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为什么排名不高(为什么一定要上名牌大学)

坦率讲,当年熬夜苦读时,确实有过累得想骂人的时候。但学习之后的成就感和长进,就好像品过好茶后的无限回甘。作者:李柘远

为什么一定要上一所好大学呢?

北大、清华、哈佛、耶鲁这些地方,就那么值得人们前赴后继地向往甚至膜拜吗?如今“学历无用论”已不是新鲜事,既然这种观点获得关注乃至一部份 人的认同,就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吧?比如,最显而易见的是,当今很多商界精英、行业领袖都没镶过顶尖大学的金边:马云,马化腾,董明珠……更别提文艺圈的 一众人生赢家了。而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即使进了哈佛,也是在辍学之后才开创了各自的事业帝国。

且慢,请让我捋一遍“学历无用论”的逻辑:因为学历和往后人生的“成功”没有必然挂钩——所以学历并非必需——所以在哪儿拿到学历就没那么重要 ——所以好大学也就不是非读不可了。可是等一等,读大学,难道仅仅是为了给以后的事业做铺垫吗?上学,什么时候被简化成了如此功利的一件事?

让我们暂且抛开“成功”不谈——忽略“为以后的事业发达增添砝码”这件事后,读一所好大学,到底对一个人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结合耶鲁求学经历,我想聊一点自己的拙见。

耶鲁大学为什么排名不高(为什么一定要上名牌大学)(1)

好大学不只教你知识和技能,更教你怎么学知识长技能

在名牌大学读书几乎没有不累的。这个累,是苦心志,是劳筋骨。其实,名牌大学和普通大学用的教材很多时候大同小异,这也意味着所学知识的内容与 难度并不存在天壤之别。经济专业的学生都要从微观经济的供需关系曲线学起,英美文学专业的同学也都要读莎士比亚。我认为,优秀大学和普通学校在学习上的关 键性差异,不在于“学什么”,而在于“怎么学”——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有时真的很不一样。

同一个知识点,普通学校的学生可能只掌握了皮毛,背一背概念,练几道习题,浅尝辄止;名牌大学的学生却可能通过教授讲解、小班讨论、课外研究、 文献阅读、论文撰写等多种方法,很深刻立体地消化一个知识点。大二上博弈论(Game Theory)这门课。开课时,教授先带我们一起看了《美丽心灵》这部讲述博弈论大师、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约翰-纳什的电影,让我们初步了解了纳什其人、感 受到博弈论的美丽。学习博弈论最基本的“纳什平衡”时,教授不但通过“囚徒困境”等经典例子解释这个概念是什么,还让学生们试着设计出不同的博弈论情景 题,发给班里其他同学去找“纳什平衡”。

这样,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就能引申出各种learning practice,而每种practice又加深了我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直到今天,我还对博弈论的各种概念记忆犹新,这一定得归功于当时的深度学习。 再举个例子。在一些学校写论文,有时不得不说就是个“东拼西凑”的过程。“稍微查点资料,这里抄一些、那里再补一段话,改改措辞变成自己的“论点”,看上 去八九不离十,只要教授别刁难就能过关。”

在耶鲁,每篇论文都可以写得艰苦卓绝。为了理出一篇论文的arguments,我经常要干掉几本书、跑上几次图书馆、查过几回期刊数据库,有时 还需要和面对面教授交流观点。写的过程更是丝毫不能马虎,文章逻辑、遣词造句等方面都需要“庄严”对待;引用别人的观点和数据时,必须仔细做好注释、写全 “参考文献”,否则就算抄袭,可能被追责。有些大四学生甚至会用一整学期来“憋”一篇毕业论文。当终于得到教授的肯定时,我有两个大四好友竟然当场喜极而 泣。

经历这么多的“折磨”与历练,有必要吗?作为过来人,坦率讲,当年熬夜苦读时,确实有过累得想骂人的时候。但学习之后的成就感和长进,就好像品 过好茶后的无限回甘。知识学得很扎实这点自不用说,更重要的收获,还是通过深度学习所提高的各种能力:阅读力,写作力,分析力,批判性思维等等。这些能力 综合在一起,就加强了一个人的自学力。而好的自学力不但在读书时有帮助,在未来几十年职场的摸爬滚打里,也会使一个人获益无穷。

耶鲁大学为什么排名不高(为什么一定要上名牌大学)(2)

好大学,好在“好教授,好学生,好校友”

说起耶鲁的人就激动,有些扯远了。总之,若想在青春最好的几年里,结识一群高智商、高情商的人,和这群人成为朋友/事业伙伴/爱人,让他们给你 带去源源不断的积极影响和改变,你就应该努把力,考上一所好学校。我相信,哪怕是只有一丁点上进心的同学,也希望与优秀的人为伍,而不是和终日打游戏吃泡 面/发自拍修美颜/恋爱对象换不停/浑噩度日胸无大志的同学玩在一起吧。

名校 = 更好的平台,更多的资源 -->离“成功”更近

如果使人受益一生的学习能力塑造和出类拔萃的师生这两点“好”还不能说服你下决心为名牌大学的入场券拼一把,那么我们再聊一点实际的“好”。好 大学带给学生的机会和资源往往是顶尖的。而抓住一个好机遇,你的起点就可能比别人高一截,毕业后直接进入人生发展的快车道。好大学,好平台,好机遇——这 点其实挺不言而喻的,但我还是想分享一个在耶鲁的小故事。

大三上学期,我决定申请投资银行的暑期实习。每年夏天,华尔街的几大投行都会录取一些大三升大四的实习生,把他们分配到投资银行部、股票销售与 交易部、研究部等部门实习8-10周。实习生最多能拿到一笔相当于人民币8、9万元的薪水,表现优秀的还能提前获得全职录用。这么好的香饽饽,自然受到一 众大三学生的争抢。

耶鲁大学为什么排名不高(为什么一定要上名牌大学)(3)

故事讲得有点啰嗦,但只是希望把名校学生得到的各种“优待”毫无保留说出来。老实说,写到这里,我真有点为普通大学的精英们抱不平——他们很努 力,很优秀,也许比名校学生更出类拔萃。可因为学校在名气和资源上不够给力,所以没法给予他们一个高平台、一条快车道、一份加速度。

耶鲁大学为什么排名不高(为什么一定要上名牌大学)(4)

关于作者:李柘远(第二个字念zhe,潭柘寺的柘,哈哈),90 后,耶鲁大学本科毕业(经济学专业),哈佛商学院MBA新生。曾在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The Goldman Sachs & Co.)供职两年。去年辞去高年薪工作后北漂创业,与合伙人创办了基于共享经济模式的旅行公司 -- 牛游果,任首席运营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