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为啥攻不下西陵(不为人知的羊祜)

不熟悉魏晋这段历史的,可能连羊祜的名字都没听说过。

羊祜,字叔子,今山东费县西南人,出身于汉魏名门士族之家,是曹魏末年西晋初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羊祜为啥攻不下西陵(不为人知的羊祜)(1)

羊祜出生名门,家世显赫,是典型的高富帅。从羊祜起上溯几世,羊氏各代皆有人出任二千石以上的官职。羊祜的祖父羊续,为汉末南阳太守,父亲羊衙为曹魏时期的上党太守,母亲是汉代名儒、左中郎将蔡邕的女儿。另外羊祜的姐姐嫁给了司马懿之子司马师为妻,而羊祜本人的妻子则是曹魏皇室成员夏侯霸的女儿。青年时期的羊祜也因博学多才、善于写文、长于论辩而盛名于世,是不可多得的俊年才子。

但他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谦虚低调,为人清廉谦恭,毫无官宦人家奢侈骄横的恶习。

他年轻时曾被荐举为上计吏,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事、秀オ,五府也请他做官,他都谢绝。有人把他比做孔子最喜欢的学生--谦恭好学的颜回。羊祜第一次接受征辟是在司马昭执政时期,朝廷公车征拜,羊祜才出来做官加入司马氏集团,并逐渐上升为该集团中的重要人物。

羊祜为啥攻不下西陵(不为人知的羊祜)(2)

羊祜先后身居要职,并做出重大政治、军事、经济和民生方面的政绩。

曹髦统治时期,他先后出任中书侍郎、给事中、黄门郎等职。到魏元帝时期,羊祜调任为秘书监。到司马炎建五等爵制的时候,羊祜以功被封为巨平子爵,食邑六百户,不久,又被拜为相国从事中郎,与司马炎的另一心腹荀勖共掌机密。司马炎代魏前夕,羊祜被调为中领军,统领御林军,掌管京城内外戍卫。司马炎受禅后,以羊祜佐命之功,羊祜进号为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晋爵为郡公,食邑三千户。羊祜担心引起贾充等权臣的妒嫉,于是固让封公,只授侯爵。泰始初年,司马炎曾改任羊祜为尚书右仆射、卫将军等职。

西晋建立以后,晋武帝司马炎积极筹划消灭孙吴政权的战争,以实现统一大业。泰始五年,即公元269年,司马炎除任命大将军卫瓘、司马伷分镇临淄、下邳,加强对孙吴的军事布置以外,又特地调任羊祜为荆州诸军都督,镇守襄阳,进行战前准备。

羊祜到任时,荆州的形势并不稳固。荆州地区的老百姓的生活很不安定,戍兵的军粮也不充足,所以羊祜首先把精力放在了对荆州的开发方面。羊祜禁止辖下的镇将以建造府第的名义扰民,开始大量开办学校,允许晋吴两国间的边民自由往来,尽最大能力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不久,羊祜设法使孙吴撤掉了对襄阳地区威胁最大的石城驻军,这样便抽出一部分军队进行生产活动。他把军队分作两半,一半执行巡逻戍守的军事任务,一半垦田,只当年羊祜所统率的军队就垦田八百余顷,年底收获的时候,打下的粮食足够十年的军需。经过羊祜的这些措施,荆州的社会秩序迅速地安定了,军队的战斗力也得到了增强。羊祜的成就得到了晋武帝的肯定,为表彰他的功绩,下令取消江北所有的都督建置,授予羊祜南中郎将的职务,指挥汉东江夏地区的全部军队。不久,羊祜又被加封为车骑将军,并受到开府如三司之仪的特殊待遇。

羊祜对孙吴的军事策略,他一面采取军事蚕食,另一面则提倡信义,以积蓄实力,瓦解孙吴,寻找灭吴的合适时机。羊祜先派兵占据了荆州以东的战略要地,先后建立五座城池,把石城以西的土地都纳入西晋的版图之中,以牵制孙吴。在荆州边界,他针对孙皓的残酷无道,对孙吴的百姓与军队讲究信义。羊祜每当发生军事冲突,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部将中有主张偷袭的,羊祜就用酒将他们灌醉,不许他们再说。有一次,部下从边界抓到吴军两位将领的孩子。他知道后,马上命令将孩子送回。羊祜经常释放被俘的敌将,对战死的吴人也厚礼殡殓,送交对方。行军路过吴国边境,如果晋军使用当地的粮草,他都要下属按数作价给予赔偿。打猎的时候,羊祜约束部下,不许超越边界线。凡是被吴人射杀的禽兽,他都送还对方。对于投奔西晋的吴军将领,羊祜更是格外优待。羊祜这些做法,使对方心悦诚服。吴国人十分尊重他,不称呼他的名字,只称“羊公”。许多人受到感召而投降于他。陆抗虽然看出了羊祜的打算,但也无可奈何,他只好告诫部下说:“羊祜专门做好事,如果我们专门干不好的事,这不等于说,不用打仗,我们就让人家制服了吗?现在,我们只要守好边界就行了,千万不能光想占对方的小便宜。”结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晋吴两国的荆州边界线保持着和平的状态。

成宁二年十月,即公元276年,晋武帝改封羊祜为征南大将军,恢复他贬降前的一切职权。而经过七年的练兵和各项物质准备,荆州边界的晋军实力已远远超过了吴军。这时候,陆抗已经病死,孙吴在荆州前线没有人再能和羊祜抗衡。孙皓的残暴统治更使得吴国政治昏暗不堪,将疑于朝,士困于野,民怨鼎沸,孙吴内部危机四伏,灭吴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羊祜不失时机地上书给晋武帝请求伐吴。但羊祜的建议遭到了朝内许多大臣的反对,以权臣贾充、荀勖等人的态度最为激烈。他们认为西北地区有鲜卑人的骚乱问题,所以不应该同时进行灭吴战争。晋武帝的态度犹豫,当时除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等少数人外,羊祜的意见没有为众臣所接受,灭吴建议被搁置了。羊祜对此十分痛心。

咸宁四年八月,羊祜身染重病。返回洛阳后,他抱病中对晋武帝一再一次陈述了伐吴主张。后来,因病势沉重,羊祜自知不能长久了,他对前来探病的张华说:“孙皓昏庸暴虐,现在灭吴可以不战而克。如果一旦孙皓不在了,吴国另立有为的新君。我们虽然有雄兵百万,也不容易灭掉它了。吴国终将成为我们的后患!”他的主张得到了张华的赞同,于是羊祜高兴地说:“你是能使我志向得到实现的人。”这时候,晋武帝也意识到了机不可失,他要求羊祜带病指挥灭吴的战争。羊祜回答说:“灭吴,不一定非要靠我指挥。功名的事,我并不挂在心上。如果有合适的人选,我会推荐他的。”这年的十一月,羊祜病故,终年58岁。临终前,他向晋武帝举荐杜预接替自己的职务。

西晋灭亡孙吴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争,其标志着自东汉末年以来分裂割据状态的结束,使中国重归一统。羊祜虽没能亲自指挥这场战争,但他为规划、准备这场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晋武帝在灭吴后曾流着眼泪,追忆羊祜的功绩,他说:“这都是羊太傅的功劳啊!”

羊祜为啥攻不下西陵(不为人知的羊祜)(3)

羊祜为啥攻不下西陵(不为人知的羊祜)(4)

羊祜的死讯传到荆州,人们闻讯莫不痛哭流涕,襄阳城罢市,街头巷尾一片哭泣之声。就是孙吴的守边将士知道消息后,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襄阳老百姓为纪念他,在羊祜生前喜欢游憩的岘山,刻下石碑,因人们一看见石碑就想起羊祜落泪,所以这块碑又名“堕泪碑”。

泪碑碑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在羊祜死后,每逢时节,周围的百姓都会祭拜他,睹碑生情,莫不流泪,羊祜的继任者、西晋名臣杜预因此把它称作堕泪碑。历代诗人都以此提笔作诗,其中就包括襄阳人孟浩然的《与诸子登砚山》最为出名。表达了其望碑而感慨,想到了前人的流芳千古,顿生黯然的伤情。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羊祜为啥攻不下西陵(不为人知的羊祜)(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