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为什么印度不盛行(却成为困扰印度的社会问题之一)

公元4世纪,北印度摩揭陀【是古代中印度王国,佛陀时代印度四大国之一,鼎盛于频毗婆罗王和阿阇世王时期】的笈多王朝【笈多王朝是中世纪统一印的的第一个封建王朝,首都为华氏城】取代了贵霜帝国。

佛教为什么印度不盛行(却成为困扰印度的社会问题之一)(1)

笈多王朝

5——6世纪,中亚的嚈哒人入侵南亚次大陆,笈多王朝解体。7世纪初,戒日帝国【戒日帝国是从笈多王朝分裂后的一个小邦中发展起来的,建都曲女城。戒日王统治时正值玄奘访印,他对玄奘给予很好的礼遇】兴起,印度从此进入到封建社会。

佛教为什么印度不盛行(却成为困扰印度的社会问题之一)(2)

戒日帝国

随着封建制度的形成,印度的宗教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奴隶制社会时期的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是现在的印度国教印度教的古代形式,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以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崇拜三大主神而得名】和佛教,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而衰落了。而新的宗教——印度教,却由此诞生。

佛教为什么印度不盛行(却成为困扰印度的社会问题之一)(3)

《吠陀经》及插图

其实,早在4世纪前后印度教就已经开始萌芽了。它是在继承婆罗门教的基础上,间接吸收了佛教、耆那教【又称耆教,意为圣人,是印度传统宗教之一,创始人称作大雄。耆那教在汉译佛典中称为尼乾外道、无系外道、裸形外道、无惭外道或宿作因论等】等教义和民间信仰逐渐演化而成的,所以也称“新婆罗门教”。

佛教为什么印度不盛行(却成为困扰印度的社会问题之一)(4)

种姓制度

经过大约400年的发展,新型的印度教开始形成。其基本教义与婆罗门教类同,同样恪守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其中以印度最为严重。又称贱籍制度】,同时吸收佛教的“轮回”、“业报”的教义,鼓吹人生有轮回,善恶有因果。

佛教为什么印度不盛行(却成为困扰印度的社会问题之一)(5)

六道轮回图

印度教与其他宗教一样,也有自己的主神。他们主神是互相关联而又各具一相的“三相神”【梵语原意为“有三种形式”】,即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三大主神。梵天是创造之神,是宇宙和天地万物(包括神、人)的创造者,被称为始祖。毗湿奴(遍入天)是赐福于人类的保护神。湿婆(大自在天)是苦行神和舞蹈之神。

佛教为什么印度不盛行(却成为困扰印度的社会问题之一)(6)

三相神

印度教主张神人同性说,每个主神都有许多面孔和化身。例如,婆罗摩有四个头,面向四方;有四只手,分别拿着吠陀经典、莲花、匙子、念珠或钟,坐在莲花座上,坐椅是一只天鹅或由七只鹅拉着的一辆车。湿婆则有五个头、三只眼、四只手,身穿兽皮衣,浑身涂灰,头上有一弯月。毗湿奴有四只手,有十几种化身,释迦牟尼是他的第十一个化身。正是因为“三相神”的存在,印度教的教派也比较繁多,当然,主要的还是毗湿奴派、湿婆派和性力派三大派别,而各派又有很多分支,教义复杂,教规和宗教仪式各异。

佛教为什么印度不盛行(却成为困扰印度的社会问题之一)(7)

毗湿奴

毗湿奴教派形成于12世纪中叶,由罗摩奴阇【印度吠檀多学派宗教家、哲学家】创建,崇信最高神毗湿奴及其配偶吉祥天女【是幸福与财富女神,相传为毗沙门天王之妹】以及毗湿奴的各种化身,实行苦行、素食等禁欲义生活。主要分支有黑天派、札格纳特派、罗摩派等。札格纳特派主要崇拜札格纳特(此湿奴的一个化身),在举行大祭时,有些度诚的教徒投身于载着札格纳特神像的车子底下,让神车压死,以身殉教。

佛教为什么印度不盛行(却成为困扰印度的社会问题之一)(8)

湿婆

湿婆教派,主要崇拜毁灭之神湿婆,否认婆罗门特权,主张只有崇信湿婆神才能最后解脱。主要支派有林伽派(该派崇拜男性生殖器“林伽”,故名)、三相神湿婆教派和湿婆教义派(视牛为神圣)等。

佛教为什么印度不盛行(却成为困扰印度的社会问题之一)(9)

印度教浮屠

性力派崇拜湿婆之妻难近母【本名为杜尔迦,是印度教神话中所传湿婆的妻子雪山女神的多种形象之一,“难近母”取自她所消灭的罗刹“难于接近”。】等女神,认为这些女神与男神所得的性力是宇宙万物创造的根源。反对种姓歧视和寡妇殉葬制度。主要仪式有牺牲(用人或动植物祭神)、轮座(男女杂交)、亲证(特殊的瑜伽实习)等。还有的教派实行寡妇殉夫、童婚,以及把猴子视作神物等等。

综上所述,印度教的原始性和复杂性,是印度社会各阶层和集团的现实生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而当我们遍观印度教的的各个派别以后发现,他们之间是复杂而又自相矛盾的宗教,不过在当时,却非常符合新兴封建主阶级的需要。因为,他们一方面可以利用印度教的禁欲主义,向低级种姓的广大贫苦信徒鼓吹忍受现实痛苦,麻痹人民群众的斗志;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印度教纵欲狂欢的宗教仪式,向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纵情享乐。所以,在他们的宗教教义里,无论是苦行还是享乐都符合神的意志。

佛教为什么印度不盛行(却成为困扰印度的社会问题之一)(10)

印度教派分布图

马克思曾说:“印度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既是林伽崇拜的宗教,又是札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所以,印度教各个教派之间的奇怪结合与相互矛盾导致了如今印度社会更多的矛盾和冲突,也成为当今困扰印度的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