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救援最后语录(从剧本角度说紧急救援)

作者:大黎

紧急救援最后语录(从剧本角度说紧急救援)(1)

今天下午去看了《紧急救援》,整体下来没什么尿点,挺精彩的。但是仍然有三个地方让我感觉有些遗憾。

回家后实在忍不住,还是写下了这篇文章。

01开始得太早

首先,这个故事的人物身份是海上应急反应特勤队员,简单说就是海上救援人员。主人公是由彭于晏主演的队长高谦。

在电影开始不久,是他们这一队出任务的场面。按理说,节奏应该挺快的。但没想到的是,接下来就到了郭晓冬饰演的机长和魏大勋饰演的机长副驾驶,纷纷辞职的场景。

而机长辞职的原因是在那次任务中受伤,而产生了恐惧心理。由此,他还说出了一句经典台词:当恐惧来了,它就走不了了。

但是,我却觉得,前面这一部分连带这句台词都有点多余。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整部影片看下来之后我发现,这部电影真正开始的地方是辛芷蕾所饰演的女机长出现的时候,而不是之前郭晓冬所饰演的机长开飞机带领大家救援的那一幕。

也许那一幕的出现是为了给大家营造一种紧张感,但是这种紧张感明显与故事真正开始的地方有些脱节。

如果要用一个词准确地形容,就是故事开始得太早了。也是因为如今,开头显得有点多余。

紧急救援最后语录(从剧本角度说紧急救援)(2)

但是吧,看到后来又会发现,开头这部分还是会起点作用的。

作用在何处?

在电影进行到中间,由王彦霖饰演的赵呈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在海里淹死了,而作为他好朋友兼队长的高谦,亲身经历了赵呈死前的那一幕,由此产生了恐惧,后来暂时退出了部队,不再执行任务。

高谦因赵呈之死产生恐惧,刚好和郭晓冬饰演的机长因为滋生恐惧而辞职相呼应。这样说来,开头这一幕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开头的这一幕其实不是故事的开始,而是故事开始之前的故事。

然而又因为需要这一幕与高谦后来的离队形成呼应,增加说服力,所以不能删除。

但是放在开头也不合适。

那该怎么办呢?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另一种表现形式——演员的回忆。

我认为,这一幕完全可以在高谦经历赵呈之死后,作为回忆的形式出现在荧幕中,以此向观众交代高谦辞职的原因,而不是放在故事开始之前。这样既显得生硬刻板,又慢了影片的应有的节奏。

这就是我认为这部电影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开始得太早。

紧急救援最后语录(从剧本角度说紧急救援)(3)

02结束得太晚

第二个问题就是结束得太晚。

在电影的高潮部分开始之前,有一个大低潮。这部分内容是高谦的儿子聪聪脑瘤复发,需要做手术。而手术成功的概率只有百分之三十。

所以,高潮的开始时就伴随着两条线。

第一条线是聪聪的脑瘤手术,第二条线是高谦在聪聪的鼓励下返回救援队伍,参加了当时的一个紧急救援任务。

这两条线几乎同时进行。就是说,聪聪孤零零的一个人躺在手术室做手术,仪器上的数字滴滴地响,随着护士的报告和医生的多次暂停手术,来凸显聪聪手术的凶险。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影片总还出现了揭头盖骨的一幕:医生取下聪聪的头盖骨。不得不说,这一幕看在眼里真的很揪心。

然而,更让人揪心的是,聪聪在医院经历生死大关,高谦也在任务现场差点没逃出来。

我还记得,当看见高谦踏进火场的那一幕时,坐旁边的闺蜜跟我说:"我怎么有点不敢看。"

我说:"他肯定要出问题。"

闺蜜当时露出了紧张的神情:"你是说他要死吗?"那表情就像高谦是她亲人似的。

我说:"不一定要死,反正要受点挫折过点坎儿,不然这个高潮就不好看。"

紧急救援最后语录(从剧本角度说紧急救援)(4)

你看,这个部分让我们都产生了紧张感。既怕聪聪挺过来了但是他爸死了,又怕他爸死里逃生后他没被救回来。总之当时的心情就是,他们之中任何一个死了都会让人很伤心。

写到这里我想感慨一句,编剧在这个部分的布置还是很精彩的。正好在聪聪要做手术的前一个小时,出现了紧急任务,所以才出现了两父子同时处于危难边缘的这一幕来充分调动观众的紧张感。

我记得当时坐我后排的小姐姐还哭鼻子了。

高潮过后,就是结局。

编剧还是很善良的,给了一个好结局。高谦最后逃了出来。

但是,我也不得不感叹一句,编剧有点善良得过分了。

怎么说呢?

当高谦完成任务之后,就被告知,聪聪的手术不是很顺利。

这种模棱两可的台词,会让观众猜测,聪聪到底怎么了?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可以说,在当时,这是整部影片最后的疑问。

后来,就出现了高谦在病房外看着聪聪插着氧气瓶的一幕。这一幕其实就是在告诉观众,聪聪没有死,只是处于昏迷中,而医生的意思是,聪聪可能要熬过这一关才能醒过来。

后来电影就结束了。

紧急救援最后语录(从剧本角度说紧急救援)(5)

当我正怀着担心聪聪的心准备起身的时候,闺蜜阻止我说有彩蛋。

而彩蛋的出现,就意味着刚才的结局不是结局。

彩蛋的内容是高谦和女机长带着聪聪参加小朋友的同学聚会的场面。

这一场景就是想告诉观众,聪聪醒了过来,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等于给观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但是,这也是我前文提到的,编剧的过分善良。

其实在我看来,聪聪躺在医院与病魔作斗争,高谦这个爸爸赶到医院在病房外鼓励儿子一定要醒过来的画面,就是这部影片最好的结局。

这样的结局既让观众产生好奇心,又能为这部影片真正想展现的主人翁——海上救援人员,这一高危职业群体的职业身份增加厚度。他们就是这么一群伟大的,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连家人都顾不上的人。

如果就是这一结局,观众甚至还会想,聪聪醒过来就好了;或者想,聪聪要是醒不过来,那高谦就太惨了,老婆儿子接连死在癌症上,而且在儿子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没有陪在身边,那岂不是要后悔一辈子?

不管是哪种猜想,观众都会对高谦产生无限的同情和敬佩,也是对海上救援这一高危工作群体的同情和敬佩。

而这种感情会比直接告诉观众聪聪不仅活过来了,而且一家人还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更加深刻,更加难忘。

紧急救援最后语录(从剧本角度说紧急救援)(6)

这种手法,在写作上叫做留白,等于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而在电影中就叫做负空间。负空间怎么理解呢?就是说,电影的情节故事,所有展现给观众看到的都是正空间,而观众没看到的部分,可以通过想象力自由延展的部分,就叫做负空间。

负空间的范围是无限的。而正负空间的交界点,就是故事开始和结尾最合适的地方。

所以我说,电影的结束得太晚了。彩蛋部分其实讲的是故事结束之后的故事。本来应该属于负空间的部分。

所以,在我看来,最后的彩蛋情节纯属多余,大可不必。

03死的太刻意

另外还有一点想说的,就是王彦霖饰演的赵呈死的太刻意了。

其实,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就已经暗示过观众,赵呈会死。

在哪里呢?

就在赵呈和蓝盈盈所扮演的妻子拍婚纱照的时候,他说了一句台词,大概意思是怕留下遗憾。

"遗憾"二字一出,其实就是编剧在明白地告诉观众,这个人物会死。而看懂的观众就会很揪心,

如何揪心呢?

就是你明知道这个英雄式的人物会死,但是又不知道他会怎么死?在哪里死?什么时候死?

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令人揪心的原因。

而这,也从一开始就为影片成功的营造了一种更为紧张的氛围。

紧急救援最后语录(从剧本角度说紧急救援)(7)

但是吧,赵呈死得让我不是很满意。

总体的感觉就是太刻意太虚假了。

在他们去营救在海上迫降的飞机上的伤员的时候,赵呈和另外两个人本来负责机头部分。但是,赵呈把另外两个人调走了,让他们去前面帮忙。这个操作我是真的没看懂。看到这一幕时我就在想,他离时期不远了。

试想,当时他们在机头的救援工作并没大的进展,连门都没进去,还在努力敲玻璃呢,他就把另外两个帮手调走,然后特别自信地说"这里交给我"。

我就想问他哪里来的自信?

后来,上级多次命令他撤离,他也非常执着地发挥着不达目的不罢休,多救一人是一人的精神,特别执着的不走。结果成功地跟着飞机坠入了海里,高谦跟着跳下去救,也没救上来。

说实话,当时看着这一幕还挺尴尬的,而且没有一点感动。

本来吧,这一幕的出现应该是一波小高潮,不出所料的话,赚观众的几滴小眼泪也是没问题的,但是由于情节设置实在过于刻意,因此让赵呈的死没有预想中的打动人心。

紧急救援最后语录(从剧本角度说紧急救援)(8)

梳理一下,关于这一部分,问题在于两点。

第一,赵呈调走同伴的行为不合理。就算从后面的情节分析也可以证明,如果他没有这样做,他活下来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当时他进了驾驶室之后,里面有三个伤员。试问他一个人怎么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拖着三个大男人出去?而这也更加说明了一个问题,他之前明明通过挡风玻璃看见了里面有三个伤员,为何还要把自己的两个同伴掉走?明显的不合理。

不管编剧想要在这里体现赵呈的伟大还是别的什么优秀品质,都没有站得住脚的依据。

第二,就是赵呈在被多次命令撤退的时候,所体现的执着。

他一直说还有时间,还有时间。在这里,又不得不与第一点结合起来分析了。赵呈一边把同伴调走,一边拒绝撤退,难道是真的认为时间还很充裕吗?天上的直升机都因为承受不住飞机的重量快到极限了,所有人都在撤离,明显时间紧迫,撤离刻不容缓,但只有他一个人显得如此执着,甚至比主角还执着。这前后一结合,还是那两个字——刻意。

不是人物刻意,是情节设置太刻意,没有将人物的伟大更好的体现出来。

也许编剧在这里想表现的救援人员对生命的重视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但这种明显的没有逻辑的剧情,会大大削弱人物本身的力量。

紧急救援最后语录(从剧本角度说紧急救援)(9)

04总结

总结一下就三点:

第一点,开始得太早。影片的开头是在讲故事开始之前的故事。

第二点,结束得太晚。影片的结尾是在讲故事结束之后的故事。

第三点,死的太刻意。情节的生硬设置耽误了人物本身的精神。

其实,何不晚点开始,早点结束呢?


作者:大黎,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谢谢阅读,欢迎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