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论语句子的理解写一篇作文(巧用论语之句点靓作文语言)

利用《论语》提升高中生写作能力的教学研究 课题组 丁国放,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以论语句子的理解写一篇作文?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以论语句子的理解写一篇作文(巧用论语之句点靓作文语言)

以论语句子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利用《论语》提升高中生写作能力的教学研究 课题组 丁国放

【学习目标】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研读运用《论语》 之句的相关作文,总结运用《论语》点靓作文语言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以致用,应用总结的运用《论语》 之句的相关作文方法进行写作。

文化传承与理解

以写促读,通过写作训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著作《论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21北京卷)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注】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阳货》)

【注】言:德。

孔子为什么把学习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请从“六言六蔽”中任选两个,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

(202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子与人歌而善①,必使反之②,而后和之。(《论语·述而》)

【注】①善:唱得好。②反之:再唱一遍。

教师展示北京卷和浙江卷有关整本书阅读有关《论语》的考题,引导学生作答。教师总结,对《论语》的阅读不可仅停留于对字面意思的理解,要读出深意,最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运用于作文写作。

二、展示佳作,领悟用法

佳作片段展示(一)

(1)踌躇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路口,当无奈、孤独、落魄一起袭来,他执着;当讥讽、失意一次次冲击,他坚守自己的理想,他欣然走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虽知道远,虽知也许自己的努力仅仅是徒劳,他还是坚定地向前,不转弯,也不回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可既然无道就不那么容易改革了啊?不过,也许正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为他圣人的光辉添加了绚烂的色彩。

节选自《知其不可而为之》

(2)两千年前,一位圣哲在泗水旁挥毫洒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字字珠玑,照亮了历史发展的旅程,贯穿了古今。

节选自《知其不可而为之》

(3)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也。”明知不可而为之,“为”出一代君子的报国雄心,为的潇洒。

节选自《知其不可而为之》

教师展示运用《论语》的作文佳作片段(一),引导学生总结引用《论语》之句的作用及其方法。

明确作用:

(1)引用《论语》之句,写出了孔子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刚毅不懈的精神,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

(2)引用《论语》之句,形象的刻画突显出在历史的长河中圣哲孔子在人民心中的光辉形象;

(3)引用《论语》之句,于分论点出彰显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明确方法:

直引其言,置于段首或段中,用其意。

佳作片段展示(二)

(1)“邦有道则见,邦无道则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你一声长叹,掀起了北冥千年墨绿水光潋滟,碎了一个朝代诗的文学。稼轩,不见你蛙声三里的稻花村,找不到雨山茅店那七八星天,你为何会为一个有重病却无良药的时代呻吟?在那偏安一隅的天下,卖弄风情,游戏笔墨才是你人生的轨道;在那高官厚禄的时代,达官显贵,锦衣玉食才是你人生的目标。而你却偏偏倒车而行,“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一杆长矛纵横沙场,你刺穿了江南细雨的欢笑,揉碎了一个朝代的兴衰。

节选自《知其不可而为之,直挂云帆济沧海》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根到九泉无曲,世间惟有蛰龙知。”苏东坡,你才华的外溢掩盖了整个汴京的繁华。一句抒情却差点输了一生。在那奸臣横道,以权徇私的时代,父亲以轼为名,本希望你韬光养晦,无闻于世罢了。沉默是金是对你人生性格的考验,而你却满腹才华耽直外露,于是你注定要承受官场与文坛一起泼来的污水。

左迁赤壁,官职闲暇。游山玩水,享受人生才是你劫后重生的教训,而你却偏偏借古抒今借助于诗的灵性顿悟生命如蜉蝣之卑微,言之不起,提之无力。“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青青的竹杖那你的世界只有青山绿水泛清波。

节选自《知其不可而为之,直挂云帆济沧海》

教师展示运用《论语》的作文佳作片段(一),引导学生总结引用《论语》之句的作用及其方法。

明确作用:

(1)运用引用《论语》之句,关联辛弃疾之例,强有力地凸显了辛弃疾在“邦无道”的艰难时局中“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从而有力的紧扣中心观点。

(2)运用引用《论语》之句,关联苏轼之例,写出了苏轼虽身处逆境困顿之中,但依然乐观豁达潇洒有为。

明确方法:

直引其言,置于段首,关乎其例。

三、学以致用,沙场练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乎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4)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5)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以上五句话都出自本学期我们学习的《论语》《礼记》《道德经》等先秦诸子散文。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领会到了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认识到其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民众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情感方式,也明白了很多立身处世的道理。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贵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学校将组织以“学习传统文化,让经典照亮人生”为主题的学习讨论会,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结合自身经历和社会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发言稿,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題,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教师引领学生确定写作立意;

2.教师展示佳作片段示例

(1)不忘新时代领导人对广大学子的谆谆教诲,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行合一;不忘焦裕禄创造的奇迹;长念邓稼先的为国情命的高尚情怀,焕发着“敢将荒原成沃野、誓将沙漠变新洲”的开拓豪情,闪耀着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勤劳品质,既己知“虽覆一篑”就不断加强自身素质,亦如“进,吾往也”。诚如马克思所言:“如果只是在极有限的历史条件下才进行牛争,那未免也太容易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主动出机,勇抓机遇,再攀高峰。

节选自《伴经典学文化,向光而行》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人生漫漫长夜,以远大的志向为灯,以坚定的意识为火,在长夜中顶风前行。文天祥在远离故土的一方呐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于谦在漫天黄沙中想念金戈铁马,难掩开拓豪情;陈延年勒工俭学,在跌跌撞撞中寻救国之路;:李大钊毅然抗起红色旗帜,长臂一振是四万万人不屈的灵魂......于高山之颠,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山之间,方见锦绣河山。“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拨高,目标更高。”我们要借前人之志,立下远大目标,作为滴水加入祖国建设的万倾洪流中成为波涛,方能排山倒海。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物欲横流的现代世界中,艰苦卓越才是底色,我们要在万千世界中睁大双眼,不忘初心,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节选自《伴经典学文化,向光而行》

3.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应用总结的运用《论语》之句的相关作文方法进行写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