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孟母三迁故事和读后启示)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孟母三迁故事和读后启示)

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 “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孟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他们母-子俩相依为命。为了给父亲守坟,就把家搬到坟墓附近。时间久了,孟子就和小朋友们学着哭坟,挖土,埋“死人”和办丧事。孟母看到了就摇摇头,心想: “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种地方了。”于是,孟母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集市上整天吵吵嚷嚷地叫着买卖东西,孟子觉得很有趣,就跟邻居的小孩儿玩杀猪,宰羊,买卖肉的游戏,学猪羊死去的声音和讨价还价。孟母看到了,皱起了眉头,心想:“这种环境也不适合我的孩子。”于是,又搬到了一所学校的旁边。这样,孟子天天都听到孩子们读书的声音,因此他就喜欢上了读书,然后跟母亲说:孟母听到了很高兴,心里想:“这里才是孩子应该走的正路!”就爽快地答应了。

虽然孟子去读书了,可时间长了又厌烦了,他开始逃学了。有一次,孟子逃学跑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到孟子这么早就回来,知道儿子是逃学回来的,就很生气地用剪刀把他所织的布剪断了。然后命令孟子跪下,严肃地跟他说:“学习就像织布,织布要一针一针地织,学习要一天一天地学。月月学,年年学,日积月累,才会学业有成。你这样半路逃学,就像我中途断织一样,不仅会前功尽弃,将来还会一事无成。”孟子开始只是吃惊,并不理解母亲的用意,听到这一席话,豁然开朗,再也不逃学了。

从此,孟子刻苦读书,长大后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人们把他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并称为“孔孟之学”。孟子的母亲也成为中国古代教育子女的榜样。

孟母三迁的启示

一、关于人的发展问题。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自然的人通过教育使之成为社会的人,一个人从生下来,带成长为人类社会的一员,是一个相对较长的社会化过程。孩子在现实社会里学习社会的行为方式,同时参加各种和会集体活动,接受行动准则和价值体系,进而发展其社会性。因此,人的成长总是受环境的影响,一 是自然环境,二是社会环境。从而形成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获得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社会经验,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这一故事中,说明了很久以前人们就意识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教育的关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复自直;白沙在泥,与之俱黑。”

现代社会,是一个教育社会化的时代,而我们的学校教育也不应该,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读死书,死读书。有些知识、规范是社会要求他们而学校无法学到的,就需要他们到校外学习,所以教师的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不能只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二、是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是积极能动的。

人们总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着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所以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对学生的将来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个家庭中,家长的生活习惯,语言、行为,思想观念对子女有着直接的影响;学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也有直接的影响;社会上一些学生可见、可闻、可感的事物,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也有影响。

三、教育要有选择性与主导性

从孟子的母亲对他的教育,我们可知道择善而居,三迁而择邻,妙在选择。这种选择,体现了母亲教育子女的主导性。对于学校教育,对学生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成长,取决于教师所把握的培养目标。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发展。

总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符合发展中的道德规范,社会要求。要以发展的观念去展开丰富多彩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设不能不说是《孟母三迁》给我们的教育与学生成长方面的又一启迪。

最后,在此,我举个实例。我老公的父亲爱说谎话,只要是对他不利的,说过后再求证他就说不是他说的没有说,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三儿子都离婚了,他们外出打工孩子就给他带,两兄弟有三个孩子!从几个月时就丢给我老公的父亲带。现在老人带大的两个孙女一个孙子个个同他一样说谎话,做过的事都不承认,尤其最严重的是三个孩子都偷钱!大孙女15岁上初三,小孙女11岁上小学六年级,孙子12岁上初中一年级。暑假时候发生了三个孩子同时都去偷他们爷爷的钱,然后相互指责说是对方拿的,结果最后是三个人都偷了,大的偷了两三百,小的各偷了一百块,他们爷爷把钱放在卧室柜子里,被他们撬开了!就在上周,他三儿子托人微信转账500块钱给自己的15岁女儿说“拿这500块钱给你爷爷,让他帮我们交医疗保险” 结果呢,15岁的孙女直接拿去学校五天把500块钱全部用掉了!后面他爷爷问她钱的事才知道,钱用完了,孩子爸很生气说她太不懂事,没救了,过年不回去了,不要她了,总之骂了好多说了好多,她女儿不知悔改,还因为挨骂发火不上学了!

这三个孩子有今天的这种偷钱说谎花钱如流水,我觉得从根源上是家庭不完整,没有父母教育,又跟着一个说谎话爷爷长大她们能学好吗?所以我呼吁孩子自己带,哪怕日子再苦,不能耽误了教育孩子做人,成材!你现在在外面挣再多钱,孩子毁了有啥用?养了十几年的恶习哪有那么好改掉的?挣再多钱也会被败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