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的故居及祖墓 南充市郊贾大滩

文天祥的故居及祖墓 南充市郊贾大滩(1)

贾大滩瀑布

与南充市区相隔35公里,与西充县城相距18公里的贾大滩,其地貌和植被,左看右看似乎都没有什么神奇之处。然而,近年来,这里却成为西充打造中国农业公园的一块香馍馍:当地一位返乡创业者计划投资几十亿元,将这里打造成为南充后花园中的“花溪里”。

文天祥后人隐居地、老君山白马、贾大滩河底木经书、千年古盐井、川北罕见的冰瀑布……这里,有太多的自然奇观、人文以及神话般的传说。

秋分时节,记者赴当地采访,试图通过耳闻目睹,揭开贾大滩神秘的面纱。

无名小河沟流过狭长盆谷

贾大滩其实就是当地的一条小河,因为小河没有名字,当地人取此名以代替。

在西充县华光乡,贾大滩并不起眼。虽然如此,它从西充县仙林镇发源地一路流过,经华光乡后,再一头扎进顺庆区双桥镇,并从这里流入芦溪河。

贾大滩在华光乡境内,有一段神奇的河流。它弯弯曲曲在水磨庙村流过3公里多后,突然“消失”。原来,受前面一座山头阻挡,它急转直下从山头的一侧悄悄流向远方。河水依然前流,而它的身后,却留下一段众山头包围的盆谷。

从市区前往贾大滩,有一条近路:从潆新路抵芦溪后,前方不远处拐向大林,在到双桥镇的途中,向左拐入一条村道路,约3公里多路后,贾大滩便出现在眼前。

行走在荆棘丛林中,贾大滩湍急的河水,夹杂着轰鸣的响声。30余米深的河沟,被原生态的植被包裹着。脚下除了一人高的草和灌木,几乎没有路。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我们一行深一脚、浅一脚地探行,好不容易才走到河边。

此时,我们才发现,那轰鸣声原来来自一道瀑布:一道岩坎上,断头的河水从天而降,巨大的水帘像一块白色的绸缎,悬挂在天地之间,瀑布飞下时形成的雾气,满天飞舞。瀑布左侧不远处,还有一道规模稍小一点的瀑布。当地人介绍,这个瀑布有时会断流,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冬天的时候会形成瀑布冰柱。

顺着瀑布所在的山岩移行,岩壁上处处可见渗水,滴滴答答时而从头顶掉下,时而顺着岩壁流下。滴水之处,随处可见钟乳石。“这些水滴在冬天时,也会形成一条条的冰柱。”引路的村民说。

山腰岩洞系文天祥后人住地?

贾大滩中段有一座洞子岩山,海拔高度200余米的此山山腰,并列着一排大大小小10来个山洞。

对于这一排山洞,当地村民曾有过多种猜测,有人说是自然形成的,也有人怀疑系人工打凿。去年夏天,当地有村民大胆攀入一个洞内,发现里面不仅有石床、石桌,还有石凳。让人意外的是,洞里残存一块石碑。据石碑上文字记载,立碑人叫文佳、文道清,立碑时间为清嘉庆四年。

水磨庙村村主任文应双介绍,该碑揭示了一个惊天秘密:宋代抗元名将文天祥的后人,曾在这里居住过。

据该碑不完整记载,当年文天祥遇害后,其弟文天龙一家为躲避殃及,一家老小举家悄悄迁徙。至贾大滩后,就着洞子岩山腰凿岩洞,洞凿好后就此居住。

“石碑上保存有这样一句话:过去人人求我,现在我求别人。”文应双等文氏族人分析认为,此话暗示着文天龙家曾经的显赫。

华光乡水磨庙村姓文的村民占80%。毗邻的喜凤山村、船嘴庙村文姓占50%。关于当地文姓的来历,除了文天祥后人一说外,还有一说系湖广填四川而来。

现有史料对文天祥多有记载,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为后世人们耳熟能详。但究其生平,所载仅有家人,并没有其弟的详述。

文天祥究竟有无胞弟,是否叫文天龙,现似已无证可查。如真有其弟,并因为哥哥被害而躲避株连,从其家乡江西吉州远道入川,路之遥,道之艰,可见一斑。至今,洞子岩山嘴的赤脚石上,还保留着一座古墓,相传里面葬着文天龙。有趣的是,赤脚石五块并排的石头如同人的五个脚趾头,每个趾头长有一株树。

古盐井生产消失于“大跃进”

2013年,华光乡返乡创业者孙伟,迷上了贾大滩的自然与人文。在乡、村的支持下,他特地邀请北京一家公司,为贾大滩的未来开发进行规划。

去年秋,水磨庙村组织村民整地时,在一个名叫金房子的河边地坎处,发现4个圆洞。后经四处讨教,在当地一名九旬老人的点拨下,终于闹明白,这4个圆洞原来系古盐井遗址。

在南充一带,历史上曾有产盐的史载,如阆中、南部等地。至今,南部县与阆中交界的猫儿井,还残留着些许盐井,流传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当地产盐的故事。而西充县华光乡这里的盐井,还真有些不为人知。

当地九旬的文姓大爷介绍,据老人口口相传,历史上这里产盐,所产的盐运往川北一带市场销售。“这四口古盐井旁的地坝,历史上就是一个晒盐的晒场。”

新中国成立前,贾大滩一带是交通要道,当地老人回忆,当时,西充至南充的大道,并非如今的国道212线,而是经过华光、进入顺庆的芦溪,再经搬罾、荆溪、舞凤进入南充城。

受交通影响,加上当地产盐,贾大滩历史上甚是热闹,商业繁荣。如今,这里的热闹已烟消云散,成为一段往事沉入人们记忆深处。

上世纪50年代末,当地受“大跃进”影响,一度大炼钢铁,劳动大军奔波于工地。为解决食盐暂时缺乏的困难,人们利用这几口古盐井生产盐,还真取出了盐卤。而这几口盐井的产盐史,正是结束于此时期。

贾大滩曾现筛子般大乌龟

一个月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将贾大滩盆谷的诸多柏树拦腰刮断。事发后,西充县林业部门派人调查,面对现场也感到震惊。

一段看似其貌不扬的盆谷,何来如此威力的飓风呢?要知道,要将近40公分胸径的柏树折断,在川北一带还真有些闻所未闻。

后来人们到现场分析发现,这股飓风的形成,应该与当地的地形相关。原来,贾大滩的盆谷四周被山阻挡,骤然形成的风在地形的作用下,霎时变得威力无比,风眼过处,逢树变将其折断。

历史上,贾大滩盛产乌龟。上世纪80年代中期,西充县岱林人文永凤,曾来这里打龟。有一天,文永凤发现河边的一块巨石上,一只乌龟正在晒壳。“远远看去,乌龟有筛子那么大,我用猎枪瞄准后连开了三枪,结果都没有打中。”如今已从西充县盐业公司退休的文永凤对人讲,自那以后,他再也不打乌龟了。

当地人对贾大滩传说最广的,当数木经书了。相传,清道光三十二年,当地人因为抗旱,采用土法抽水,结果将贾大滩河水抽干了。此时,河底露出3块石碑,其中一块下面压着一本书。当地一名叫文司坤的人,拣起来翻看时,该书突然闪出一道金光。

文司坤将书拿回家后,从此变了个人似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村民眼中,他要啥有啥。

有一天,岱林逢场,文司坤邀上几人赶场。途中遇到有人在插秧。在同行的怂恿下,文司坤与几个插秧人打赌:天黑前如插不完秧,倒赔2升米。反之,文司坤赔插秧人。结果,文司坤变戏法一样让秧田里出现大量的鱼,几个插秧人只顾捡鱼,延误了插秧,结果赌输了。(记者 李波 文/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