修订与升级:

第一,原来的校本作业是单篇作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应一节的作业,各篇作业是独立的、缺乏内在联系;更迭后的校本作业是立足于单元设置的,注重单元间的联系与逻辑。

第二,升级后的作业中注重真实情境的设置,注重作业与生活的联系,努力的方向是让作业成为学生课堂习得的迁移应用。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进行语文教学(把思维融入课程设计)(14)

▲张娜学生完成的思维导图

比如,在新闻单元中,原来的作业就是一节课对应一节课的作业,包括基础知识字音字形字义等,以及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延伸。

升级后的“新闻单元”作业如下:

第一部分是关于整个单元所对应的新闻文体相关知识的梳理;

第二部分是梳理整个单元文章的结构,让学生把文章放在单元结构中,去绘制整个大单元的思维导图,从而明白每篇文章在整个单元中承载的作用;

第三个部分是训练整个单元的基础知识;

第四部分是基于这个单元的重点与难点设置几道思考题,或者加入一些创意性的写作或者实践活动,比如新闻单元就会让学生结合校园生活,完成设计采访稿、进行新闻报道等通讯相关的写作。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进行语文教学(把思维融入课程设计)(15)

▲张娜的课堂

张娜认为,语文作业的设计要关注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多进行观察和联想。

她不仅仅希望学生是在语文课上学知识,更希望他们通过观察与联想将实际生活与语文相勾连,一方面通过阅读增长见识、锻炼思维,一方面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启发创作的灵感,从而实现由读到写的进步。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进行语文教学(把思维融入课程设计)(16)

▲张娜

从教多年,张娜深知学生发展的前提必须是教师的发展,而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必经途径。所以她从未停止自我提升的脚步,关于怎样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张娜提到了两点:榜样和实践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张娜强调,教师进步的过程一定要借助榜样的力量,向能力更强、水平更高的教师学习取经,借鉴他人好的教学方法;另外要敢于实践,任何好的理念、想法,只有落到实操层面才能发挥作用。

一路走来,学习是她的不竭动力,实践是她的一贯作风。十五年的教学路,十五年的躬耕史。十五年来张娜不忘初心,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己任。她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修正、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 | 王亚婷

统筹 | 孙习涵

版权说明:本文为思维智汇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