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杀魏忠贤可以挽救明朝吗(为什么不能得罪)

经过赵贞吉、石公公和嘉靖皇帝的三轮狱中挑战和“内阁” “三法司”的正式挑战后,海瑞毫发无损,依然是嘉靖皇帝既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的“嚣张”模样。很自然的,嘉靖皇帝病倒了。

所谓“太医院的药方,翰林院的文章”,太医院开出的药方让嘉靖皇帝愤怒了:

“高丽参五钱,党参十钱,白芷五钱,陈皮九钱……十全大补吗?”

朱厚熜同志也就是当了皇上,真要任性怼起人来,恐怕不会比海瑞同志差!嘉靖皇帝的病情,太医院并不是不清楚,虎狼之药不敢用,无效药方更不敢开,只能用点补药维持,治不好病但也绝对不会出问题。

如果不杀魏忠贤可以挽救明朝吗(为什么不能得罪)(1)

病治不好了,嘉靖皇帝想到了“大明国宝”——李时珍,情急之下,他竟忘了自己的忌讳,吩咐道:

“去找,将李时珍给朕开得单方找出来。”

这是嘉靖皇帝和黄锦小天使之间的秘密,陈洪自然不清楚,只能一脸懵圈的问道:

“请问主子,什么李时珍?什么单方?”

陈洪的这句话一出,嘉靖皇帝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自己是修仙悟道的道士,怎么可能大张旗鼓的召李时珍看病,这不是打了自己的脸吗!于是,嘉靖皇帝赶紧转移了话题,问起了自己的“病源”——海瑞的处理情况。

“怎么论的罪?”

陈洪了然,赶紧回话:

“回主子。百官写了奏本,都不愿再说话。更可气的是那个王用汲,连驳海瑞的奏本都没有写,反而呈上了个说宫里矿业司贪墨的奏疏,摆明了是跟主子对着干。奴才已经将那个王用汲也抓了。”

逢迎上意是陈洪保持地位和权力的保留手段,谁和嘉靖皇帝作对就是和自己作对,陈洪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惩治、诛杀。这是嘉靖皇帝重用陈洪的原因,也是陈洪覆灭的原因,命运使然,奈何奈何!

翰林院、国子监、都察院的清流文官们会如何看待海瑞,嘉靖皇帝比谁都清楚,要不然,他早就把海瑞拉到这帮饱读圣贤书的“废物”面前,来个压倒性围攻了。所以,嘉靖皇帝并不关心百官的态度,他也不在乎,他真正在乎的是内阁的意见。

“内阁徐阶他们是什么个意思?”

陈洪回应:

“内阁的意思,将百官驳斥海瑞奏本里的话都摘集出来交三法司明日定罪。奴才有些担心,那些人会不会为了自己的名声,给海瑞定一个不明不白的罪,玷污了主子的圣名。”

其实,陈洪并非针对“清流党”,他只是想借着“海瑞上疏”来清洗吕芳的剩余势力而已,整治黄锦是这个目的,关押朱七、齐大柱也是这个目的。但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疯狂进攻海瑞,就必须阻止“清流党”试图挽救海瑞的行为。

如果不杀魏忠贤可以挽救明朝吗(为什么不能得罪)(2)

听到这里,嘉靖皇帝开始了自己的保留曲目——“猜字谜”。

书写了“好雨”和“明月”两个大字,交给陈洪,吩咐道:

“这里说的是两个人。送给裕王,叫他召徐阶他们一起看。”

这是嘉靖皇帝惯有的手段,万事只靠一个“猜”字,猜对了,圣心欢悦,还不用背负责任;猜错了,办你没商量!可怜惶惶大明官员,一个个被逼成了猜谜高手!

我们来看陈洪的回应:

“奴才再请问主子,徐阶他们都指哪些人?”

其实陈洪的这句问话是想表达一个意思,那就是我不知道裕王派系的组成,当然不知道皇上所指“徐阶等人”到底指的谁,更没有像吕芳一样向裕王靠拢。

只是,就陈洪这个段位,想在嘉靖皇帝面前耍心眼,确实有点不知量力。按照嘉靖皇帝的说法,“摸摸你那剥了壳的鸡蛋脸,你配吗”。

嘉靖皇帝一脸阴沉,回道:

“要是吕芳在,这句话就不会问!”

要是吕芳在,就不会在嘉靖面前耍心眼;要是吕芳在,就不会把自己当回事,总觉得嘉靖会提防自己;更重要的是,要是吕芳在,就懂得如何让嘉靖尽可能少的背锅。

嘉靖不想说清楚,你非得问清楚,这不叫不懂事,这叫作死!

又是一阵拼命的告饶以后,陈洪赶紧离开这只老虎,来到了裕王府。徐阶、高拱、张居正,这个面和心不和、按照排位顺序依次被后者整倒地“清流三人组”,就是嘉靖皇帝所言的“徐阶等人”。

向裕王行礼,给陈洪问安以后,裕王发话了:

“有旨意。”

徐阶等人刚要下跪,陈洪的态度就来了:

“不必跪了。没有明旨,是皇上写了几个字给王爷,并叫徐阁老和几位师傅一起参详。一起过来看吧。”

既然已经明确倒向裕王,陈洪对待徐阶等人的态度就必须有所改变,即使没有明旨,口谕也必须跪接,陈洪一句“不必跪了”就是向徐阶等人,更是向裕王表明:咱们都是自己人了,职权范围之内,能帮的我一定帮,能办的我一定办,能免的我一定免。

如果不杀魏忠贤可以挽救明朝吗(为什么不能得罪)(3)

接着,陈洪拿出了那几个字——“好雨”、“明月”,裕王解释道:

“皇上说了,这四个字说的是两个人。”

陈洪在,徐阶等人自然有所顾虑,毕竟之前有过那么多的过节。裕王看出了顾虑,劝说道:

“师傅们不必担心。陈公公有陈公公的难处,有些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心里有皇上,自然也有我。当着他有什么尽管说就是。”

大胆放开了说就行,这里没外人,陈洪小恶魔已经投靠于我的麾下。咋样,我牛不牛?

​三个人有些意外,但看到裕王笃定的眼神,便也信了。只是,或许连裕王都没有想到,一个趁机陷害陈洪的计划迅速在三人心中形成,“清流党”内斗很厉害,但一致对外的时候,依然如此恐怖。

好了,进入正题,进入嘉靖朝官员的必修课——猜字谜。

作为级别最高的大佬,徐阶先发话:

“我有几句话想先请问陈公公。皇上是什么时候写的这四个字,写的时候还说过什么?”

​陈洪回答:

“两个太医开了单方,皇上不满意,把他们轰走了。接着问了都察院是怎么论海瑞的罪。”

徐阶和陈洪的一问一答,告诉了我们两件事情:

1、御前近侍,领导秘书等上位者的心腹,一定不能得罪,一定要团结拉拢,因为这才是深通上意最便捷的方式,能让你少走弯路,迅速实现职位升迁。

2、嘉靖皇帝给予的“字谜”或者领导并未言明的命令,并非无迹可寻,能不能猜中谜底,就看你用不用心,会不会抓住关键点。

说到“猜字谜”,自然离不开“张神童”,有了徐阶问出的“字谜”背景,居正大爷直接给出了谜底:

“皇上这四个字,是说的李时珍和海瑞。”

接着,就是张居正堪称“硬凑”的生硬解释: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好雨’两字指的当是李时珍。因这两句话里既含着李时珍的时字,李时珍是湖北蕲春人,又含着蕲春的春字。时当春季便是‘好雨’。龙体违和,皇上想召李时珍来请脉,可又不愿明旨召他,杜诗下面两句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便暗含了这层意思。这是叫王爷立刻急召李时珍进京。”

既然只是猜两个人的名字,陈洪刚才交代的背景就足以揭露谜底,当然这段生硬的解释很可能就是故意说给陈洪听的,毕竟陈洪是需要回宫复旨的,而且这段解释也确实成功的成为了陈洪的罪行。

如果不杀魏忠贤可以挽救明朝吗(为什么不能得罪)(4)

如果这真是张居正的推测凭据,那我就只能说,张居正不足徐阶远甚,所谓“神通”的高智商,远不及徐阶凭借经验对多方面信息的掌握、整合和分析。所以,职场生活中,千万别仗着自己聪明就挑战比你有经验的老员工,和那些经过长时间摸爬滚打才爬到管理位置的领导,经验才是必杀,智慧只是配角。

当然,张居正的分析对于陈洪几乎等于小白的角色而言,还是能够引起足够崇拜的。听完分析,陈洪由衷感叹:

“解得好!张师傅这一解奴才也想起了。王爷,皇上在精舍时确实提到过李时珍的名字。既然皇上想召李时珍来请脉,又不愿让外边知道,这件事奴才就立刻让镇抚司的人私下里去办,六百里加急,接李时珍进京。”

只要给出的两个人名合情合理,怎么解释都是对的!这就好像某些景区的石头景点,告示牌上说这块石头像佛爷,你就会拼命往佛爷的形象上靠拢,它也真就成了佛爷。

用结论推断分析过程,永远比反过来容易!

张居正继续:

“既然‘好雨’指的是李时珍,‘明月’说的便是海瑞。‘海上生明月’是祥瑞之象,其间便含着个瑞字。可皇上这时怎么会用这两个字来说海瑞?有些费解。”

注意了,张居正开始挖陷阱了,这个陷阱就是嘉靖皇帝对于海瑞的处置态度。

嘉靖皇帝给出“好雨”和“明月”的字谜,到底什么意思?

召唤李时珍进京诊病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想看一下在海瑞这件事上,徐阶等人是不是和自己一心。

“好雨知时节”,除了李时珍的名字外,重点在于“知时节”;“海上升明月”,除了海瑞的名字外,重点在于“升明月”。这两组字翻译过来就是:大明出了一个心中没有君父的海瑞,你们内阁最好“知时节”、“识时务”。

那么,“内阁”到底该如何“知时节”、“识时务”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高拱接话:

“大明之月!皇上这应该是有赞许海瑞的意思,是不是暗示我们在论罪的时候网开一面?”

杀了海瑞,嘉靖皇帝就成了“纣王”;不杀海瑞,就等于承认了《治安疏》皆为真言;那么,嘉靖皇帝该如何两全?陈洪回宫复旨的时候,嘉靖皇帝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训斥——“何不干脆说好人都让你们去做,恶人让朕来做”,也就是说,嘉靖皇帝想让“内阁”当这个“恶人”,自己当个“好人”。

这才是“内阁”该有的“知时节”表现!

所以,高拱的分析错了,而且错得很离谱,当然,这也很可能是其故意在陈洪面前的表述。

如果不杀魏忠贤可以挽救明朝吗(为什么不能得罪)(5)

再来看下徐阶的分析:

​“我的理解,‘明月’两字另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大明无日’!明者大明也,后面的月字却缺了个日字。皇上这是在责备我们这些群臣心目中都没有他这个君父。今日没有叫海瑞到都察院来,皇上已经有了这个意思。”

一句话,嘉靖皇帝认为内阁和朝廷百官都没有站在自己这一边,明显不满了!

还没等徐阶将第二层意思说明,陈洪小恶魔接话了:

徐阁老,你老的第二层意思是不是想说‘明月’指的是‘秋后处决’?

注意,这就是陈洪遭嘉靖皇帝严斥的原因所在,陈洪完全曲解了嘉靖皇帝的意思。

我们再来看差点让陈洪丢命的解释:

“明日三法司定罪的时候,一定要判海瑞秋后处决。”

陈洪的这个建议,并非想要留给嘉靖皇帝“做好人”的机会,而是真心想杀了海瑞,陈洪的大错之一。

“大明朝如今是皇上的天下,将来是王爷的天下。皇上为什么叫奴才拿这个来给王爷看,给各位师傅看,就是要看王爷和各位师傅是不是跟皇上一条心。海瑞如此辱骂君父,百官态度暧昧,尤其那个王用汲,连驳海瑞的奏疏都不愿写,皇上当时听了便有明旨,王用汲要和海瑞一同论罪。这时倘若王爷和各位师傅还不能愤君父之慨,那就真是大明无日了。人人都可以说不杀海瑞,唯独王爷一定要杀海瑞。还有那个王用汲也要重判。”

除了真心杀海瑞的大错以外,这段话还暴露了陈洪的另外两个大错:

1、想当初,吕芳为了嘉靖皇帝,私下宴请严嵩和徐阶的教训,陈洪明显没放在心上。这番劝说,等于直接向裕王靠拢的信号,更等于直接挑战嘉靖皇帝的皇权底线。陈洪之用,在于“狠”,在于控制百官、制衡清流。这番劝说一旦让嘉靖皇帝听到,陈洪的命运如何,可想而知。

吕芳,御前近侍40年,而且还是一心为了嘉靖皇帝考虑才宴请严嵩和徐阶,尚且被那样对待;陈洪,一个从开始就注定死局的工具人,竟也想学着吕芳的样子给自己寻找后路,虽死不冤!

2、陈洪之所以一再坚持杀了海瑞、重判王用汲,目的在于借机清除黄锦、朱七等吕芳的剩余势力,这更是嘉靖皇帝的忌讳所在。嘉靖皇帝的地盘,岂容陈洪树立威信,确立地位。嘉靖皇帝有句话说的很到位,“吕芳临走了心里始终明白,不管多少人叫他老祖宗,他永远是个奴才”。

现在,陈洪想做主子了,下场如何,可想而知。

如果不杀魏忠贤可以挽救明朝吗(为什么不能得罪)(6)

话都说明白了,徐阶等人也终于听不下去了,如此简单的逻辑还想劝说这帮修炼成精的大佬,说其不自量力都是客气,不知死活或许更为贴切。

徐阶对裕王说道:

“陈公公说得极是!王爷,就把我们拟的这两层意思赶紧让陈公公回宫复旨吧。”

王爷,就这样的货你还如此信任?你的心腹给你建议了,还不赶紧下令让他回宫复旨,看看嘉靖会给你什么态度!

接着,徐阶连裕王回话的机会都没给,直接转向陈洪:

“龙体违和,召李时珍刻不容缓,陈公公赶紧回宫复旨吧。”

最具代表性的“捧杀”——陈公公,你是真能啊,赶紧回宫复旨领赏去吧!

其实徐阶心里在想:嘉靖不立马处死你,都算《治安疏》起作用了!

陈洪还是望着裕王,等他的意思。

陈洪的这个小细节非常到位,这等于在告诉裕王:徐阶算个什么,我只是王爷的奴婢;也等于告诉徐阶:我只是裕王的奴婢,你算个什么。如此方符合陈洪靠拢裕王,只能延续手握权力和所处地位的真实目的。

我投靠裕王,只是想继续当我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可不是成为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的小跟班!只能裕王能命令我,其余人,不配!

裕王怔怔地坐在那里:

“那就去复旨吧。”

裕王,到底有没有听出来徐阶等人对陈洪的“捧杀”陷害?

剧中没有表现,原著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能够直接证明:

“可惜了一个忠臣。又搭上了一个王用汲。”

唉,嘉靖皇帝也就是儿子少,唯一能对裕王造成威胁的景王也于嘉靖四十四年正月薨逝,要不然,就裕王这个“天真可爱”模样,恐怕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现在,我终于明白嘉靖皇帝为裕王安排了三位首辅,裕王追问三位首辅以后的继任者时,嘉靖皇帝为何大笑而崩?

嘉靖皇帝,不是被海瑞气死的,是被裕王气死的!

陈洪走了,张居正等人不再藏着掖着,打算敲醒这位天真的大明皇储。

如果不杀魏忠贤可以挽救明朝吗(为什么不能得罪)(7)

张居正发话:

“其实皇上这四个字里都含着不杀海瑞的意思!”

我天真的王爷,头上顶着大草原的王爷,嘉靖皇帝压根就不想杀海瑞啊,陈洪的建议,我们的假意附和,你就当真了?

张神童开始给予真正的解释:

“王爷请想想,海瑞重病是李时珍给他诊好的,海瑞上疏前,家眷是李时珍送走的。皇上这时非但没有任何责怪李时珍的意思,还想请他来诊脉,这便是爱屋及乌之义。‘好雨’二字既说的是李时珍,自然也含有一个海字在内。徐阁老解得好,月字无日,皇上就怕王爷和群臣心中没有君父,现在王爷和群臣都曰海瑞该杀,这便是月字有了日字。”

一句话:这个时候给海瑞定罪,杀是不杀,不杀是杀!

嘉靖皇帝的这个“猜字谜”有两个意思:

首先,嘉靖皇帝不想杀海瑞,他只是想找一个既不想承认《治安疏》,还能让自己下来台阶的理由而已。让“内阁”给海瑞定罪,嘉靖皇帝再予以赦免,就是“恩出于上”,就能达到这个目的。再次回到“字谜”上,这才是嘉靖皇帝想让“内阁”给出的“识时务”回应。

再者,嘉靖皇帝已经明确表明了自己对内阁和百官“心中无君父”的不满,如果“内阁”坚持和海瑞站在一边,海瑞必死;可如果“内阁”顺着嘉靖皇帝的意思来,皆大欢喜。

那么,问题来了,张居正的解释和陈洪的建议几乎一致,都是主张“处死海瑞”,陈洪为什么就错了呢?

别忘了,陈洪是立即回宫复旨,是当面回话,是正儿八经地告诉嘉靖皇帝:内阁和裕王一致要求处死海瑞,等待的是嘉靖皇帝的命令。而张居正等人“处死海瑞”的建议,却是罪案形势上呈,嘉靖皇帝不用下令,只需要打一个叉就行!

他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让嘉靖皇帝“当好人”还是“做恶人”!

张居正此言一出,徐阶立马接话:

“聪明无过太岳。”

高拱也随即跟上:

“那我们就干脆在这里给海瑞把罪名定死了,以儿子辱骂父亲的罪名判他绞刑。杀不杀儿子,皆是父亲一句话而已。”

难得的默契,也是最后一次的默契!

如果不杀魏忠贤可以挽救明朝吗(为什么不能得罪)(8)

恶人,徐阶、高拱、张居正和三法司当了,嘉靖皇帝只需要轻轻打一个叉,就是好人了!

只是,嘉靖皇帝到底没给这个叉,而是选择了别的方式,来了一次最后的倔强,我们下次再表!

(本文仅基于《大明王朝1566》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