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为什么会生白色的虫子(你见过米里面黑色的小虫吗)

小时候,我常帮母亲去米缸里取米,打开盖子,米香浓郁,扑鼻而来,用升子(旧时用木头做的一种量器)舀上一些,端到阳光下,白白的米中常常有一些黑点点,仔细一看,原来这些黑点点是一只只酷似大象的小虫,我们的方言里叫它小牛牛,想来也是因它又有点像小牛吧~

这种小虫学名米象,又名米虫、谷牛,体长只有 2.4~2.9 毫米,呈卵圆形,红褐至沥青色,头部很小,有一条细长的“鼻子”,酷似象鼻,特别可爱。

米象的幼虫如蛆,白色,在米粒中生长、化蛹和羽化,以米为食,最后掏空米粒,并于米堆上产卵。繁殖速度很快,每年约有 8~9 个世代,为谷物的主要害虫之一。

母亲自然会让我们把它从米里清理干净,可是,年年清理,年年有,这小东西生命力可顽强了。

再说,小孩子哪会觉得它是害虫呢,只觉它那么小,那么乖,又不会叮咬人,就一只只抓出来任由它在手心里爬来爬去,直弄得痒痒的。即便现在见到“小牛牛”,也觉得它像宠物一般亲切。

米为什么会生白色的虫子(你见过米里面黑色的小虫吗)(1)

可是害虫毕竟是害虫,不能让它把米给偷偷吃完了,近来我们有客户说,在米里也发现了“小牛牛”,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走近它们吧~

问题一:为什么夏天大米会长虫?

答案:

米里长虫是一种自然现象,在温度和湿度到达一定值时,就有了米虫。

其实在大米还是水稻那会儿,就带上了米虫的卵。大米里淀粉含量很高,其次是蛋白质,但由于大米中水分含量很低,而虫卵的生长发育需要有水的存在,因此,一般情况下米是不会生虫。

但是,当大米所处的环境,温度在20-40℃,湿度在65-95°的时候,失去稻壳与皮层的保护,加上大米中丰富的营养成分,给米虫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一周,虫卵就孵化出来了。

此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真正绿色无药物熏蒸处理的大米是会长虫的, 长虫属于正常现象。而通过药物熏蒸后的大米是不会有米虫的出现的,但是这样方法会对大米本身的营养价值造成很大的破坏。

米为什么会生白色的虫子(你见过米里面黑色的小虫吗)(2)

问题二:长虫的米还能吃吗?

答案:

米虫无毒害,除虫后可放心食用。

大米生虫只要不是太严重,处理一下,是可以吃的。因为一般米里面生的虫都是比较干净的,米虫本身没有病毒危害,只需将米虫处理掉,再把米淘洗干净,是可以正常食用的。

同时我们要知道,再先进的科技技术,也不能完全杜绝米虫。一旦发现大米生虫,只要筛掉虫和他的代谢废物,是不会影响大米的正常食用的。

总结:

1. 大米长虫并不是不新鲜、发霉所致,而是由于气温、湿度、大米水份含量等因素构成了一个适宜米虫生长和繁殖的环境造成的,与米质并没有直接关系。

2. 使用药物刻意熏蒸过的大米,是不会有米虫的,只有真正绿色无添加的大米才会吸引到它们。

3. 看见米虫不要慌,它们对人体无害,把米虫清理干净并将米饭煮熟后,即可正常食用。

米为什么会生白色的虫子(你见过米里面黑色的小虫吗)(3)

分析完米虫的成因后,我们应该如何防止大米长虫呢?

1. 阴凉存放法

当发现大米中有米虫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将大米置于烈日下进行暴晒,但是,实验证明,这样做法非但不能达到杀死米虫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两三天后,大米中的米虫一定会有增无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生虫的大米放在阴凉通风处,让米虫慢慢爬出来,然后再筛一筛。

2.冷冻保存法

如果米里生虫不是很严重,可以将大米连同容器一起放入冰箱冷冻室里,冷冻24小时之后取出。这时小虫都被冻死变成红黑色,此时,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将米虫挑拣出来,而且放入冰箱不会影响大米的食用口感。

米为什么会生白色的虫子(你见过米里面黑色的小虫吗)(4)

3.白酒驱虫保存法

将大米放入干净的容器中,然后放上小半杯白酒,固定后,将容器密封,即可防止大米生虫。

米为什么会生白色的虫子(你见过米里面黑色的小虫吗)(5)

4.花椒水清洗容器保存法

花椒是一种自然的抗氧化物,不但具有特殊的香味,同时还有驱虫的功效。因此,我们可以用30粒左右的花椒煮一锅花椒水,待花椒水晾凉后,用来清洗装米容器并。待容器晾干后,就可以用来装大米,这样就不会有米虫了。

米为什么会生白色的虫子(你见过米里面黑色的小虫吗)(6)

5.橘皮保存法

将吃剩下的橘子皮晒干,然后放入大米中。橘子皮的味道不仅可以驱虫,而且会使大米有一股独特的清香味。

米为什么会生白色的虫子(你见过米里面黑色的小虫吗)(7)

6.大蒜保存法

在装米容器中,放入几瓣大蒜,然后密封保存,同样能有效防止米虫。

米为什么会生白色的虫子(你见过米里面黑色的小虫吗)(8)

另外,在夏天这样闷热潮湿的季节里,请大家尽量在家里少存些米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