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七绝秋(王维的盛唐与寂灭)

阅读何大草先生的《春山:王维的盛唐与寂灭》,一本写王维人生最后一年的小书。无论是开本大小,纸张,字体,都与王维的诗相得益彰:清淡、雅致、余味悠长。

王维七绝秋(王维的盛唐与寂灭)(1)

我虽不懂诗,但也喜欢。我钟意的唐诗,大概有两种。第一种,豪情。如金戈铁马的边塞诗,王维亦写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千古名句;第二种,自然。越朴素越好,越有画面感越好,不求奇绝,亦少隐喻。王维的诗,大多还是这类。

王维出身于名门,“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二十岁金榜题名。一生几经起落,盛名之下,实为人生之累。安史之乱,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却被迫做了伪职,多少有些苟且偷生。唐军收复长安后,他的弟弟王缙削自己的官职给他赎罪。王缙文采斐然不输王维,官做的比王维大,两度官拜宰相。当时有言:“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

王维以诗画之名立身,上到王公,下到百姓都仰慕他。他和李白几乎同年,和杜甫也相差不远,因为他一生信佛,所以他被称为“诗佛”,他的诗不像李白,上至九天揽月下至五洋捉鳖;也没有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王维仿佛一直都是这样站着,观望着,云淡风轻,也不去和谁比较。

但是,这样一个礼佛之人,清淡之人,实则是个重情之人。何大草先生正是用王维和裴迪之间的故事,去描述了一个诗人晚年的孤独和他的情感需要。

王维30岁时,妻子去世,从此他独身未娶。陪伴他的,就是至交好友,山中僧侣,迎来送往,写了很多相思诗、送别诗。他寻了个宋之问的旧宅,建了辋川别墅,半隐半仕,生活在自己构建的桃源里。

他人生最后的惦念和愁思,都投向了一个人:裴迪。裴迪是他的知音,他的生死之交,也是他的情感寄托。王维给他写了很多诗,下面这首恐怕是最为直白。

《赠裴迪》

不相见,不相见来久。

日日泉水头,常忆同携手。

携手本同心,复叹忽分襟。

相忆今如此,相思深不深。


王维七绝秋(王维的盛唐与寂灭)(2)

在何大草先生笔下,裴迪的行事作风颇似李白,好喝酒,好交友,常常数日不归。王维希望裴迪常在身边,但他总是“离家出走”。

王维老了,又不好直接出去寻他,就写信给朋友打听裴迪的下落,劝他回家。奈何朋友也故意气他,不透露裴迪的踪迹。裴迪不回来,王维就只能抱着他的狗,一天天的等。甚至于当这只狗被人捉去时,王维拼死也要护下来。

裴迪到底懂不懂王维呢?我们也不知道,只是书的结尾,裴迪打定主意要去四川,临行前,裴迪替他编的《辋川集》,就差最后一篇跋,王维没有让他写。

王维说:“剩一点没做完,你就留了个挂念...说不定,还会再回来。”然而,裴迪走后没有几天,王维就离开了人世。故事就这样,淡淡地结束了。

王维在辋川写的诗,是他一生的精品。他时而因友人相伴而快乐满足,时而因孤单而悲秋伤怀。谁说他寄情于山水?山水因知音相伴而有情,独对山林,独守空宅,也只剩“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的孤寂。


如今的辋川,还留有一棵王维亲手种植的银杏树,一千多年了,它还在生长。希望有朝一日,去那里看看。

王维七绝秋(王维的盛唐与寂灭)(3)

《春山:王维的盛唐与寂灭》何大草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推荐指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