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这一生写尽了唐朝的兴衰(曾无限接近大唐权力中心的杜甫)

与李白齐名,曾无限接近大唐权力中心的“诗圣”杜甫,为何一生穷困潦倒?关键原因是不懂政治、太过耿直和生不逢时。

说他是唐朝的“鲁迅”有过之而无不及。鲁迅在适当的时机还懂得趋利避害,杜甫几乎就是一个“死脑筋”。

与李白相比,因为相差的11年(李白大杜甫11岁),又让杜甫错过了唐朝走上巅峰的最后的辉煌时刻,杜甫的人生跌宕,几乎就卡在了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上。

杜甫这一生写尽了唐朝的兴衰(曾无限接近大唐权力中心的杜甫)(1)

757年4月,杜甫历经艰险从长安逃出,见到了在陕西凤翔称帝的肃宗。“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杜甫见到新皇帝时,就这样一幅乞丐的模样。

肃宗为褒奖他的忠心,授予他左拾遗这一品位虽低但责任重大的谏官职务。

但初入政治圈的杜甫根本就没有丁点的官场经验,根本就不懂政治,上任不久就因上疏救房琯而惹怒肃宗,差点被定罪。

同年秋冬,唐军收复两京,肃宗回到长安,但此时的杜甫不再被皇帝所信任。

758年6月,杜甫受房琯一事牵连,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一职。

只不过,这一次的被贬,让杜甫永远地离开了大唐权力的中心,与他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越走越远。

此后余生,杜甫为了养活儿女,飘泊西南,在成都尹兼御史中丞严武等好友的资助下建设了著名的杜甫草堂,归隐田园。

770年,自觉身体不适,命不久矣的杜甫乘船从四川赶回河南,在贫病交集之中,病死在湘江边的一条小船上,享年58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