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教在哪里建的(全真教的发祥地)

车驶入威海时,就觉出这个海滨城市的安静与整洁。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喜欢。难怪很多东北人退休后,选择到这里生活,确实是宜居之地。

在威海,朋友问我们想去哪里游玩。已经不想再去看海,总觉得海边都是相似的。而刘公岛是北洋海军的重要基地,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想想这段屈辱的历史,就不想去那里。

倒是对圣经山感兴趣。圣经山是“海上仙山之祖”昆嵛山的支脉,全真教的发祥地。山上有一块天然巨石,酷似老子头像。同时,在山顶矗立着一块长约15.6米、宽6米的巨石,其上刻有《太上老子道德经》上、下两卷。圣经山因此而得名。

全真教在哪里建的(全真教的发祥地)(1)

听上去很不错,可惜只是一个3A景区。提前问过本地人,得到这样的建议:“那里荒凉,如果是仅仅爱好爬个山,看看农村景象啥的还行,别抱有太大希望。景区已年久失修,尤其那个停车场。威海的道教圣地,除了圣经山还有三个地方。1、乳山圣水宫(免费);2、文登圣水观(收费,勉强比圣水观强点)。3、威海环翠区孙家疃八卦塔(免费,还能看海)。”

让我想起苏轼的那首诗:“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不去看看,总是遗憾的。等看过之后,才有资格感叹,不过尔尔。

全真教在哪里建的(全真教的发祥地)(2)

一直生活在嫩江市,周围只有佛教寺庙,对道教知之甚少。平时出去旅游,也只去过几个道观。临时突击了一本书,了解到现在道教分为两大派系,南派为正一道,起源于东汉的“五斗米”道,由张陵创立;北派为全真道,金元时期由王重阳创立。

王重阳本是陕西咸阳人,游东海来此。在圣经山的“讲经庵”传经布道,创立了“全真教”,并收下七个弟子,后称“北七真”。其弟子邱处机后受成吉思汗嘉封,掌管全国道教,全真教成了国教,盛行一时。

全真教在哪里建的(全真教的发祥地)(3)

很惭愧,我最初对全真七子产生印象,是来源于金庸的武侠小说。比如马钰道长,不正是《射雕英雄传》里面郭靖的师傅吗?倒让虚幻的故事,引领了我的记忆。

可能提前做了功课,期待甚少,反而收获良多。网上说,“圣经山又是一座天然的道教博物馆,山上道教遗址遍布。满山皆神话,无处不天机,自古便被誉为人间仙境。”

全真教在哪里建的(全真教的发祥地)(4)

当我开始爬山时,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之前,对于道教的神仙系统,我也是进行了一番恶补的。

全真教在哪里建的(全真教的发祥地)(5)

先看到了月老祠和龙王庙,不愧于我国创立的宗教,会首先考虑到百姓的需要。比如姻缘,比如农业的风调雨顺。

全真教在哪里建的(全真教的发祥地)(6)

遇到不认识的雕像,发到今日头条上去问,果然有朋友知道,告诉我,那是虎力大仙。

全真教在哪里建的(全真教的发祥地)(7)

看到了简朴的三清、天地水三府之官殿,是石刻的,仍旧供有水果,和香火。看来经常有人前来朝拜。

全真教在哪里建的(全真教的发祥地)(8)

全真教在哪里建的(全真教的发祥地)(9)

最搞笑的是,有人把财神像也放在其中了,就是现代那种彩塑的财神,在原始的石像之中,格外突出醒目。

全真教在哪里建的(全真教的发祥地)(10)

喜欢听林间的山泉,水流淙淙。从前,只在听《云水禅心》那首音乐时,体会过这种幽静的感觉。

“空山鸟语兮

人与白云栖

潺潺清泉濯我心

潭深鱼儿戏

风吹山林兮

月照花影移

红尘如梦聚又离

多情多悲戚

南柯一梦难醒

空老山林

听那清泉叮咚

叮咚似无意

映我长夜清寂……”

而现在,歌词中描写的山涧清泉,就出现在我的眼前,令人心旷神怡。

全真教在哪里建的(全真教的发祥地)(11)

只有一段台阶陡峭,近乎九十度,之后就没有难爬的山路了。已经是午后时分,平时不午休就会犯困,不及时吃饭就会低血糖。可是现在,虽然没有休息好,一点没有犯偏头疼的毛病,还格外清醒舒适。是不是山间都是树木,氧气含量多呢?

到达峰顶时,海拔385米。看到了《道德经》刻石,它和我们相距了太久的光阴,被风雨侵蚀,已经模糊难辨。有人说,全真道七真人之一的马丹阳曾居紫金峰,其徒则久留此地。可以推断,圣经山的经文乃元代道士所为。不过,尚未得到证实。

全真教在哪里建的(全真教的发祥地)(12)

古人曾希望和石头一样坚固耐久,才会用它刻下自己的信仰。不论是石刻的书法,还是佛像,都曾是他们的一份寄托。就像天坛的回音璧,刻满了游客的“到此一游”,已经无法发挥回音的作用。想起那些荒野里的墓碑,同样荒芜了的还有被风化的名字。只不过,影响力总是有大小之分,其中的一部分成了文物,有历史的价值。就如同圣经山上,这些道教的遗迹。

全真教在哪里建的(全真教的发祥地)(13)

全真教在哪里建的(全真教的发祥地)(14)

有些思想,能够得以传承。就像今天,《道德经》仍旧被称为经典。比起刻在石头上,更为持久的是,烙印在一代代人的精神世界里,让那些不同时空的人,灵魂都得到震撼,都有共鸣。

天然老子头像位于紫金峰半山腰, 我们一直在努力分辨。王哥拿着景区地图,在寻找。杰哥大概确定了它的方位,觉得对面山上那块巨石可能就是。等出来时询问得知,从我们浏览的角度,是看不清它的全貌的。只能看到石像的耳朵。

全真教在哪里建的(全真教的发祥地)(15)

本来以为杰哥他们会累,毕竟他们前一晚没有休息好,还喝了些酒。没想到他们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杰哥还提议去圣水观,说那里有王玉阳亲自凿的打坐石屋。

全真教在哪里建的(全真教的发祥地)(16)

一下了山,那种清醒的感觉不见了,头脑又有些昏昏沉沉。平时没有对比,也没有这样强烈的感觉。我以为是自己累了,没想到其他人也有同感。圣经山真是一个好地方,可惜不是本地人,不能经常来这里游玩。

全真七子为马钰、丘处机、谭处端、王处一、郝大通、刘处玄和马钰之妻孙不二。公元1164年,其中的王处一(字玉阳)云游至一处,只见山外天寒地冻,而此处却溪水潺潺,草青树茂,遂建观于此。这就是圣水观。

全真教在哪里建的(全真教的发祥地)(17)

这里四面环山,还有冷矿泉。看到很多附近的居民,带了大小不一的水桶前来圣水洞接水。

全真教在哪里建的(全真教的发祥地)(18)

比起圣经山来,圣水观就正规多了,神像也庄严肃穆。石洞果然天然,寂静。很难想象出,那些修炼的道士,就是常年在这样简易的石洞里打坐。修行果然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毅力和付出。

全真教在哪里建的(全真教的发祥地)(19)

看到一个传说:金世宗年间,王玉阳率众弟子择尼姑顶前悬崖处,开凿岩洞。众弟子不辞劳苦,挖洞不止,三月有余,仅掘进五尺。玉阳见弟子有动摇者,便谓众弟子曰:“内有金鸽一双,获得,可成仙矣。”众弟子听后,用力倍增,又挖掘月余,果于洞深八尺处,获金鸽一双。弟子大为惊叹。玉阳知是师傅重阳所为,扬手将一双金鸽抛于天空,鸽子在天空盘旋一会,长鸣数声,朝烟霞洞方向飞去。岩洞凿成后,玉阳在洞上方亲凿“玉阳洞天”四字,供弟子修炼。一日,玉阳欲试众弟子是否凝心修炼,随风化虎一只,张牙舞爪窜入洞内。众弟子对虎视而不见,依然习经修炼如故。玉阳见状,复还原形,笑曰:“弟子成器矣。”

全真教在哪里建的(全真教的发祥地)(20)

不论哪个朝代,人们的追求都是如此不同。有人热爱功名利禄,有人渴望得道求仙。这或许就是世间的奇妙迷人之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