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

有故事的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1)

天地玄黄 (tiān dì xuán huáng),

宇宙洪荒 (yǔ zhòu hóng huāng)。

日月盈昃 (rì yuè yíng zè),

辰宿列张 (chén xiù liè zhāng)。

……

了解河北区或者在这生活的人们,肯定都会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河北区的道路命名不像其他的“滨江道、营口道、卫津路、红旗路……”?而是“天纬路、地纬路、元纬路、黄纬路……”,这个既有历史又有寓意的地名,是怎么来的呢?今天和大家来聊一聊《千字文》和河北区的关系。

有故事的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2)

首先了解一下《千字文》的成书背景

《千字文》根据史书记载,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 —549年)编成的,其编者是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因为他犯了错误,梁武帝就处罚他,要他一夜之间写一千个不同的字,而且要构成一篇文章,如果作不出来就问罪,作得出来就放了他。结果他以一日一夜的时间写成了《千字文》,头发都白了。古人多简称其为《千文》,它在“三、百、千”中虽排在最后,但其成书时间却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确切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部书。

《千字文》这部问世1400多年的童蒙读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千字文》命名道路,体现出当时的人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尊崇与继承,也给河北区带来了浓郁的历史韵味文化底蕴。

有故事的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3)

中山路:光绪二十九年天津最宽的马路

有故事的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4)

1902年8月,新任直隶总督袁世凯从八国联军“督统衙门”手中接管天津,开始在海河河北规划建设新区块。明代设卫建城形成的传统城厢、近代列强强划的租界,于这两大区域之外。

“光绪年间,袁世凯督直时辟为大经路,直抵京奉路,所谓新车站。又横辟纬路,以天、地、元、黄、宇、宙、日、月等字别之。此间经路、纬路,皆从前荒墟弃壤也。”民国地方志这段记载,基本概括了史称“河北新区”规划建设的起步情况。

1902年天津成为直隶省省会后,开始进行城市建设,在老城区和租界地之外(俗称“中国地”)的地区,得以迅猛发展,使天津初步具备了大都市的规模和风貌。在当时所谓“中国地”中发展最快的,就在直隶总督衙门所在地(位于大经路的南端,即今大胡同西)及其周边地区,全力打造的“河北新区”。

光绪二十九年十月初九(1903年11月27日),金钢桥竣工。同时,建成了自新区南端金钢桥通往北端河北新车站(今天津北站)的道路,称大经路(今中山路),在当时是天津最宽的马路。

“河北新区”的范围大体是:以中央大道———大经路(今中山路)为中心,南起金钢桥,北至北站,西至新开河,东到金钟河大街的大片地区,形成了由几十条道路组成的经纬分明、整齐划一的道路网。

“河北新区”的布局,是以中山路(曾经叫大经路)作为轴线,修建了与大经路平行的二、三、四、五经路(今二、三、四、五马路);沿经路自南至北,修建了多条纬路。使整个河北区形成了一套经纬纵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地名里有故事 史料记载细说端详

有故事的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5)

《河北区志》记载,这一地段被规划为“河北新区”,形成了由几十条道路组成的泾渭分明、整齐划一的道路网。大经路(今中山路)周围的道路命名,也是天津第一次统一规范命名城市街道:

南北向辟有与大经路平行的二经路、三经路、四经路、五经路、六经路;东西向则取《千字文》中“天地玄皇,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律吕调阳,玉出昆冈……”等几句,分别命名了天纬路、地纬路、元纬路、黄纬路、宇纬路、宙纬路、日纬路、月纬路、辰纬路、宿纬路、律纬路、吕纬路、调纬路、阳纬路、昆纬路、冈纬路等道路,虽然现在有些路的名称已经修改或者不存在了,但是大体上还是都保留了下来。

看到这肯定有人会问,应该是“天地玄黄”怎么是“天地元黄”呢,这里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清代版本里面,康熙帝名玄烨,“玄”字是常用字,清代避讳“玄”字的办法,或是缺最后一笔,或是用“元”字代替。

另外一种说法是:从宋代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千字文》中可以看出,为了避先人讳,他也改了不少字,如“玄”“殷”“树”“恒”。

所以在一些版本里就改成了“天地元黄”,所以才会有“元纬路”的命名。

命名道路寓意:开辟、新生

有故事的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6)

“天、地、元、黄”4条纬路,是《千字文》的第一句:“天地玄黄”,“元”即“玄”,意思是天地开辟之初;“宇、宙”2条纬路,来自《千字文》的第二句:“宇宙洪荒”的前2个字,意为“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日、月”2条纬路,来自《千字文》的第三句:“日月盈昃(ze)”的前2个字,意思是天地既开辟,则有日月垂像于上;“辰、宿”2条纬路,来自《千字文》的第四句:“辰宿列张”,意思是说辰、宿陈布于天;“律、吕、调”3条纬路,来自《千字文》的第八句:“律吕调阳”,律吕者,所以调和阴阳也;言阳而不言阴者,省文以就韵。

传承历史文化

有故事的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7)

以《千字文》命名道路,正是中华民族传承历史文化的最好明证。这种命名方式具有开创性价值。在这以前的天津老城厢,多以方位、建筑、风物命名;租界的街道多以风物、中外人名、地名和数字命名;民国以后,天津的街道多以省市名而命名,大体南北为路,东西为道。河北新区纬路以《千字文》命名,开拓创新,独特新颖。

这种命名方式传承了中华的优秀文化。把中华传统文化运用到道路命名中,使中华文化继续延续,使人们在行路中便可实感亲受,而且这种命名道路的方式使街道的布局更为科学合理。纬路由南向北,以《千字文》命名,这种序列化的命名方法,既有历史意义,又有深远影响,对今天的地名规划仍具有参考价值。

有故事的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