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将雪夜袭蔡州(杜子孚英雄血染冀鲁边)

文|张居明

一代名将雪夜袭蔡州(杜子孚英雄血染冀鲁边)(1)

(杜子孚烈士)

红色摇篮冀鲁边

血雨腥风长夜天

同仇敌忾驱倭寇

前赴后继意志坚

14年抗战,在冀鲁边区这片光荣的土地上,边区人民群众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生死与共,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同日本法西斯强盗进行殊死搏斗,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倒在这片热土上,书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山东省宁津县张大庄镇后郑村杜子孚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之一。

后郑村距离宁津县城25公里,隶属张大庄镇。清朝中期由杜集镇(原张学武乡)小杜庄迁移而来。现有三百余口人,杜姓在该村占百分九十以上。 1916年6月杜子孚(杜兰友)出生于后郑村。1934年,18岁的杜子孚考入天津第一师范学校。此时大汉奸殷汉耕投靠日寇,组织“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激起北京爱国学生发起“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杜子孚积极响应,当选天津学生运动委员会委员,他带领同学贴标语、发传单,到街头巷尾宣传抗日救亡道理,参与组织了天津市大中学生举行的“一二、一八”大游行,揭发汉奸投降卖国行径。1936年初活动失败后他又回到家乡后郑村。不久,又考入泊镇省立第九师范。期间,他继续组织同学开展抗日活动,宣传抗日思想。街头集镇上,他身穿大棉袍子站在高高桌子上讲演,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大冬天,他情绪激昂,不时振臂高呼,直讲得嘴角出白沬,头上冒出热汗来。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辍学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不久经共产党员张文轩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找到中共津南特委组织委员马振华,要求参加抗日队伍。马振华了解杜子孚的情况,对他说:“我们正在冀鲁边各县组建‘战地动员委员会’,组建抗日队伍,发动全民抗战。你家在南皮,熟悉情况,工委决定派你回去组建‘战委会’,由你担任主任。”杜子孚爽快地接受了任务。

1938年,他动员父亲典当家中土地支援抗战,又积极劝说父母、岳父母、妻子、大哥、侄子参加抗日活动。他家里挖有地洞,每次组织上在他家开会布置任务,都由他妻子刘淑贞担任放哨望风任务。她在门口佯装纳鞋底观察附近动静,一有可疑情况,她就用招呼鸡当暗号警示开会的人及时转移到地洞里去。有时部队的伤病员也安排在他家休养。虽然后郑村离鬼子的炮楼所在地大白村不到二里地,但从未被敌人发现,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保护了抗日干部和伤病员的安全。1939年,他被组织上调任冀鲁边区一地委委员兼民运部长,并先后任中共陵县县委书记和中共冀鲁边区二地委书记。1941年,调任一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

1942年6月19日凌晨3时,日军纠集泊镇、德州、连镇、沧州二万余日伪军对边区发动大规模"扫荡"。军区在东光县大单乡四柳林村(宫家柳林、王家柳林、赵家柳林、孙家柳林)开会时被几十倍于己的敌人包围。在这次遭遇战中,杜子孚处惊不乱,沉着应战,大胆指挥,果断掩护其它首长撤退,他自己带领战斗力最强的警卫排同敌人展开白刃战。最后杀出一条血路,突出重围。这次战斗,从拂晓一直打到第二天中午,日伪军伤亡数百人,战士们从前夜一直到现在水米未进,到了最后已经精疲力尽,不幸再次被敌人包围,终因寡不敌众,300多人在战斗中牺牲,40余人被俘,被俘者宁死不屈,均被杀害。

杜子孚在战斗中负伤,但他仍坚持指挥直到最后壮烈牺牲,时年26岁。同时牺牲的还有冀鲁边一专署专员、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石景芳,冀中赴冀鲁边参观团负责人(冀中三分区地委书记)翟晋阶,冀鲁边组织部长邸玉栋,妇救会主任崔兰仙,一专署文救会主任吕器,一地委副秘书长赵德华等干部。

杜子孚牺牲后,他妻子刘淑贞(后在青岛人民银行任职)擦干眼泪,埋葬丈夫,带上七岁和五岁的两个儿子辗转找到一地委要求参加革命队伍,接过丈夫的枪,继续战斗。他说:“子孚为革命牺牲了,日本鬼子还没有被赶出中国,我要用他战斗过的枪继续去杀鬼子。”每次行军打仗,战士们都轮流背着两个尚未成年的孩子,他们说:“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杜政委的儿子,就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住革命的根。”

在2014年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杜子孚名列其中。

而杜子孚全家可谓满门忠烈:他父亲多次为革命典当家产、土地支援抗战;岳父刘银河被鬼子残忍地砍下头颅;岳母被敌人打得昏死在雪地上;哥哥杜兰普是村党支书记,带领群众积极抗日除奸,曾秘密处决了一个向鬼子告密的汉奸,在一次鬼子扫荡时,一地委宣传部长张白水正在他家养病没法行走,他和二儿子杜书湘硬是用草筐抬着张白水飞跑20多里,脱离了危险。三儿子杜书平也是位革命烈士,曾任一地委交通员,被捕后隐瞒了身份,1943年1月在北平被敌人杀害。就连他最小的五儿子才13岁也经常为部队送信传情报。一次在送信途中遇到鬼子,他躲避不及,他在前面跑,鬼子在后面追,跑到鬲津河(今漳卫新河)岸时被鬼子开枪打倒在地。鬼子走近一看只是个孩子,便扬场而去。过后,杜兰普把他背回家,发现子弹从肩部穿出,未伤及要害。从此,他也正式参加了革命(建国后在禹城市农业局工作)。

而在战士背上长大的杜子孚两个儿子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杜子孚长子杜书瀛长期战斗在航天一线,曾与两弹元勋邓稼先在同一研究所工作,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次子杜书华在北京某高校任博士生导师,是著名作家、美术家。

令人道奇的是,在河北省沧州市的南皮县、东光县和山东省德州市的宁津县、陵城区、乐陵市党史上,记载着杜子孚分别是河北省南皮县人和山东省宁津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1925年时就有文献记载该地属南皮县,后郑村和附近村庄还属于河北省南皮县砥桥镇。所以,沧州市文档记载着是杜子孚是南皮人。这样,杜子孚这位抗日英雄流芳冀鲁边,为山东河北两地后人所景仰。

作者简介:张居明,男,山东省宁津县人。德州市作协会员,痴爱文学,发表作品数百万字,多次在全国征文中获奖。

壹点号玉河微澜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