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何喜欢吃咖喱(印度人为什么总爱以)

英国首相轮流做,如今落到了三哥家。

虽然里希·苏纳克是个典型的印度人长相,而且还属于一名虔诚的印度教徒。

这方面,从苏纳克吃素(不食用动物制品甚至连很多调料都属于他的禁食范围),以及手上佩戴的红白“梵线”可以判断出,他可能是个“高贵的”婆罗门种姓。

印度为何喜欢吃咖喱(印度人为什么总爱以)(1)

印度教中的“梵线:,只有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有资格佩戴。根据种姓,又细分了不同的颜色和款式——婆罗门红白、刹帝利黄白、吠舍则用黑色。而首陀罗和贱民,则是严禁越界的。

印度为何喜欢吃咖喱(印度人为什么总爱以)(2)

极力推崇印度教的莫迪总理属于吠舍种姓,按规矩戴的是黑色梵线

然而,虽然苏纳克长相和信仰都很“印度”,但他的英语腔调,却跟那些保守党的托尼老爷们并无区别,没有一丝人们熟悉的“三哥咖喱味”。

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搜一搜最近里希·苏纳克和工党领袖凯尔·斯塔莫在下议院辩论的视频。

你会惊讶地发现,高潮阶段的英国下议院会场,可比任何一个不守纪律的大学课堂,都要乱得多。

哪怕是首相发言,台下也总是乱哄哄的一片吵闹声。

表示同意的,要重重地发出感叹;而更常见的,都是反对者们的此起彼伏的嘘声。

那场面,有点像是议员们在集体“捧哏”。

印度为何喜欢吃咖喱(印度人为什么总爱以)(3)

议会辩论现场

如果光听的话,你完全感觉不到这是个盎撒人和一个印度裔的辩论。

当然,你可以说,那是因为苏纳克属于典型的移民“二代半”,上世纪60年代,他们父母还很小的时候就跟家里的长辈从大英帝国的前东非殖民地移民到了英格兰南部。苏纳克在英国土生土长,接受的是全套的英式精英教育,他说一口牛津英语,也是理所应当的。

不过,有意思的是,你再看苏纳克夫人,据说比已故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还要富有的阿克沙塔·穆尔蒂,她的英语腔调就特别分场合了。

阿克沙塔·穆尔蒂女士长期居住在英国但同时拥有着印度和美国国籍。斯坦福MBA学历的她,在西方说英语,咖喱味并不明显;但如果在印度国内,或者在海外的印度人圈子里,她则会直接“切换”到“咖喱模式”,充满了南亚风情。

印度为何喜欢吃咖喱(印度人为什么总爱以)(4)

夫妇二人和两个闺女(娘家势力强大的阿克沙塔婚后并没有改夫姓,这在当今英国也很常见)

这个...老实说,也没啥可大惊小怪的。因为,咱们中国人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的那个“标准英语发音”,其实在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历来,只有“纯正的xx式英语”,不存在所谓的“纯正英语”。

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各自都有本国的“标准口音”,甚至在某国的某些地区,仅隔着几个街区,发音的腔调就会大相径庭。

比如,中上层人士活动的伦敦西区和穷人聚集的伦敦东区,他们之间的口音,甚至词汇的差距之大,搞得有时连互相交流都很困难,还得辅助上肢体语言。赫本的老电影《窈窕淑女》演的就是这么个现象。

印度为何喜欢吃咖喱(印度人为什么总爱以)(5)

还有苏格兰口音,没接触过的话,你猛地一听,可能都很难察觉出对方说的是——英语。

但大多数苏格兰人却并不会因为这个而感到自卑,反倒认为这样的口语,更能彰显苏格兰民族的独立性和自豪感。

可能,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出于苏格兰语已经几乎失传,当地人只得退而求其次,用一口苏格兰式的英语,来表达民族性格吧。

印度为何喜欢吃咖喱(印度人为什么总爱以)(6)

原本,自20世纪初广播开始逐渐普及后,英国也曾很卖力气的普过Received Pronunciation(RP英语),大概就类似于咱们中国普通话。

印度为何喜欢吃咖喱(印度人为什么总爱以)(7)

但进入本世纪后,为了“体现政治正确”,以BBC为代表的英国主流媒体,竟然又开始有意让各个地区的主持人和记者用他们本地的口音进行播报。

因此,即便是英国人说英语,发音都千奇百怪,印度人的咖喱英语,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咖喱味浓郁的印式英语,原本就被认作了国际标准英语的一种。

早在印度独立之初,英语就被定为了官方语言之一,属于印度160多个民族相互沟通的主要语言。

因为,按照当年的印度国情,所谓的“主体民族”说印地语的印度斯坦族,也仅仅是相对而言,占比一半都不到。其他各地人的母语有乌尔都语、泰米尔语、泰卢固语、旁遮普语、孟加拉语、古吉拉特语、卡纳达语等等,算下来,大大小小的差不多有400余种。

印度为何喜欢吃咖喱(印度人为什么总爱以)(8)

印度最主要的几种民族语言使用情况

这导致,在1947年印度独立代表大会上,议员们都操自己民族的语言,沟通起来都很困难,英文反而成了最好的交流工具。

于是,当年的印度精英层就直接把英语当成了“国语”之一——不同的民族之间,用英语交流,也自然不存在谁刻意去“将就”谁的问题了。

类似的还有曾经的英属印度殖民地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斯里兰卡等等,受过教育的南亚人们基本都能说上比较“流利”的英语。

这样一个庞大的英国官方用语群体,自然无法被忽略,因而,印式英语,就成了国际标准英语的一个派系。

印度为何喜欢吃咖喱(印度人为什么总爱以)(9)

再加上印度人的那种莫名的“原生自信”,让他们往往不会因自己夸张怪异的口音而感到丝毫羞怯,反而是充满了自豪,一张口就滔滔不绝,能把英语为母语的洋人们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在西方刷足了存在感。

印度为何喜欢吃咖喱(印度人为什么总爱以)(10)

王储面前,苏纳克一直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滔滔不绝的妻子

除了英国这边,美国的印度人也一直搞得风生水起。

印度为何喜欢吃咖喱(印度人为什么总爱以)(11)

印度为何喜欢吃咖喱(印度人为什么总爱以)(12)

在海外,同为亚裔的印度裔,跟主要侧重学术的华裔比,之所以能在政商界全面开花,除了他们那个“能说会道”民族性格,更是因为,印度人大多在表达上相对主动、自如,不太会拘泥于口音上的偏差,词能达意即可。

更何况,对于多数印度人来说,他们打心底里,对自己的口音就充满了自豪感。

印度为何喜欢吃咖喱(印度人为什么总爱以)(13)

印度为何喜欢吃咖喱(印度人为什么总爱以)(14)

而咱们中国人说英语的时候,却总是羞涩地纠结于发音和语调的“字正腔圆”,往往会让意思的表达在流畅度和感染力上都逊色不少。

另外,印度人素来爱忽悠,只说不干,就喜欢高谈阔论地给老板画大饼,随便个议题都能说得起飞。

正因为他们话多说得好听,加上只说不做所以鲜有犯错。而华人往往是只做事不说,因此做错事的机会比印度人大很多。

在西方那个环境,却恰恰是——不怕懒人磨洋工,就怕勤快人做错事。做错了,比不做影响更坏。

也正是这么个道理。敢于善于表达,滔滔不绝的印度裔,总能抓住更多机会,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

遇到事儿的时候,反倒可以高高挂起,甩个干净。

印度为何喜欢吃咖喱(印度人为什么总爱以)(15)

印度为何喜欢吃咖喱(印度人为什么总爱以)(16)

跟印式英语类似的,还有Singlish(新加坡英语)。

Singlish在中式英语的基础上,还混合了大量粤语、闽南话、马来语等元素——英文词汇 混合语法 以中文为主体的语气和语调的“大杂烩”。但通常也被认为是国际英语口音的一种,算是英语的“方言版”。

印度为何喜欢吃咖喱(印度人为什么总爱以)(17)

还有咱们总觉得不够“洋气”的“中式英语”,在一些外交场合要体现的,其实就是咱们的“中国特色”,是一种特意训练出来的口音。

国际场合上,翻译或者外交人员必须时刻体现本国的立场。

试想一下,如果译员使用美式口音进行翻译,是不是会让听众们下意识觉得该国家的状态比较亲美,而用英式口音则是对英国有更多认同感,万一再来个印度式英语.....

一个中国的外交人员,操着《唐顿庄园》中伯爵小姐那样的英式贵族英语,或者《纸牌屋》里的美国“波士顿口音”来发表中国自己的立场、看法和态度,观者难道不觉得“出戏”吗?

所以呢,连拿着英国护照,或者以英语为官方用语的人,他们的口音都千奇百怪,咱们这些非母语者,却要死死地揪住所谓“纯正英语”的执念,的确没太大必要。

印度为何喜欢吃咖喱(印度人为什么总爱以)(18)


最后,简单说说印式英国的几个发音规律。

1.清辅音变成浊辅音:t-d,如to -do

b-p,如 people - beople

k-g,如 cost -gost

r-l,如very -vely

2.th全部变成d

that - dat

this - dis

thank -> dank

thirty -> dirty

典型的就是,我办公室的一位大哥,他早前在新加坡工作的时候,问一位印度人年龄。

乍一听——dirty tree!?脏树???

冷静下来再一品,原来是thirty- three!

此外还有元音,往往不会被读出来,直接给忽略了,而重音很多时候则跟英美的发音正好相反——应该在前的它在后,应该在后的它在前。

其他的还有很多很多,所以在不熟悉他们的发音规律的情况下,你面对一个语速很快,滔滔不绝的印度人,连蒙带猜地听起来,确实相当伤神。

不过,换到英国第一夫人阿克沙塔·穆尔蒂这样的印度精英阶层,他们的口音,总是会因人而异地按照不同场合进行切换,这就有些类似于咱们对方言和普通话的运用手法。

印度为何喜欢吃咖喱(印度人为什么总爱以)(19)

通常,对于任何一个印度精英层来说,哪怕你能说一口“洋气”的牛津英语,但你回了印度,见到老家人,还是得切换到“咖喱模式”,否则,难免会被批评——忘-了-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